中醫八穴可祛濕
常有言「十人九濕」,「 寒濕纏身,百病生」;春夏正是重濕之氣進入身體最嚴重的時候,濕氣很容易進入人體,如果我們不想辦法祛除它,帶入秋冬對身體會有很不好的影響。《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有言「因於濕,首如裹」。即濕邪纏身,則會頭重如裹,身體感覺沉重、無力,愛犯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力氣。或長期咳嗽,口中異味,濕疹,便溏,女性白帶量多,或如豆腐渣樣;男性陰囊潮濕。濕氣重的人多虛胖,大便不成形,總覺得沒排凈,關節酸痛,肢體沉重,頭髮油膩易脫髮,下面來說八個可以祛濕的穴位。
曲池穴
屈起肘部時出現橫紋的外側段為曲池穴,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也就是說血脈之氣從四肢彙集到這裡。對這個穴位進行按摩,能夠起到調理氣血以及去除風濕的作用。
中脘穴
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按摩,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癥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欲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
天樞穴
天樞穴屬於胃經,又聯繫大腸,最能通腸道、排宿便,是名副其實的減肥大穴。很多人一敲天樞穴便要跑廁所就是這個緣故。腸道通了,可以促進濕氣排出體外,脂肪也就不會堆積。這個穴位可以進行拍打,按摩,直至腹部皮膚感覺有熱度為止。
承山穴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經常按揉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
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窩的中心點上。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所以要經常按摩疏通。
足三里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該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濕,生髮胃氣。每天按揉2-3分鐘。
豐隆穴
配合足三里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濕化痰。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可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三陰交
足三陰經氣血在此交會,將足三陰經氣血重組後再行分流,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此穴有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祛濕,疏經通絡的作用。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