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以寬容之心,容他人之過

以寬容之心,容他人之過

俗話說的好:「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太多的時候,我們都做不到冷靜地面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平之事,用尖酸刻薄的話語報復對方,甚至斥之武力,只圖自身一時痛快,最終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災禍。

《論語》中提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伯夷與叔齊從不計較過去的仇恨仍然寬以待人,因此別人對他們的怨恨也因此很少。

古人云,「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實際上講的是一種寬容的態度,一種博大的胸懷,一種不拘小節的瀟洒,一種偉大的仁慈。日常生活中,別人不經意間傷害了你,在經受切膚之痛後,若你能用別人難以想像的態度,寬容對方,展現出自身博大的胸懷,你的寬宏大量,光明磊落會使你的精神達到一個新的境界,折射出熠熠生輝的光彩。

自古至今,上至聖賢,下至貧民,無一不把寬容奉為為人處世的準則與信念。下面和大家分享六尺巷的小故事。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一大戶,主人是朝中的葉侍郎。後來,兩家因院牆發生了糾紛,張老夫人為此修書一封,張英見信後回復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老夫人見信後,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家見此深受感動,也後移三尺,因此出現傳為美談的「六尺巷」。

其實生活就是一面無形的鏡子,你給予它什麼,它就會回報你什麼。在爭執中,寬容別人一點,往往對方也不會咄咄逼人,同樣會退讓一步。忍住自己的衝動,去寬恕別人,許多事辦起來也就更容易了,圓滿的結局才是我們喜聞樂見的。

寬容意味著理解與通融,是融合人際關係的催化劑,是友誼之橋的緊固,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藥。寬廣的胸襟是交友的基礎,使你獲得友誼,收穫信任。當然,學會寬容並不等於懦弱。我們要用愛心來凈化世界,而不是事無大小都一昧退讓。學會了寬容,就學會了如何去欣賞別人;寬以待人,不斷提高和豐富自己的思想境界,就能贏得別人的加倍欣賞。

學會寬容,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不懂寬容,喜歡伸出手指譴責別人的人,要先從自身找問題。人必須要懂得寬恕,懂得不去記恨曾經作惡於他們的人,不要陷於過去不悅的事情上,否則始終無法走出人生的陰影。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句話,當我們伸出兩個手指譴責他人的時候,剩下的三個手指恰恰指著是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超級藍血月」來襲 你又有著怎樣的離愁別緒?
生活中面對誤解和懷疑時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