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父母,是一場體面的退出

做父母,是一場體面的退出

女性作家趙婕曾說過:

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文/歡喜非喜

一、

我想寫下一個所看到的故事。

納博科夫晚年與女兒同在紐約,不像其他父親,他盡量不見女兒,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日子,生日啦,聖誕了,這父女總是湊不到一起。

他與女兒的聯繫總是很隨機、很少、毫無規律。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惡習」也加劇,有老友很吃驚,指責納博科夫沒有愛。

納博科夫說,不,正是因為我很愛她,我才要從她的生活中淡出,我這個老人隨時會死,這樣我的死才不會繼續的影響她繼續生活。

我不過是一個偶爾見面的朋友離開,我不想她感覺在紐約的人海中,我們兩個人相依為命。

北漂、上漂和廣漂,或者是其他亂七八糟的漂,在異鄉算作遊子,可是卻真切的不想回家。

孤獨的時候可以獨立,回家之後只得在卸下盔甲之後被愛催促的遍體鱗傷。

辛苦一年回家之後本是想和家人在一起,一起做飯,一起吃飯。

我說我遇到了喜歡的男人,媽媽說爸爸前幾天竟然給她送了一枝玫瑰。

我說我下半年可能要升職加薪,爸爸說好巧,他上半年恰好賺了好多錢。

我說我最近讀過的書,弟弟說他這次考是特別好。

在異鄉一個人孤獨的夜裡會想我回家要把這些說給家人聽,要他們一起分享我的這些生活。

然而回家之後,見的第一面大多會有一剎那陌生的尷尬。

二、

坐定吃飯,便是結婚與回家。

難道父母只能成為一個辭彙嗎?難道感徹心扉的親情只能用在文章裡面抒情?

老一輩的人總是固執的認為,無論你在異鄉打拚的多麼努力,總要回家娶妻生子,才是最好的人生。

當自己的一切努力都被輕易的全盤否定的時候,便再也沒有了任何分享的心情。

當做出想在異鄉紮根的決定的時候,便是不孝的開始:「辛辛苦苦把你養大成人,可是現在翅膀硬了,就再也不聽話了,就讓我自己死在床上好了。」

這大約是很多的想要闖蕩一番的人最後放棄的最大原因。

為什麼會越來越抗拒回家呢?為什麼回家會成為一件可怕的事情呢?

親人之間的干涉最為可怕,有虧欠的人情債,是無論如何也還不清的人情債使得自己沒有了那麼直接的反擊的底氣。

七大姑八大姨現在成為了一個代表,代表著一廂情願的問詢和年輕一代的噩夢,他們會問,問很多無法回答的問題,然後以過來人的姿態諄諄教導。

過多的干涉難道就是愛?原本令人會感到溫暖,充滿著安全感的愛終將會以防禦過度、攻擊和疏遠結束。

我想摘取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一個讀者的留言:我不要求你們變成理想的父母,也請你們尊重我的理想和選擇。因為,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中國式的愛逐漸成為一種綁架,發展下去,可能會與中國的一些傳統產生相悖。

無論是結婚還是要孩子,無論是送禮還是催升職,父母總是為自己好,這絕對不是假的。

只是,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三、

傳統而固執的父母與勵志闖蕩一番的孩子,親情往往成為彼此最大的羈絆。

然而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人。

好多父母聽到這些話,會以過來人的語氣來說一句無法反駁的話:等你當了爹娘就知道了。

必須承認還沒有給別人做過爹娘,可是爹娘卻是從孩子過來的啊。

生於60或70年代的父母,已經被生活的艱難折磨的無比現實,所以把自己所不能完成的事情不自覺的轉移到孩子的身上。

「要不是為了你,我可能就……」這通常是在大吵一架之後,母親一邊抹眼淚一邊說的口頭禪。

可是,孩子為什麼一定要替父母來完成夢想,那他的夢想,也只能依靠他的孩子來完成?

父母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那孩子難道自己沒有夢想?

孩子喜歡音樂,可是父母卻一心想把孩子變成商人。是不是每一個長大的人,都會忘記自己還是一個孩子時候的夢想。

當自己的夢想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並且被迫停止娶妻生子肩負責任賺錢養家的時候,那是一種怎樣撕心裂肺的痛呢。

孩子還沒有父母的感同身受,可是父母卻會有孩子的感同身受。

想對爸媽說:為什麼不能再等等我呢,我難道就合適的愛,難道不是去做時的鼓勵與苦難失敗後的依靠嗎?不能先立業,後成家嗎?難道不能再多看一些風景,然後再選擇安定嗎?

四、

長輩的固有觀念大多是經驗之談,何不讓那些經驗中的一部分成為自己的經驗,而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經驗呢。

父母和孩子之間,為什麼不能像朋友那般的相處,到底是什麼逼的我們連發個朋友圈都要屏蔽父母。

因為愛情在一起的兩個人,即使沒有兒女,卻依然每天過的像初戀一般。

就像是王小波與李銀河一般,兩個因為愛的太純粹的而決定一生都不要孩子。就像是錢鍾書與楊絳,周有光和張允和,沈從文與張兆和。

當然還有很多這般年輕的時候努力提升自己,因為人格而兩個年輕的男女互相吸引,在可以有能力既實現自己的報復又有足夠的能力承擔養家責任的時候結婚,然後一起牽手白頭。

那個時候,長大的兒女想去哪裡,隨他啊。

我很羨慕周有光和張允和,兩個加起來兩百歲的人還會每天一起碰杯喝咖啡,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兒女回家反倒是煞了兩個人的風景。

五、

為了結婚而結婚,這看像兩個人為了搭夥過日子,沒有享受過愛情的好,沒有愛的那麼濃烈,所以在有了孩子之後把自己的所有都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把孩子當做自己活下去的所有希望,說自己把一切都獻給了孩子,然後把孩子綁在自己身邊,因為長大的孩子有自己的追求而抑鬱阻攔,自己卻從未享受過愛情的美。

那樣的家庭,怕是缺少了關於溫情。

所以,即使到了三十歲,也不要催孩子結婚好嗎?只要是最後是嫁給愛情,祝福他們不好嗎?

讓女兒可以被一個男人極盡寵愛,讓兒子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讓孩子可以在他們的孩子長大之後尊重孩子的獨立,贏得孩子的尊重,然後老去之後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有自己的回憶。

那這樣的一生,哪怕是想,也會是笑著的吧。

以後回家,可不可以不要問我什麼時候結婚,不要輕易的否定在異鄉打拚的夢想。就讓我們做好了一切準備,提升了自己的格局,然後有一個真正幸福的生活,好嗎?

做父母,最好的是一種體面的退出。

最後,我想摘下作家趙婕的話:「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童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送給很多的父母,也送給終將做父母的孩子。

圖片來自於網路

已經五十八篇文,

如果你找到歡喜,

那你要不要讓你的朋友,

也認識她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頁歡喜 的精彩文章:

你可以不支持我,那麼可以不反對嗎?
有沒有想過自己可能會生一場大病?

TAG:一頁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