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朐有個翁節村

臨朐有個翁節村

編者語:嵩山翁節村在我的想像中應該是比較落後的,但是看了劉老師的圖文,讓我耳目一新,新農村建設的春風浩蕩,在駢邑大地處處開花,這哪裡是什麼山村,分明就是大山環繞下的「城區」 。

我老家不是生態之鄉——齊魯嵩山,更不是翁節村,我對翁節村的濃厚興趣是從前幾天開始的。實際上前幾年我也從這裡走過幾次,那是隨騎行俱樂部挑戰淹子嶺時。不過那時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確切的說,是近兩年翁節村變化特別大。首先是穿過村莊的瀝青路面好了很多,雖然路面寬度沒有增加,可是路面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改觀。車輛行駛在大路上幾乎感覺不到有絲毫的顛簸。其次是村東頭靠近仲臨公路的地方修建起了顯眼的大牌坊,上面寫著「雲中草原」四個醒目的黃色大字,兩邊分別寫著「齊魯最佳觀星地」和「山東第一美田園」。很明顯,這是給遊人介紹淹子嶺及淹子嶺村的,也給翁節村增添了一個亮點。另外,村東頭那寫著「為人民服務」五個紅色大字的文化廣場,以及廣場上的各種健身器材,還有造型別緻,古樸典雅的蓮花噴泉,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村裡居然建起了綠地籠式足球運動場,為老年人的健身,為年輕人的體育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一切的一切,都無不震撼著我的心。

翁節村本是齊魯嵩山腳下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是遊人從臨朐進入山東最美田園——淹子嶺和山東最美古村落——北黃谷的必經之路。

翁節村碑文上刻著「翁節村舊址在村北一里處,明代立村,村處山谷,三面環山,出口小,形似翁,故取名翁節。」全村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山口之外,村民種地十分不便。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也吹到了這個山谷深處的小山村。村民的理念隨之發生著深刻地變化,村民開始發展經濟走致富路。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的發展,村委和村民共謀發展大計,最終決定舊村移址,把翁節村從山窩窩裡搬出去。從一九八二年開始搬遷新村,到一九九三年搬遷全部結束,新村建成歷時十一年。

我被眼前這整潔乾淨,整齊劃一的村容村貌所吸引。處於好奇心,我邊拍照邊走近一位正在路邊推碾的老人。上前和他打了招呼,交談中得知老人姓郭,名字叫郭兆榮,是十九年前從嵩山中學退休的教師。老人問我從哪裡來,幹什麼工作,我說從縣城過來,在新華中學教學,去淹子嶺看看。老人見了同行顯得異常高興,像打開的話匣子。老人對我說,從這兒往裡還有好幾個村,往西是橋頭村,橋頭村包括了三個自然村。再往裡是北黃谷和南黃谷,從南黃谷往裡是淹子嶺村,在淹子嶺村的南面還有一個村,叫音窩。老人說,翁節村主要有四大姓,郭,張,王,徐。他還說,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曾經來到翁節村山口,聽翻譯官說翁節村三面環山,只有這一個小出口時,日本鬼子沒敢進村搶掠,村裡老百姓免遭一劫。老人匆匆忙忙掃完碾,非要讓我去他家喝茶,他說他們這裡的水非常好。但時間不早了,被我婉言謝絕。老人讓我下次再來時一定去他家喝茶,我答應了老人的懇求。

在翁節村的文化廣場,遇見一位正在取水打葯的大哥,他姓王,聽這位王大哥講,村裡大部分的土地幾乎都是山坡地,原來種莊稼的時候,地里收入很差,現在村裡的土地基本都種了桃樹。他僅在村北小山上就栽了一千多棵桃樹,光雇小挖掘機挖坑就花費一萬多塊。原來老村那裡還有他好多棵柿子樹,他說老家那裡秋天最好看,滿山都是通紅的柿子。我對這位大哥說,有些地方山上的柿子都沒人摘,沒人要,他說他們這裡的柿子村民全都摘,摘下來的柿子刮皮,涼曬做成柿餅賣,每斤能賣到四塊錢左右。他有三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農忙的時候孩子們回來幫忙,平時管理靠他自己一個人。

翁節村從後往前依坡而建,潔白色的牆壁,土紅色的房瓦,整潔乾淨的大街小巷,還有熱情好客的翁節人,深深地感動了我。

翁節村人淳樸善良,勤勞能幹,村委領導班子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翁節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翁節村人走上了富裕之路,明天的翁節村人生活會更加美好。

作者: 劉福成

大美臨朐小編微信號:cuizhubaiyun

附:五井鎮的美麗村莊(五井鎮的19個村莊)

冶源鎮的34個村莊(我們走過村莊(本期包含冶源鎮的34個村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美臨朐 的精彩文章:

臘月二十四冶源集
臨朐的大年夜

TAG:大美臨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