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34歲了,就不相親了嗎?

我34歲了,就不相親了嗎?

我34歲了,就不相親了嗎?

文:茹果君 圖:來自秒拍截圖

今天朋友圈瘋傳了一個視頻,《34歲大美女去徵婚遭大爺大媽群嘲:你真是勇氣可嘉!》,視頻截圖如下:

講真,看完視頻,心疼郭盈光三秒鐘,直男永遠無法理解對於女性這樣的感性動物來說,被人當面說你的年齡不行,就像地段不夠好的郊區房,房型再好,人長得再漂亮,也是非常次要的選擇了,意味著什麼!

表面鎮定如常,心裡早是驚濤駭浪!

郭盈光說自己在做這件事情(直接自己上場徵婚)之前,已經在相親公園觀察了好多天,並且和那些來為自己小孩徵婚的父母聊了好多次,也知道自己的條件在這裡並不是太理性。

可是做了再多的心理建設,當被人視若無物地當面議論時,還是接受不了,第一次郭盈光只堅持了三分鐘。

是的,我們中間有很多女性,優秀,可愛,能幹,漂亮,在外人眼裡是女神一樣的存在,可是在相親這個場合,在這個將自己當白菜蘿蔔擺在攤上讓人挑的場合。

這些姑娘的優雅知性,聰慧伶俐統統不重要了,只要她們的年齡超過三十而沒將自己嫁出去,在那些家長眼裡,就是女神經一樣的存在。

實際上,大齡女生真的沒有市場嗎,不是!

大家發現沒有,視頻中到公園做這些相親項目的,都,是,老,輩,人!

當年讀研究生的時候,曾在外面租房子,房東是一個很健談的阿姨。

每次來收房租的時候,總是要拉著我聊很久,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說:「姑娘啊,看你長得福氣喔,別讀書讀迂了,女人啊,青春很快就過了,趁你年輕趕緊找個對象啊。」

後來才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她有一個兒子,其實當時是有女朋友的,可惜阿姨嫌棄那女孩比自己兒子還大三歲,非常不滿意。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非常在意的是,女孩年齡大,生育上面會受很多限制。

房東阿姨看我沒有這個意思,她兒子也不肯放手那邊,也就不說這個話題了,倒是經常和我訴苦:「那個女人啊,年齡一大把了,馬上就35了,再不生,孩子都養不出好的了。」

這樣看來,房東阿姨的兒子也都32歲了,當時我的反應就是,你兒子比我大十歲,你也不覺得你兒子比我老這麼多嗎。

這就是中國式家長的焦慮,他們的思維永遠很實際,不要說家有兒子的父母了,就是自家女兒,很多父母同樣焦慮女兒的年齡大了,生育是個問題。

我有一個閨蜜,是嚴格意義上的白富美,家庭背景好學歷高,人是化個紅唇就可以在太古里被街拍的那種。

就是我這個人美條順的閨蜜,這個從小被當做班花校花情書紙條收一大把的閨蜜,不到三年的時間離婚兩次。

剛大學畢業,她就被自己老爸逼著去相親,對方是當公司老總的父親商業合作夥伴的兒子。

當時還在苦惱著屁股後面一大幫追求者的她,懵逼了,試著和一直將自己當做掌上明珠的父親說,我還不用去相親吧。

父親語重心長:「兒啦,你不要任性了,爸爸都是為你好,這個小夥子,在你剛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在留意他了,不要再胡鬧了,你那些個朋友伙些,沒有一個靠譜的。」

閨蜜試圖反抗父親的安排,卻被自己父母輪番轟炸,中心思想就是女人青春就那麼幾年,不找個好的抓住,以後年齡大了生孩子都困難。

結果婚後沒有多久,發現兩個人完全沒有共同語言,歷經了無數挫折煎熬冷戰糾纏,新婚半年就離了。

閨蜜以為這下子父親總能消停了吧,不!

閨蜜的父親很快又替她物色到一個門當戶對的人,而且要求他們婚後儘快能有孩子。

難道說閨蜜的父親是將她作為商業合作的棋子嗎當然不是,她也明白父親是完全為了她好,在社會上看多了人情世故的父親,認定了女人的青春是易耗品,認定了大齡女人就會是滯銷品。

總說兩代人之間有很深的代溝,其實並不完全是,我們這一代和父母那一代,並不僅僅是代溝問題,而是文化差異。

父母那一輩,他們的社會是以工業為主的,而在這些領域裡,男人才是頂天立地的。

可以去找五六十的年代劇,或者小說來看,那個時候,大部分工廠和企業里的員工應該是以男性為主,女性作為家屬,或者是一些輕勞動力的崗位才會適合女性的工作。

農業和工業時代,都是比拼勞動力的時代,即使工業時代需要一些科技人才高智商人才,那個時候家裡孩子多,一般家庭裡面如果只能供一個孩子到高學府,多半都是男孩。

也就是說,對於父母那一代,將女性的婚姻視作她們終生的事業,將女性的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是非常正確的價值觀,是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

只是這些思想到了現在,就是四個字:「不合時宜」。

閨蜜的第二次婚姻沒過半年又是雞飛狗跳,這次離婚之後,她以堅決的態度毅然決然地飛速出國,再不給自己老爸任何機會來控制自己的婚姻。

至今閨蜜父親都在抱怨,自己這個女兒是前世造的孽,這麼大把年紀了不安分守己,跑到那麼遠去是要幹嘛,讓父母始終不能安心。

社會已然在變化,現在的社會並不以需要體力為主,大多數崗位已經被高科技化了,而七八十年代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城市裡一部分家庭中只有女孩,女孩讀書高學歷的也越來越多,女人比以前能勝任更多的崗位,而實際上,有些女孩甚至比男人做得還出色。

但是這些都沒有用。

即使我們脫離了大清這麼多年,觀念還是沒有更新。

即使女孩們如此能幹,她完全不需要男人來養她,所謂「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早已不適合現在的白骨精女性們,對於這些經濟已然完全獨立的女性來說,「我有麵包,你給我愛情就好」。

可是觀念還是停留在你沒有婚姻你沒有男人你沒有子女,那你就是失敗的女人上面。

突然很懷念吳儀當年作為外交部長在台上的風采,花白頭髮梳得一絲不苟,衣服典雅又顯得帥氣的她,面對自己的感情生活也一點不忌諱:「生活沒有賦予我這個機會,既然已經這樣安排了,就不必勉強,一切順其自然吧。」

是的,順其自然!

而實際上多少人是在根據自己覺得「應該」來判斷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應該在三十歲之前成家立業,應該在四十歲前功成名就。

所以郭盈光面臨的並不是只對女性而言的局面。

世俗最大的困擾就是會有很多人對你說,你應該怎麼怎麼樣。

女性自然本科就好,讀什麼研究生嘛,長得漂亮的女孩子就是房型好的房子,而年齡就是房子的地段。

這就是常人的看法,如果你真的在乎這些看法,無論你有多麼出色,你始終都是會被困然在這些常人的概念之中,無法解脫。

就像春節回家面對那些親戚的追問,最開始是你結婚沒有啊,就算你在所謂對的年齡結婚,然後很快就有你什麼時候生孩子呢,生完孩子現在又面臨一個二胎的問題:一個孩子多孤單呢。

沒有等喘幾年的氣,孩子上學應該讀什麼學校,應該學習什麼培訓班,應該考慮他將來做什麼,人生就全被這些所謂的「應該」包圍了。

前段時間的《奇葩說》,張雪峰言論:人生應該設定一個KPI,所以我一定要在30歲前結婚,麻煩的是我在結婚前一個多越,和前任分手了,但是日子定 了就必須結婚。

而為了自己人生設定的KPI,張雪峰在40天內與一個原本陌生的女子認識閃婚。

是不是覺得誇張,好多人都不能接受「張雪峰的婚姻觀」,實際上,人們沒有意識到,現實生活中有著多少「張雪峰」啊。

那些評論著說郭盈光「勇氣可嘉」的老一輩們,那些總是認為女生不結婚總是很可憐的人們,都是類似這樣「應該」的理論,他們沒有辦法看到女生本身的優秀和能幹。

原諒他們,因為夏蟲不可以語冰,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衝破格局這樣的概念,對於他們來說,人生只有「應該」兩個字。

想起之前有個腦洞大開的頭腦風暴的群眾編劇,設定四個角色,都是未婚優秀的女神級別的人,分別由俞飛鴻、陳數、曾黎、袁泉來扮演。

沒有婚姻,也沒有婆媳大戰的狗血劇情,更沒有痴情小三出軌丈夫的常規設定,就是四個輕熟范兒的女性,悠閑自在地生活在同一棟公寓的故事。

說實話,看完對劇情框架大概的介紹,我居然無比期待這部虛擬中完全還沒有任何框架的劇。

中國的電視劇如同人們的觀念一樣,始終停留在女人必須學會平衡家庭和事業,工作和婚姻這個常規動作上面,但凡優秀的女人必須在一地雞毛的瑣碎中才能破繭成蝶,甚至對於劇中那些厲害的女人,事業再成功,忽略另一個方面,編劇都會一筆將其定型:這是一個不幸福的女人,因為沒有人愛她。

愛是什麼,相親的場合不需要,來相親的父母根本不在意,而相親的男女更是忽略:你想嘛,一隻被人挑剔皮面不光的蘿蔔怎麼會與旁邊這個被人嫌棄太老的白菜講愛情呢。

可是,為什麼只能有一種活法呢。

經濟獨立並不能使人思想就可以獨立,想要不被人當做地段不好的最美郊區房,關鍵是自己得意識到你個人的價值在哪裡。

本文純屬原創,歡迎分享到自己朋友圈!

公眾號轉載請聯繫我,侵權必究!

茹果君:本科物理,哲學碩士,外表淑女,內心彪悍,不喜歡佶屈聱牙,喜歡擺龍門陣,想用最簡潔易懂的文字,研究深層次的人性哲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茹果君 的精彩文章:

TAG:茹果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