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藤原浩只剩下LOGO了嗎

藤原浩只剩下LOGO了嗎

提起藤原浩(Hiroshi Fujiwara)的名字,在潮流圈可謂已經是如雷貫耳了。而在今天的潮流圈子中,藤原浩卻常常被人以「賣LOGO」戲謔。作為里原宿最早起家的一批服裝設計師之一,被人敬稱為「潮流教父」的藤原浩,真的是江郎才盡只余LOGO?

從頭聊起藤原浩,就不得不提他在里原宿摸爬滾打之前的日子。藤原浩出生在1964年,正值東京奧運會。從百度上查閱到的資料顯示,他和同時代的年輕人們都喜歡著PUNK文化,甚至親自跑到了英國去了解PUNK,可惜在80年代PUNK文化的浪潮已經漸漸退去,藤原浩在性手槍(sex pistols)的經紀人Malcolm Mclaren的啟發又飛去了美國學習Hip-Hop。

當時的藤原浩和Malcolm

當時的紐約正是Hip-Hop文化的黃金時期,藤原浩在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包括後來他傳回日本的DJ技術,很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紐約學會了Scratch技術(也就是所謂的磨碟)。他在紐約的所見所聞,為以後在潮流路上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回到日本之後,藤原浩創建了他的第一個潮流品牌Goodenough。在當時1990年的日本,還沒有大家熟知的Neighborhood、BAPE,Goodenough就已經在里原宿的服裝界打下了一個好的開端,為當時的年輕人提供了新鮮而富有創造力的街頭文化。

即使在今天,Goodenough也並沒有完全地消失,而是時不時低調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

Undefeated X Goodenough,2017

Goodenough,2016ss

Goodenough,2016ss

再後來藤原浩又創辦了A.F.F.A工作室、Head Porter、以及大名鼎鼎的Fragment Desgin。隨著作品的豐富與成熟,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在後來他結識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Nigo(長尾智明)。機緣巧合下,Nigo成為了藤原浩的助手。可以說Nigo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藤原浩對他的提攜。(實話說,藤原浩對於後輩,例如Visvim的中村世紀和剛剛提到的Nigo不遺餘力的提拔和培養,也是我心裡他當之無愧成為教父的原因)。

左Nigo,右藤原浩。值得注意的是,Nigo和藤原浩長相極像,Nigo甚至有一個諢名叫做「藤原浩二」。

講完了藤原浩的個人經歷,我們再來說說他在潮流界的業績。在藤原浩事業的初期,很喜歡玩「限量」的噱頭,譬如他的Goodenough,發售量極其稀少,卻也因為上乘的質量與優秀的設計受到粉絲的瘋搶。而隨著他設計理念的逐漸完善,藤原浩漸漸地將簡單的「經營服飾」變成了他傳遞生活觀念與文化理念的獨特方式。

2014年,藤原浩在東京青南山的一棟古舊大廈中開設了限定店鋪「the Pool aoyama」,顧名思義,店鋪位於一個巨大的空泳池中。當時以「The Temporary at the POOL」作為設計理念,不斷推出日常生活單品,不定期進行裝修,以不同的主題面向大眾,一度是東京備受矚目的買手店。

the POOL aoyama

而在2016年,藤原浩又開設了位於銀座的另一家店鋪,名為「the PARKing Ginza」。他委託設計師改造了一家老式的法國餐廳,去除原來的裝潢,令房間展現它被創造的原本面目,以體現工業風的建築風格。

藤原浩和他的「停車場

近幾年,藤原浩從未停止過創作的腳步。他開展了許多聯名企劃:Fragment Design X Louis Vuitton、Fragment Design X Nike Air Force 1、Fragment Design X Starbucks、Fragment Design X Converse……稱他為「聯名狂魔」也不為過。

有人說,藤原浩只是給別的牌子加個自己的LOGO,沒有創意。藤原浩卻早早地就回答了他們,他說:「我只設計,不製造。」Fragment Design確實不製造衣服,甚至這個公司只有三個人(只是道聽途說),卻經營龐大的國際事務,合作聯名的對象都是業內的一線品牌。我想說藤原浩是我心裡最好的詮釋「設計師」這個名詞的人,他不僅僅是大家熟知Fragment Design的主理人,他也遊走於各大潮流品牌,為他們的品牌帶去新的設計元素。眾所周知,藤原浩的設計一貫是低調、簡約但不簡單。例如Fragment Design X Converse,藤原浩在帆布鞋上加入了西服元素,為大家帶來了「正裝球鞋」的概念。

Fragment Design X Converse,2017

在與其他品牌的聯名作品中,藤原浩也展示出了自己不俗的創作功底,無論風格是奢侈還是街頭,藤原浩都能遊刃有餘,自己的設計元素能和聯名品牌很好地融合,並不顯得衝突或突兀。

Fragment Design X Louis Vuitton,2017在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這幾款包,在包面上加上了電子產品的剪影,奢侈品與工業風發生碰撞,很值得玩味。

Fragment Design X Starbucks,2017 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這一套,以黑色為底色,印上了AMKK(東信、花樹研究所,一家藝術工作室)的花卉圖案,顯得優雅又神秘

雖然現在的藤原浩,手裡的Fragment Design更像一個印戳,印在誰身上誰的價錢就要翻幾倍(笑),他是一個潮流設計師,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也不可否認,藤原浩的存在,對潮流界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例如他早年對日本DJ音樂的推動,與時裝界的聯名企劃促進了時裝圈與街頭元素的融合。

Moncler在2018年與八位服裝界設計大師展開了合作,其中就有藤原浩的名字,他為作品注入了活潑的街頭元素,顯得不拘一格。

我認為,藤原浩之所以可以稱之為「教父」,是因為他有許多對潮流推波助瀾的行為,還有他對於時尚的精準的前瞻性和豐富的個人風格,他能玩工業風,能玩街頭,看看他的早期作品,即使沒有「雙閃電」LOGO的加持,他的作品也有很好的辨識度,你看到這些,腦海里就能跳出一個詞:藤原浩。無論風格如何變化,總有一個高光的個人標籤掛在上面,為產品打上自己名字深深的烙印標識,我覺得這就應該是大師的高度。

用「自由」和「考究」來形容藤原浩。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他的思想理念不會只僅僅體現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打上了強烈的個人標籤,可以說,他的生活,就是他最好的作品。藤原浩經常在自己的INS上PO出一些在生活中自己認為有趣的東西,例如新入手的潮流單品、美食、新的聯名諜照。他隨手的一舉一動,就可能成為潮流圈追捧的目標,例如現在大街隨處可見的「roll」褲腳,就是他教給了陳冠希,由陳冠希發揚光大起來。有人可能覺得藤原浩穿衣普通,並沒有覺得有多潮。我只想說,當我們不再追捧LOGO、品牌,更加註重服飾的質感、設計,把穿衣變成自己的風格時,我們就會明白藤原浩,把服飾變成自己對大眾發聲的渠道,而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對藤原浩而言,潮流就是生活。

藤原浩曾經在INS上po過華為P9,因為他十分鐘愛徠卡相機,而華為P9剛好採用了雙徠卡鏡頭的設計

最近,「NIKE the TEN」火得一塌糊塗,在大街上時常可以看見「the TEN」版本的各種球鞋,不知道他們是否知道這是NIKE與OFF-WHITE設計師Virgil Abloh的聯名(笑),又是否知道,The TEN其實是一場教父與Virgilio Abloh的競賽?而最終Virgilio Abloh的作品脫穎而出,教父卻敗下了陣來。

NIKE the TEN,2017

藤原浩的「the TEN」諜照,從圖片上來看,比起Virgilio Abloh的DIY美學,藤原浩的「the TEN」顯得更加內斂與低調,我不得不承認,如果由藤原浩來設計「the TEN」,很可能不如Virgilio Abloh的賣座,因為他的不夠張揚(笑),這個理由簡單又無奈。

雖然藤原浩的Fragment Design越來越有「撈錢」之嫌,但我對他充滿希望,期待著他能帶給大家更好的作品,而不是僅僅「LOGO加品牌」。再說了,明明這群潮人也是這麼想的不是嗎?畢竟,什麼只要加上了「雙閃電」,就會被瘋搶: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othingButNoise 的精彩文章:

TAG:NothingButNoi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