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坦腹的逸少,「佳想」未必「安善」

坦腹的逸少,「佳想」未必「安善」

郎世寧 乾隆皇帝閱駿圖屏

青花瓷

 琴與詩

華語群星 

00:00/04:07

正文共: 2417字 30圖

預計閱讀時間: 7分鐘

新媒體時代, 被調侃最厲害的,要數乾隆爺,因為古代碑帖書畫現在都能輕易的在手機上看到,但凡神品級別的古代書畫都有乾隆老爺子留下的痕迹。

這幾日上博物館看到《快雪時晴》帖全卷,嚯!~滿眼的「御筆」!

最有意思的一段,是乾隆爺說自己似乎題跋上癮了:

當代有人調侃國展拼接的作品,都像補丁被子,此言差矣,被乾隆爺題跋過的《快雪時晴》帖才是真像補丁被子!

一.先看文義

對於《快雪時晴》帖而言,是曾經學術界爭議的焦點,其釋文為:「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流傳了千年,學術界對該帖的文義多有疑問,啟功先生曾在《晉代人書信中的句逗》中講到了斷句:「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成為了大部分人解讀此帖文義的依據。

啟功先生臆測之後,央視紀錄片《台北故宮》遂更進一步解釋為白話文:「山陰張先生你好,剛才下了一場雪,現在天又轉晴了,想必你那裡一切都好吧!上次的聚會我沒能去,心裡很鬱悶。你家送信的人說,不能在我這裡多停留,要趕快回去,那我就先寫這些吧。王羲之敬上。」

但是學界對此並不認同,首先是「快雪時晴」解釋為「剛才下了一場雪,現在天又轉晴了」並不妥,「快雪」為「剛下了一場雪」並無疑問,而在於「時晴」二字。

「時」古意為「當其可之謂時」,也就是說這雪該停就停,剛剛好;「晴」古今用法不同,古人是說晚上雨雪過後的月明星稀,即「雨而夜除星見也」,所以這個意境要知道,說的是夜間雪霽。

「快雪時晴,佳想安善」,讀起來朗朗上口,然後並不該這麼句讀,學者祁小春列舉了大量的晉人書儀句式,「想......安善」,是晉人的常用搭配,是一種問候語,而「佳」字意在說「快雪時晴」後人的心情。所以應為「快雪時晴,佳,想安善」。

「未果為結力不次」幾個字的句讀,也被其他學者反證啟功先生的說法有誤,和「送信的人不能停留」沒關係,而就是簡略的書信句式。

有台灣學者將該帖翻譯為白話文後,讀來覺得會更妥帖一些:「下了一場雪,很舒爽,停得也是時候,很不錯。想來你應該都平安健康。沒能照心意把信寫完,體力不繼,表達難以得體,就此停筆。」

當然,對「未果為結力不次」也還有其他的解釋。不過還有學者說,現在看到的《快雪時晴帖》其實是後人拼接的摹本,語義根本不能解釋,就像《二謝帖》一樣。

二.再看技法

《快雪》帖與王羲之其他尺牘的風格完全不同,沒有了《蘭亭序》的銳氣,更沒有了《喪亂帖》的頓挫,也沒有《何如帖》的 清雅,只是一味的簡約的綿厚。

用筆上,極力的藏住筆鋒,「羲」字也並未像其他帖的簽名那樣別緻,線條起收的端點形態都是圓形,可見用筆應是即慢即藏。

「快」字的長豎逆勢藏鋒,而右部的橫畫似乎起筆見方,但又不見鋒,捺筆起筆略有「賊毫」,但依然是難掩整個字的渾厚感。而結字上重心靠上,使得整個字又有了精神。

「雪」字似乎有些鋒芒感了,第一橫的收筆呈翻勢,第二筆翻折亦是爽利,而後將長長的橫折寫成轉筆,一個「部件」左方右圓,還是很有趣味的。

「時晴」二字,左部的「日」字,用筆結字幾乎相同,連右上角轉折處的折筆都近乎雷同,可見這件作品的簡約。而右邊的「寺」和「青」則略有不同,前者疏朗後者密集,有意思的是,三橫的收筆手法也是略有相同之處:第一橫收筆上翻,第二橫收筆下折,第三筆頓挫回頂留出切面。

有時候真要感嘆唐人摹帖的功夫,不管是飛白還是蟲蛀,都可以畢肖。這兩個字比較典型的就是線條的中段和兩端墨色的變化似乎可以看出來行筆的節奏。用筆上細看「佳」字,起筆多切,轉折多是圓中有方,寫出來這樣的感覺,似乎用筆還不能過快。

結字上,「佳」 的中部留白,「想」的上下錯落,都是要點。

「安善"二字相比前面的「佳想」更加流暢,可能是重新蘸墨的緣故,都是一筆成字,少見鋒芒,整體上幾乎沒有什麼提按頓挫,而是很流暢的寫出來圓而勻的線條。但從「安」字每一筆的起收之處亦然能看到筆勢的流動。結體上「安」字更加的寬闊,上疏下密,「善」字瘦長,上密下疏。

很典型的王字「未」的結體,重心向下,左密右疏,橫向上一要看第二筆的連帶之弧,二要看末筆兩點的呼應之勢;縱向上一豎的偏移產生側勢。

這二字用筆全在鋪毫,筆毫不能鋪開難寫出這樣的線條。結字上兩個字要看疏密的地方,更要看連帶之處,是實連,實連就是要把牽絲寫得和點畫粗細一樣,如果這麼長的連帶寫成極細的牽絲,則會顯得礙眼。

這一段的用筆開始「漸變」,由重漸輕,用筆也逐漸靈動,由鋪毫逐漸走向束毫,到「王」字墨即枯,筆即束。也有學者認為,《快雪》帖的風格是和摹工刻意有關,其有意將王字的銳氣掩藏在綿厚的線條之中。即便如此,還是能看到從一開始至此出,筆調的變化。

第三行「羲之頓首"的用筆結字都與第一行近乎相同,變化甚少,這種簽名的雷同在王羲之書法作品中也是少見的,就連略帶隸意的《姨母帖》的簽名都會有設計感,而此帖真是簡單的有些懶了。

「山陰張侯」不是落款,而應是古人寫信的內封,寫好後折在外面露出。此四個字用筆似乎又有了一絲銳氣,「山陰」二字類《蘭亭序》,而後不斷的鋪毫,寫出綿厚感。

讀完此帖,似乎神會了東床坦腹的逸少,不刻意,不修飾,不做作,似乎慵懶不堪,又似乎大道至簡,也或許真是王羲之晚上喝酒回來太晚,隨便拿了一支禿毫給遠方的老鐵寫了一條簡訊呢。

話說回來,王羲之流傳下來的墨跡摹本,即便不是真跡,我們也能從其中看到其面目多變。而乾隆喜歡趙董,趙董不也是王羲之的徒子徒孫嘛,所以老爺子見到《快雪時晴帖》激動不已,題之「神乎技矣」,一得閑便讀帖把玩,有了心得便要題跋,「題寫數番,喜其與筆墨相和,愛不釋手」,這「其與筆墨相和」到底是誇讚《快雪時晴》的文義與筆墨呢,還是暗誇自己的書法與王羲之的相和呢,聰明的皇帝肯定沒有不說話的大臣們雞賊,哈哈。

隨緣點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書法臨帖幫(lintiebang),

歡迎關注和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王羲之·推薦繼續閱讀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臨帖幫 的精彩文章:

學書法,需要懂點尺牘文化!
有功夫懷念霍金,不如多讀會兒帖!

TAG:書法臨帖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