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吉林北大壺滑雪場見聞錄

吉林北大壺滑雪場見聞錄

【麵條雪】雪道的下半程是一號道,上半程是二號道,左側最高峰為南樓山。

我已數年沒來北大壺滑雪啦!前幾年曾來此地數次,雪場的天然條件是沒得說,但與長白山和松花湖這兩個有大企業背景的滑雪場相比,總覺得在設施和服務上差了點什麼。特別是纜車相對老舊,當時唯一的一個六人座吊廂經常發生故障,時不時停一會,讓人挺鬧心。上下吊廂,基本上也沒有工作人員幫助客人拿雪板。此外,如果要上二號雪道,需要換乘二人吊椅,速度那叫一個慢,近20分鐘的行程,氣溫低時會讓你體會到什麼叫凍得透心涼!曾有一天下午,氣溫急劇下降至零下28度,我乘坐這種開放式吊椅上到山頂後,人幾乎變成凍肉一坨,手腳僵硬,勉勉強強從山頂滑下來,直奔住處,回屋取暖去啦!

【最老的G索纜車】這也是北大壺最長的索道,2100米,因老舊之故,目前運行速度為每秒3.5米,單程運行15分鐘。

從上個雪季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大連雪友常駐北大壺滑雪場,不斷傳來滑雪場設施和服務有所改善的消息,聽著有點讓人心動。不過,心動並沒有轉化成行動,今年年初的一次外滑,還是隨朋友們去了萬科的松花湖滑雪場。在那裡,纜車上下站總會有工作人員不停地向客人們鞠躬問好,有點日式服務的風格,久而久之,我都在點替他們累。當時心想,與此相比,北大壺的服務也會是這樣嗎?

今年3月5日,我玩耍的主場,長寬高都不夠的大連歡樂雪世界停業了。休整數日,雪癮難消,一看天氣預報,吉林近期有大雪,於是背上滑雪行頭,乘坐動車趕赴吉林。

【還沒有完工就投入使用的北大壺奧體中心】

3月12日早上,興沖衝到達雪場後,發現幾年沒來,變化很大,原來那座稱之為亞運村的建築已經拆除,在原址上建成了現在的奧體中心,裡面有號稱世界最大的雪具服務大廳。當然,整個建築並沒有徹底完工,屋頂的房瓦只鋪了一小部分,甚至外牆面也沒有完全裝完,三層樓的建築只有一樓和二樓投入了運營。不過,從投入使用的這兩層看,功能分布還是比較合理的,一樓一進門,中間面對是一排售票窗口,左面是滑雪學校,右邊是上下二樓的滾梯,滾梯右面是一片很大的VIP服務中心,中心裡有會員準備的專用柜子,可用於存放雪板、雪鞋等滑雪用品。從門口進入大廳後,背對的則是不同品牌的雪具專賣店,時逢雪季末,各類滑雪用品都有一定的折扣。

【滑雪學校前的學員與教練】

【VIP服務中心】持有長年雪卡的雪友,每天早上需要本人在這是計算機上開卡,有時還需要校驗指紋。這是保證專卡專用,不得供他人使用的管控措施。

【VIP中心裡換裝的雪友】

【VIP中心裡雪鞋烘乾機】可惜與會員人數比,數量少了點!

在一樓換好雪服後,拎著雪板乘坐滾梯上二樓,直走出門就可以上雪場啦!因為這個建築是隨坡而建,從雪場的方向看,一樓雪具大廳算是地下室,二樓與雪場在一個平面上,看著倒是一樓的感覺,這一層主要是休息和吃喝場所為主,有一個很敞亮的咖啡廳和一個面積巨大的美食廣場。另外還有一個面積相當可觀的熊孩子歡樂園,讓隨家人來此,又不願意滑雪的孩子有了一個玩耍去處,這遊樂場的名字起的也挺霸氣!

【滾梯邊的咖啡廳】

【咖啡廳的落地窗】視線真好,從這裡可以觀賞雪場風光

【二樓向東走的通道】從這裡向前,可以走到一個很大的美食廣場,通道的左側是度假公寓售樓處。

【兒童活動區入口】

【兒童活動區內部】

與前幾年相比,雪場設備有了很大改善,幾條主要雪道沿途每隔一段距離,安裝了固定機位的造雪機。新開了三條纜車:一條是D索的8人高速吊廂,用於取代那條掛凍肉的二號道纜車;一條是E索的四人吊椅,用於轉接D索;另一個則是北美時光公寓專屬的的H索有防風罩的6人高速吊椅,讓該度假公寓具有ski in & ski out (滑進滑出)的功能。新建的三條纜車都採用了國產設備,纜車站上有國機集團和北起院(北京起重機研究院)的標識。採用國產設備,會大大降低建設成本,也為支持國貨做出了貢獻。當然,與萬達、萬科、雲頂等滑雪場採用的奧地利和法國進口纜車相比,其做工質量和功能還有一定差距。比如,萬科松花湖的六人防風吊椅座面是牛皮的而且有電加熱功能,8人吊廂座椅也有電加熱功能,這讓客人在嚴寒的冬季有更好的用戶體驗。

【D索纜車下站】 通常,我們稱山下的纜車起點為下站,中間的為中站,山頂為上站。這似乎與我們上下車的概念有點擰勁?沒關係,習慣就好啦!

【D索之上看風景】D索全長1920米,運行速度每秒5米,單程時間為7分鐘,比以前的二索吊椅速度提高了數倍,乘坐舒適度也大大改善!

【D索上站的景觀】

【北美時光公寓與門前的H索下站】出了公寓門就可以上纜車,這一點與長白山萬達滑雪場有點像,就是所謂的「滑進滑出」。

【通向半山頂的H索】H索長度為1700米,運行速度每秒6米,單程時間為6分鐘

【H索上站】有明顯的國貨標識

北大壺滑雪場的天然條件,可以說是中國眾多滑雪場中最好的,而且周邊的擴建潛力極大。因三面環山,周圍海拔高度超過1200米的山峰有9座,主峰南樓山海拔1404.8米,最大落差達930米。當然,由於通往頂峰的纜車已經廢棄多年,現有雪道的實際落差只有800多米。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造就了北大壺特殊的小氣候,積雪日是可達160天左右,海拔1000米以上地段年積雪可達1.5米左右,雖然無法與日本北海道和志賀高原等地積雪厚度相比,但在中國北方,已經屬於最好的積雪條件之一啦!說句開玩笑的話:已經夠多啦,還要啥自行車啊!

【9號道上的定位造雪機】近幾年,在1號、2號和9號這幾條主要雪道上,安裝這種定位造雪機,可以根據需要為雪道提供人造雪。

【雪道上的麻將牌】有特色的單反服裝!

北大壺的雪含水量低,近乎粉狀,滑起來很爽,加之遠離市區,空氣清新,在這滑雪,真是一個奢侈的享受!目前共有優質雪道26條(當然包括各種引道和轉接道啦,要不然哪能湊出這個數!),雪道總長度約48公里。說實的,擁有這麼好的自然環境,這雪道的長度真的短了點。不過,按照北大壺雪場的規劃,以後還會不斷有新的雪道開放。來北大壺滑雪的朋友們,可能注意到,這裡索道命名的英文字母編號是自東向西排列,是從C開始的,沒有A和B,這兩個字母應該是留給未來兩條東部索道的,其中一條應該是通往主峰南樓山。從最大垂直落差和連續陡坡長度上看,北大壺當屬中國滑雪場之最(以落差來論,大家熟悉的長白山萬達為330米,萬科松花湖為600米,亞布力三鍋盔550米,萬龍550米),按國際雪聯要求,超級大迴轉比賽雪道落差應在800米以上,按此標準,只有北大壺雪場能達標!

【1號道西望】這張照片是前幾年用相機拍攝的。

【風景畫中滑粉雪】一場大雪過後,雪道上浮雪齊膝深,這是我的一位好友在滑行。

從當今吉林三大滑雪場的條件看,自然條件最好的當屬北大壺,但可能是差錢之故,配套硬體設施不及那兩個有大企業背景的雪場。但萬科松花湖離市區太近,空氣質量會受到影響,萬達長白山則受交通不便的影響。從雪道的難度和挑戰性看,後兩個雪場不及北大壺。所以,滑雪發燒友會偏愛北大壺,而後兩者則更容易吸引進行冰雪體驗的外地遊客。

【初級道上的遊客】

此行11天的北大壺滑雪之旅,我感受到了近年來這裡從雪場設施到服務質量的可喜變化。合理的開發、科學的正規化管理、注重用戶體驗的設計、更加人性化的服務,這些努力會使得北大壺滑雪場更有國際范,更有吸引力!也讓我下決心把這裡變成自己的滑雪主場,在朋友協助下的買了一個超值的5年雪季卡,有了自己的專屬雪櫃。有朋友可能會問,為沒有買十年卡或終身卡?道理很簡單,因為70歲以上老人滑雪免費,5年之後,我將時入免票行列啦!

北大壺之行,收穫頗豐,篇幅所限,更多的見聞和體驗,將分數帖分享給與友。此行未攜帶相機,文中配圖全部出自一部vivo X6plus老手機,由於可見老鐵算不上鐵杆攝影發燒友喲!其實,如果不過分追求畫質和特殊效果,只為說事故事,用手機拍攝已經足夠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財老鐵玩攝影 的精彩文章:

TAG:東財老鐵玩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