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不幸的背後

不幸的背後

作者:龍泉| 來源:雲南道教網

本平台堅持原創!歡迎來稿!

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關注訂閱雲南道教網公眾號!

無德不足以立身

今日清晨,一友問我:「老師,你說人做了很大的壞事,不一定報應在自己身上,會報應在子女身上,是真的嗎?」我回答:「是的。」道教講因果承付,認為自身的修為會對自身產生影響,甚至會順延至自己的子孫後代,故而,善修德可福蔭子孫,同樣,祖上不積德則後代多貧耗。也許,這些道理並不是勸善的雞湯文字,而是一種法則。

自古以來,吉凶禍福四字最令人掛心。「吉」字幾乎涵蓋了中國人所有的願望,「福」字則成為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因而有「趨吉避凶」之心理訴求,也有「求福遠禍」之信仰表達。其實,絕大多數中國人,無論有無宗教信仰,對天也是有所畏懼的,認為「天」是 決定「吉凶禍福」的根本,「求福遠禍」也離不開「天」。所以,大多數人的信仰是通過「燒香磕頭」表達的,這也是中國宗教的基本特色。

只不過,當我們活到一定的年紀,有了一定的閱歷和對人生的思考,我們會慢慢發現,那個決定了一切的「天」居然就是我們自己。也就是說,真正決定「吉凶禍福」的其實是我們自己。一切因我而起,萬緣由我感召,吉也由我,兇也由我,「我命」由我。因而修行由我而不由人,改命在我而不在天。故而,古人重積德,而厚德可以載物,無德不足以立身。

習性的熏習與傳承

話說回來,這個世界上,完全喪失道德理性、無惡不作之人其實是很少的。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二子所言皆指一端,其實,每個人剛生下來無善無惡,所謂善惡乃是後天所「染」的結果,染於黑則黑,染於赤則赤。通俗點說,就是「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神婆跳大神」,因而古有「孟母三遷」之美談,環境是很重要的。

然而,可能令我們大跌眼鏡的是,這種「染」不僅僅是外在的影響,更可能是內在的傳承,即很多習性可能來自父母。我曾經見過一個有趣的現象,父母若小氣吝嗇,則其幼兒也顯得吝嗇,不願將自己的玩具與別的小朋友分享;父母若飛揚跋扈,則其幼兒也表現出不可一世的特質;父母若暴戾,則其孩子也表現得暴戾。或許,這僅僅是巧合而不具有普遍性,但類似的「傳承」可能是內在的。

因而,修行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的修為可能影響下一代。一般說來,修為好的人不僅可以為自己帶來好的運勢,更能為子孫樹立榜樣,甚至將福德順延至子孫身上。同樣,為惡不僅給自己埋下禍患,更可能連累子孫。這就是道教所謂的承付。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種規律,行善則上天賜於我們最欲得之物,為惡則上天總會奪走自己最珍愛之物。

人在做,天在看

行善可積德,為惡則損德。德有陽德與陰德之分。陽德者,善行為人所知,其功小。陰德者,善行不為人所知,其功大。故而,善積陰德之人不彰其善。不過,無論積累的是陰德還是陽德,都是善,是值得推崇的。

不過,損德就不可取了,無論損的是陰德還是陽德,都必有所傷,陽德損財,陰德損丁,真實不虛。損財者,不順、坎坷、病痛,損丁者,傷災、意外、夭亡之類。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可能是某某人的不幸,但不幸的背後必有原因,這個原因,或許只有天知道。

朋友告訴我說,她以前的一個同事剛三十八歲,其父是原公司領導,退休前,其父憑藉手中的權力斂財,且用工地的資源裝修自己的三套房子,並將自己的兒子調任閒職,不用幹活工資卻很高。今晨,朋友收到消息說,她那個三十八歲的舊同事暴病身亡,幾日後開追悼會。朋友驚詫之餘,不甚唏噓。實際上,天下沒有白占的便宜,也沒有白吃的虧。「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不是雞湯,是真理。

堅持行善

其實,類似的案例實在太多,不過可惜的是,即使懂得這個道理,絕大多數人還是難以堅持踐行。比如,人人皆說行善可以積德,但行一兩次善或許人人皆做得到,但堅持日行一善則未必。保持善良尚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更何況是保持善行了。這就是修行的重要性。修行,就是修德,修德始於修心。

一般情況下,在法治環境下,絕大多數人沒有大奸大惡的條件,因而,不免陷入一種「各人自掃門前雪」的誤區。實際上,人與人是相互的,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行不行善且先不談,但切勿麻木不仁,切勿欠錢不還,切勿貪斂無度,切勿欺世盜名,切勿貪得無厭,切勿趨炎附勢,切勿殺傷物命,切勿偷盜邪淫,切勿尖酸刻薄,切勿見利忘義,切勿傷天害理。如此,則德日積而福越多,心越慈而壽越長。如此,何患無妄之災?慈悲。

福 生 無 量 天 尊

編輯‖ 宗蒼玄‖公眾號:雲南道教網 | yntaoism

歡迎為本站賜稿,道濟天下。法律顧問:范小瑜律師

本站由雲南洛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

「道」才是人類的良師!
地支、三合、三會、六合、六害、三刑各代表的意義

TAG:人間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