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小講堂:帝辛
強大的商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之後由兒子祖庚即位,祖庚在位十年,之後由祖甲即位,這父子三人一共在位約百年,期間國家持續強盛,民眾安居樂業,對外的征伐不斷皆能克之,祖甲時對強敵西戎的一次戰爭也是大勝而歸。這段時間是商代最黃金歲月,文治武功都達至巔峰,可以說是華夏有史記載的第一大盛世。
後來商朝又歷經了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這五個皇帝,最後傳至帝乙的兒子帝辛時亡了國。然而實際上,這段時期,商並沒有如同許多古文獻中所說的那麼衰落,就連惡名遠揚的商紂王時代,在甲骨文記載中,也沒有和祖甲時有太多的不同,整體實力還是相對強大的。
紂王
帝辛,子姓,名受 ,是中國商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帝乙的小兒子。謚號為紂,是惡謚,意為暴虐荒淫。帝辛就是我們都熟悉的商紂王了。
帝辛這個人天資聰穎,不論是才華還是武力都過於常人,據說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 ,是父皇帝乙最喜歡的兒子。帝辛繼位後,延續了武丁以來的政策,重視擴張領土 ,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把中國疆域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則擴大到今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對中華民族的形成,東南沿海的開發,中國疆土的統一,都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是我們熟知的商紂王的事迹和甲骨文所載不同,多是講帝辛如何荒淫無道、不思政事,其實仔細對比一下,反而覺得這些傳說更像是在講夏桀。
毛主席曾經說過:"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那麼婦孺皆知的武王伐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咱們明天再談。
——?——
【聞古知新說明】
●原創文字,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可在評論留言獲取轉載許可權,如果您喜歡,請分享到朋友圈吧!


※上古小講堂:向鳥類學習的「燧人氏」
※上古小講堂:「華夏」的「華」字竟是由此而來?
TAG:聞古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