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殷門,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殷門,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殷門

【名解】殷,盛大、眾多、富足也。門,出入的門戶也。殷門名意指膀胱經的地部水濕在此大量氣化。本穴物質為承扶穴脾土中外滲而至的地部水濕,至本穴後,水濕分散於穴周各部並大量氣化,氣血物質如充盛之狀,故名殷門。

【定位】在股後區,臀溝下6寸,股二頭肌和版堅積之間。

【解剖】在半腱肌與股二頭肌之間,深層為大收肌;外側為股深動、靜脈第3穿支;布有股後皮神經,深層正當坐骨神經。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功效】疏筋通絡,強腰膝。

【操作】直刺1.5~2.5寸,局部酸脹,有閃電樣感向下肢放散。可灸,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治法】寒則補之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臨床配穴】

1,配腎俞、後溪主治腰痛;

2,配風市、足三里主治下肢痿痹。

【足太陽膀胱經之循行路線】

足太陽膀胱經,起始於內眼角,向上過額部,與督脈交會於頭頂。其支脈,從頭頂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經脈,從頭頂入顱內絡腦看,再淺出沿枕項部下行,從肩胛內側脊柱兩旁下行到達腰部,進入脊旁肌肉,入內絡於腎,屬於膀胱。一支脈從腰部分出,向下夾脊旁,通過臀部進入腘窩中;一支脈從左右肩胛內側分別下行,穿過脊旁肌肉,經過髖關節部,沿大腿外側後緣下行,會合於腘窩內,向下通過腓腸肌,出外踝的後方,沿第5跖骨粗隆,止小趾的外側末端。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古針灸刺血健康療法 的精彩文章:

承扶,主治痔疾、腰、骶、臀、股部疼痛

TAG:上古針灸刺血健康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