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省博物館?歷史的遺珠

廣東省博物館?歷史的遺珠

2018年|春

每一次的出行,興緻勃勃地出發,回來時卻顯得一臉倦容,穿行於人山人海的地鐵站,轉過幾個街口,一切的辛勞止步於到達目的地的瞬間,苦中作樂,別是一番滋味。

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廣東省博物館,她收藏著歷史的精華,濃縮了社會的發展,從一件件的展品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手工藝人的獨具匠心,每一件器物都蘊含著自己的故事,有的歷經周折,有的星沉海底。但當所有的器物都展示在人們面前時,他們都在訴說著同一種故事,那些被埋藏在歷史長河中的遺珠正擺脫依附在他們身上的沙粒,閃耀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光芒。踏著一塊塊木板台階,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潮州木雕展覽館。

潮州木雕可謂是令人驚嘆,一塊小小的木頭中蘊含著木雕匠人多少的苦心與智慧。從最初的起草、初鑿,再到後來的精雕、貼金,木頭被賦予了生機與獨特的價值。潮州木雕精巧細膩、飽滿繁複,蓮花、鷺鷥是木雕的常見題材,「蓮」與「連」諧音,「鷺」與「路」諧音,寓意「一路連科」,傳達了科舉時期人們對功名的嚮往。一些傳說和民間故事也是木雕的題材之一,尤其是以科舉為題材的木雕作品比比皆是,如「七賢進京」、「狀元及第」等,這也體現了潮汕人崇文重教的傳統習俗。

在眾多木雕作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紙媒筒」。初見紙媒筒時,還以為這是用來放筷子的器物,其實它是過去潮汕民間用於插放引火材料「紙媒」的器具,這件器物上雕刻了纏繞的枝蔓和小瓜,取義《詩經》的「瓜瓞綿綿」,寓意子孫世代相傳。木雕是過去潮州人民地位與財富的象徵,從傢具的陳設、建築的飾件到祭祀的器皿,木雕隨處可見,通過雕刻不同的形狀,來傳達美好的寓意。

欣賞完堪稱「漆木精華」的潮州木雕,走出昏暗的陳列室,現在來到了青花瓷展廳。談到青花瓷,我們首先聯想到的便是「景德鎮」,元代景德鎮燒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器,將典型的中國文化特徵與異域文化的元素融為一體,明清之後,青花瓷有了新的創新與發展,隨著對外貿易遠銷海外,中國文化以瓷器為載體,被更多國家熟知。

展館中陳列著不同時期的青花瓷器,瓷器的圖案也各不相同,從元朝到清朝,青花瓷器承載著不同朝代的特點,鈷料、形狀、圖案各不相同。展館中首先展示了製作青花瓷器的工具與步驟,展現了瓷器成品之前背後的一道道工藝。以時間的順序,陳列的各個時期的精品青花瓷。

在眾多瓷器中,我尤其喜歡這一套器皿,此器由爵杯和托盤兩部分組成,因仿古青銅器爵而得名,有「江山一統爵盤」之稱,在爵身和盤身出繪有騰飛的白鶴,托盤凸起的地方繪有波濤洶湧的海水山石紋,有「福海」之意,象徵著「長壽」、「福祿」。

明清時期,青花瓷的紋飾注重「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選取擁有吉祥寓意諧音的主體作為瓷器的裝飾圖案。清朝雍正時期的青花「五倫」圖瓶上繪有鳳凰、仙鶴、鴛鴦、鶺鴒及鶯各一對,用來象徵封建社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間的倫理關係,寓意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常。五倫圖是清代瓷器常見的裝飾題材,寄託了民眾期盼安定有序,生活和睦幸福的美好願望,也滿足了封建制度皇權至上的君主需求。

除了瓷器上繪製的圖案含有寓意之外,瓷器的形狀也是有寓意的,如葫蘆形狀的青花瓷器,因葫蘆與「福祿」諧音,這種青花瓷器也含有「福祿」的寓意在其中,也是當時人民的贈禮佳品。

在一定程度上,青花瓷的精美程度與各個朝代的國力也有一定的關係,國家繁榮昌盛時,皇家御用的瓷器也會顯得非常的精緻與華美,甚至到了連皇帝都不捨得用的程度,如康熙時期,瓷器落款為「康熙御制」的瓷器往往是萬里挑一、精美絕倫的,每一道工序都由康熙親自查看,而且燒制出來的瓷器數量極少,往往都是用以收藏,極少使用。走完整個展廳,都不得不被青花瓷的魅力所征服,沉浸其中,唯有感嘆它的華美與精緻。

REC

印象中的硯台,不過是「文房四寶」之一,但當你發現它有一個專門的展廳時,便會感嘆「原來它也是有故事的呀」。展廳名為「紫石凝英——端硯藝術展覽」,展示的是產於古端州(今廣東省肇慶市)的硯台,因而稱為端硯。端硯因其與眾不同的石質、石品和花紋,以及「發墨不損毫」的特點,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硯」之首,與宣紙、徽墨、湖筆並稱為「文房四寶」。看完展廳的前言,便會發現所謂的「文房四寶」也不是普通的毛筆、紙、墨水、硯台,而是這四類中精品中的精品。

展廳陳列了不同時代文人墨客使用過的硯台,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的像簸箕(命名為箕形硯),有的底部掏空(因其可以用手抄底托起而命名為抄手硯),有的在硯面和硯背繪製圖案或撰寫文字(這類硯台根據圖案和文字命名),因而在觀賞這些硯台時,一定要先知其名,不然便很難發現硯台其中的奧秘。

硯台除了是文人墨客書寫的必備之物之外,一塊質地上乘的硯台也可以作為傳家寶傳於後世。一位講解員在講解時便談到了清朝光緒十九年的端石喦華四象硯,它是一塊雙面硯,硯堂形似白鶴啄松,在背面也有圖案,硯側撰有銘文,光緒年間,禺山閑叟得之,之後又輾轉幾戶人家,最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歸國家館藏,這塊硯成為了鎮館之寶之一。

可見,一方硯台,承載的不僅是文人墨客的故事,也展現著時代興衰的縮影,給以後人慢慢地咀嚼品味。

汗青記載著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古老的器物見證著衰亡與破敗、繁榮與昌盛,從史書中讀懂歷史,從器物中觸摸那個時代,每一次的領略都是對歷史的回味與慨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瞎話連篇 的精彩文章:

TAG:瞎話連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