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覆滅後退回老家後建立政權,為什麼清朝不行?原因其實很簡單

元朝覆滅後退回老家後建立政權,為什麼清朝不行?原因其實很簡單

公元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清宣統四年,北洋軍閥袁世凱恃武力逼迫末代皇帝退位,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接受條件,宣詔退位,和他那些妃子太監們仍得以繼續居住在皇宮中,自此清人入關建立的國家政權宣告滅亡。而回溯到上一個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權——元朝,1368年元朝被起義推翻後,蒙古皇族的殘餘勢力退回祖地漠北,建立北元政權,繼續做起了皇帝。那麼清朝為什麼沒有向元朝那樣遷安祖地東北繼續做自己的皇帝呢?

首先,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史稱「北越陰山南逾海表,東盡遼左西極流沙」,是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而起義軍畢竟力量有限,打下元大都摧毀政治中樞已是殊為不易,打倒元朝後忙於穩定政局暫時尚未有餘力對其殘餘勢力趕盡殺絕,這從明朝建立後數次北伐未果即能看出來。所以元朝極大的戰略縱深使其潰亡之後仍有迴旋餘地,可以回到北方大漠繼續當皇帝。

而清朝則不同,比之元朝清朝的版圖已縮水不少,不足元朝疆域的二分之一,而且隨著時代發展,鐵路的鋪設也加強了北洋軍隊的調動能力,此外清朝末期南有革命黨風起雲湧,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北有軍機重臣袁大頭手握重兵,權傾朝野。

元朝時期實行了嚴厲的等級制度,漢人地位最低,大多都是庶民或者奴隸,漢人少有大地主或者大官吏,蒙古族則是一等民族,地位尊貴,不同等級之間罕有交集,所以元朝在漠北還有執政基礎,而清朝則奉行滿漢合流,漢人大量進入政府機構為官,統治者還曾數次移民於東北,真正的大貴族都已遷入中原享福,實際在龍興之地已無人支持。

其次,元清兩朝軍事實力差距十分明顯。元朝軍隊軍風彪悍,連年南征北戰,開疆拓土,軍隊在戰鬥中得到歷練,戰鬥力極強,即使被起義軍打的節節敗退,但是仍然留存有不少有生力量;而清朝叩關而入後,八旗子弟貪圖享樂,飽暖思淫慾,當年的鬥志慢慢在酒色中磨滅殆盡,面對袁世凱編練的新軍根本無抵抗的意志,兩相對比,不言自明。

最重要的是元朝是在農民起義中被推翻,中原已無立錐之地,唯有退回漠北尚有一線生機,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而清朝末代皇帝和平退位,滿清遺老也並未得到為難,還可以享受著之前的待遇,難生抵抗之心。

由此可見,沒能回去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自身,鬥志銳氣都在安逸的生活中消散了,哪裡還有魄力如開拓進取,正恰如那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清史講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州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宋朝的包子,為何是第一美食?
三國被忽略的悍將,救孔融,戰孫策,曹操拉攏,劉備垂涎不已

TAG:九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