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夏人的風骨

華夏人的風骨

上一篇寫了對於自身民族標籤的認識,是一個總述,從這篇開始會細細的進行論證。

這一篇首先寫「人」,一個民族什麼樣,取決於這個民族裡的人怎麼樣。所以本篇題為「華夏人的風骨」。

這是一個宏觀的命題,人與人之間個體差異很大,中國人數又多,做概論總會有人跳出來罵你,所以我就耍了個小聰明,不是漢人,而是華夏人,也就是漢族這個雜糅民族裡的主體民族。

然後當然是風骨。我們常聽人講「魏晉風骨」,那到底風骨是個啥,這裡引入一本書《說文解字》,我曾說自己學到的是一個體系,而這本書就是整個體系的基礎,或者說切入點。

中國典籍千千萬,更有北宋名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言,怎麼一本名聲不顯的說文解字成了基礎?就一個原因,因為它是詞典。人們常以為中國人讀外國人寫的書才要詞典,就算是文言文讀不懂也只要翻譯成白話文就好了。

這裡講一個故事,中世紀的歐洲教會掌握對「耶經」(關於為啥不叫「聖經」日後有詳解)的解釋權,直到馬丁路德將其翻譯為德文。

人人都應該有理解經典的權利,請你不要放棄它。《說文解字》是現存的你可以直面寫書的古人的唯一工具。

細心的人應該會注意到我稱《說文解字》為詞典,而不是字典,這是因為華夏古人是以單音節為詞的,這就是現代漢語和古典漢語最大的障礙,雙音節詞廣泛使用是受到了歐洲與日本極大的影響的。所以「華夏」變成白話文,其實是一個四字詞語,「風骨」也是兩個詞,應該是「風」和「骨」。

單音節詞的使用,直接造成了一個現象,叫做「互文」,比如「說文解字」其實是「說解文字」,說和解近義,文和字近義,互文現象在成語中運用廣泛。

說回正題,啥是「風骨」。

拆開來解釋,「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閭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這是《說文》裡面的原話,因為八方而來,所以詩經里有「風,雅,頌」,風寫的是天下的民生,風引申成了八方,成了天下。

肉之覈(覆)也。從冎有肉。」這是對於骨的解釋,「冎(gua),剔人肉置其骨也」,這就是一個徹底的生理學辭彙了。

所以風骨是在說「天下的骨」,徐悲鴻說「人不可無傲骨」,這也是本篇的觀點,華夏人的風骨正是「傲」。

傲又是什麼?可能你會直覺的認為這是個貶義詞,《說文》解 「倨也。從人敖聲。五到切。」就是說「傲」的意思是「倨」,那「倨」的意思呢?「不遜也。從人居聲。居御切。」,「不遜」,那遜是什麼意思?「遁也。從辵孫聲。蘇困切。」,接著是「遁」的意思「遷也。一曰逃也。從辵盾聲。徒困切。」

解到頭了,傲的意思是「不逃」。華夏族是一個不逃的民族。

《英雄》張藝謀

《一代宗師》王家衛

《色·戒》李安

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本來叫什一 的精彩文章:

TAG:本來叫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