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喧囂的減負,大家到底要的是什麼?

喧囂的減負,大家到底要的是什麼?

1

政策出來了

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課外負擔 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部長陳寶生說:「這裡我想要說清楚一些概念,一個是什麼叫負擔?我們講的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指的是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生存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這一部分負擔,我們把它叫做負擔。在這個以內的,我們把它叫做課業學業必須付出的努力」。

這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負擔,矛頭直指風靡小學生家庭的奧數學習及相關或類似的各種杯賽。

陳部長繼續說:「我想減負這個事,不光是一個教育戰線的事,是我們整個社會的事,減負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它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奧數作為某些優質初中學校或重點班、實驗班的選拔標準,已經不得不讓人懷疑它產生的根源及其中的利益糾葛,家長和小學生被裹挾其中不能自拔,由國家出面解決這個問題無疑是一個關乎民族未來的民智之舉。

2

問題也來了

記者王志安說:「義務教育明明是窮人最大的福利,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卻整天在喊著『減負』。這根本就是在削減窮人的福利好嘛!」因為中高考選拔制度沒有大的變化,對於依賴學校的家庭來說,不啻是晴天霹靂。因為家長沒辦法在上班時間段安排好孩子,另外去花錢上課顯然增加負擔,這······分明是加劇了教育的不公平。

其實英美教育在公立學校也有這種情況,下午早早的放學,有想法的家長自然會為孩子找補習班,大多數沒有想法的家長讓孩子自然生長;而私立學校有足夠的經費開展豐富的體育、藝術及其他素質類活動,可是在學術上的要求並沒有放鬆,孩子同樣不輕鬆。假期還會讓孩子參加各種研學旅行、豐富閱歷。當然最後的出路也大不相同,階層分化明顯(參見BBC記錄片《人生七年》)。

那麼中國的公辦學校能否提供國外私立學校這樣的資源呢,當然不現實。兩個原因:1、財力承受不起,國外私立學校學費昂貴,學校經費來源中還多有捐贈;2、即便安排一些素質教育活動,單一的中高考選拔制度也會讓這些課被佔用掉的。

3

輿論熱鬧了

不知道家長心裡是不是也開始煩躁起來,有一篇抱怨減負的文章「教育部,千萬別給孩子減負」更是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鳴。讓我們來琢磨一下學校的安排。

正常文化課必考科目的課時都是要上足的(主課還會超課時的),非中高考科目的課時經常會被佔用,當然是繼續主考科目的學習。為了成績,好像這樣的安排是最經濟合理的。

但是······學習時間的長短未必同學習成績成正比,超前學習也未必能贏在終點。這個道理家長未必都懂。只要學校安排滿了,甚至利用假期補課了,家長都是滿意的。為什麼呢?家長不懂教學啊!家長只能依賴老師啊!周末假日就只能在老師家裡或培訓班裡繼續拼啊!

隨著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國家在高考形式和內容上不斷地調整,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對語文學科的傾斜、對學科能力考察的重視、對思維品質考察的重視。這些明顯不是光靠增加學習時間去改變的,這些要靠提高學習質量去改變。所以國家同時出台了配套的師資培訓、師範教育等政策,只有真正懂教育科學的老師,才會科學育人。等、靠、要,從來都是懶人的法寶,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成果不會一蹴而就,家長們不知道有沒有悟出些什麼。

4

到底大家要的是什麼

我不大愛宣傳天才或學霸的成長路徑和學習方法或心得,普通人24小時不睡覺也趕不上天才的成就,勤能補拙、不能補天。智商的差距讓少數人的成功不可複製。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只有科學的方法才會節約學習的時間,只有仁慈的愛護才會讓他或她成長為最好的自己。什麼是最好的自己?成績呢?名校呢?光鮮的工作呢?

跟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就是走向最好的自己。這是正確的廢話,卻是不斷被忘記的話。人生走著走著就開始被周圍牽著鼻子走,跟同學比、跟鄰居比、跟別人家的孩子比。作為家長來說,其實最最要命的是沒有想到做最好的自己,有意無意的把負擔加給孩子。成績、名校、光鮮的工作,是孩子應該努力的目標,這顯然是家長愛孩子才會設立的目標嘛!但是孩子的幸福可不完全跟這些掛鉤,換句話說,這些不能成為唯一的目標。

勤奮、堅持、堅強、樂觀、積極、奉獻、善良等等品質是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的堅強後盾,學習、思考是成為最好的自己的強大武器。這些對家長同樣適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時候,才是普通人真正出彩的時候,十幾分的差距、一類二類學校的差距、工作種類的差距,真的不能影響普通人的生活質量。而幸福的差距來自於是否有堅強的後盾和強大的武器,小學、初中、大學的升學目標早已成為過眼雲煙。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看看周圍也可以感受到。

5

怎麼辦?

論家長的自我修養······成為家長是不需要考資格證的。

我只想說,孩子的言行,是家長言行的投射;家長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孩子才能進步進步更進步。學校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但不是唯一場所;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教育啟蒙的地方,並隨著學校教育不斷調整,這種影響伴隨孩子終身。所以去琢磨教育的真諦吧,不要被喧囂的聲音所裹挾。當家長安靜下來,心靜下來,才能好好的跟孩子說話,才會好好的想想辦法。好的方法不一定要花多少錢,比如陪著孩子一起多看看書、一起去鍛煉鍛煉身體、一起去野外探探險。只有把禁錮思想、違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所謂學習任務減下來,負擔卸下來,才有時間去打造孩子的美好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良好的修養,就是不計較
新加坡國際學校—留學跳板,孩子未來的起點!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