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英語課堂的閱讀教學注意事項

淺談英語課堂的閱讀教學注意事項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都很重要。有一項調查顯示,對於一門語言,聽說讀寫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是4321原則,即所用到的比例大概為40%,30%,20%,10%。聽和說佔到的比例已經超過一半。而對於我們的高中教學,或者是基礎教育的英語教學,卻大大忽略了聽和說。這是我們教英語的老師應該認真反思的。我們教英語,到底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高考嗎?我想不是,高考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是一個節點,而不是終點。最終學生還是要以英語為工具,去探索這個世界,去與外國人交流,啞巴英語喊了多少年,我們仍然原地踏步。喊破了嗓子,卻沒有甩開膀子。

今天不批判這個現象,今天談談「讀」這個基本技能。全國卷英語是這樣構成的,聽力30分,寫作25分,其餘的105分我覺得都是閱讀。即使是語法填空和短文改錯這種傳統上的語法題目,也是要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其實仔細一想,讀的多了,閱讀能力上去了,寫作不會差的。因為讀和寫,始終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相互促進的。所以,「得閱讀者得天下」,一點都不誇張。

作為老師,我們如何在課堂上教授閱讀?以下是小編淺見,不喜勿噴。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靈魂,是我們設計一堂課的「初心」。教學目標的設立也能充分體現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研究水準。

首先,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實際和《課程標準》,要強調學科的核心素養和學生思維品質的鍛煉。這就要求我們對學情要有充足的了解,對《課程標準》有很深的研究。已經修訂的新的《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學科的核心素養養成和學生思維品質的鍛煉,教學目標要體現出這一點。

再次,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可檢測、可操作,決不能泛泛而談,含糊其辭。

第三,教學目標的闡述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要讓每一個學生明白本節課的目標。

二、導入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導入新課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新課題來。

在山東省優質課評選活動中,參評者常用的導入新課的方法有以下六種:

1.相關話題導入;2.複習提問導入;3.故事導入;4.直觀導入;5.討論導入;6.社會熱點問題導入。

1. 相關話題導入。——在特定的情況下,師生圍繞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在交流、交談中進入課題。

2. 複習提問導入。用問題作鏈條對所學內容進行回顧、複習並導入新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參評者用的最多的一種方法,也是我們平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這也符合孔子的「溫故而知新」的教育理論。大家都會做但不一定都做得好,這種方法使用的關鍵在於怎麼設問,對所學內容進行設問對教師本身的素質要求是很高的,創設的問題要有懸念,懸念度越高,學生的大腦思維量越大,學生的精力也越集中,學的效果才越好,但也要注意問題創設的層次和鏈條。

3. 故事導入。——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材中的故事很多,可以從中選出最有吸引力的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4. 直觀導入。——利用教材的插圖、彩頁或者根據課本內容自製一些圖片和幻燈片的方式直接進入課題,當然這種課題必須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只要課題貼近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他們的思維才能被激活。

5. 討論導入。——提出一個與課題有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引出課題。

6. 社會熱點問題導入。——用社會熱點問題導入新課有利於矯正青少年學生不正確的社會觀點和認識社會問題的方法,讓他們思辨中找到正確的思維方法和觀點,這也符合德育滲透的要求。

總之,導入方法多種多樣,但不管哪一種,都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一是要為教學目標服務;二是要激活學生現有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第三,導入要有關聯性,要緊扣主題。

三、系統輸入階段

這一階段是課堂最重要的階段。總體來說,這一階段的問題設計和活動設計要為教學目標服務,要抓住文本的核心,要體現層次性和梯度性,要合理分配時間,要注重啟發誘導學生,要注意鍛煉學生的HOTS(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首先,問題設計要抓住文本核心內容,要「由干到枝」,從大體整體印象到文章主要事實,再到宏觀理解。要抓住文本的「主題」、「主旨」和「主線」。問題的設計最能體現一名教師的水平和底蘊。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能在短時間內吃透文章並能提出關鍵問題,這樣的老師不簡單。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多鑽研,多思考,練習精準度,練習「穩准狠」,「一語道破」,「打蛇打七寸」。此外,問題設計要有梯度,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問題形式要多樣化,可以是填空題,排序題,判斷題,連線題,問答題和思維導圖等形式。

第二,學生回答完問題後,要追問,多問幾個為什麼,怎麼做,怎麼評價等具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既能體現一個老師嫻熟的駕馭課堂能力和教學自信,也是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品質的一個最重要的方法。通過追問,學生會逐步具有獨立思考,辯證思維的能力,對不同的文化現象有獨到的見解,對某些價值觀有獨到的判斷。這與我們現在提倡的綜合素養和思維品質是吻合的。

第三,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上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同時最好兼顧個體差異。二是學生回答問題磕磕碰碰時,不要因為浪費時間而搶奪學生的話語權,要耐心等待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有難度,要多啟發一下。三是體現在要按照學生生成的內容推進學習進度,而不是按照自己預設思路往下走,這需要老師的教育智慧和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

第四,要照顧到學生的感受,努力營造輕鬆活躍的上課氛圍。和諧的課堂氛圍需要老師的智商,也需要老師的情商。智商指的是如何設置一些學術性問題和如何解決一些突發事件,情商指的是老師如何在課下和課上如何建立與學生和諧的師生關係,老師與學生之間是「相看兩不厭」,「相看越喜歡」。

第五,語言輸入量,訓練的密度和難度要符合學生實。如果輸入環節不充分,導致學生在輸出環節時不能有效輸出。在英語閱讀課上,經常會出現給學生3分鐘閱讀時間,去完成老師5分鐘也完不成的任務,這種難度已遠遠超出學生的實際能力範圍。

第六,各個環節要注重銜接和過渡。可能只是一兩句話,就把每個環節巧妙的串到一塊,顯得不零碎,凸顯了有機整體。

第七,此環節老師要注重及時反饋和及時校正,讓學生時刻明確哪些是需要改正的,逐步踏入閱讀的「康庄大道」。

四、輸出階段

輸出是以輸入為前提的。輸出階段往往是一節課的高潮部分,是檢驗學生是否學會的環節,是反思本堂課教學目標是否實現的依據。在輸出環節,要注重形式的多樣性,有個體活動,有對子活動,有單元組活動。如有對子活動和小組活動,討論之後的展示環節不是重點,重點是討論時學生的狀態和參與度。討論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個別指導和幫助,要監控到每一個小組,每一名學生。在展示環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要搶奪學生的話語權,即使本節課即將結束。

四、作業

作業的布置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相輔相成,互為補充。該落實到筆頭上的,要以作業的形式體現在筆頭上。作業最好體現出層次性。作業要及時批改,及時反饋。

對新高考新課程改革,英語教學,班級管理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咖林大大 的精彩文章:

TAG:C咖林大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