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79年對越作戰中第一個犧牲的女戰士

1979年對越作戰中第一個犧牲的女戰士

當年,參加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死難烈士很多,大家為何對郭蓉蓉情有獨鍾?我想,大慨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口碑好,有人緣。其次是她死得很壯烈。再就是這個她字是個女「她」。

郭蓉蓉

1979年元旦剛過,師政治部領導找郭蓉蓉談話,告訴她已經被提升為放映組長的消息。郭蓉蓉又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自己在黨組織的培養下從一個社會青年成長為人民軍隊的幹部,擔心的是自己鍛煉少,經歷淺,將來能否挑起這副擔子。她勤奮努力,為部隊打仗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身上總有使不完的勁。她不怕駐地嚴寒,頂風冒雪,每天到車站取送影片,並逐一登記,認真清點。她不怕疲勞,連續工作,常常是在一天之內為部隊放映好幾場電影,並且做到場場安全無事故。對於指導意義較強的軍教片、戰鬥故事片,她總是抓住機會講解內容,反覆宣傳。節假日,她讓其他同志休息,自己堅持頂班,利用空餘時間把放映宣傳、對敵喊話的器材檢查了一遍又一遍;把將來工作中需要的工具、資料整理了又整理,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造成遺憾。全師各團和駐地友軍共十幾個電影組取片送片,他都逐一安排,周到細緻。她長期努力工作,任勞任怨,贏得了機關和部隊指戰員的一致讚譽,口碑很好。

郭蓉蓉

二月十九日,我師從水口關出境對越作戰。郭蓉蓉和電影組的其他幾位同志被分配到傷烈組工作。搭帳篷,她揀最重的杠子扛;構築防炮洞,她挖的又深又快。為了給傷員找水,她提著水桶,冒著生命危險,從這個坡走到那個坡。她登記傷員耐心細緻,常常是一邊登記一邊與傷員交談,鼓勵他們安心養傷,早日重返戰場。26日下午,郭蓉蓉再次跟隨傷烈組趕赴前線,準備護送烈士回國。一路上,她懷著勝利的喜悅,看著被我軍摧毀的一道道越軍防線,一隊隊被押下來的越軍俘虜,高興之情溢於言表。關於她的犧牲,一位戰友在網上發貼是這樣說的:她當時的任務是在收容隊參加收容,收容隊長是我們九連副指導員臨時調去的。她們每天的任務就是負責用卡車把傷員和烈士的遺體拉回國。客觀上,每天她們都奔波在戰場與後方之間的公路上,而每天她們都要面臨越軍在沿線公路上的阻擊和冷槍冷炮。有一天傍晚,她們從國內空車回來,途中遇到越軍阻擊,當時她在後車廂中,一顆子彈打在頸動脈上,當時就犧牲了。同車的另一個姓趙的女兵,當時只有十七歲,也被這突然的情況驚愣了,由於黑夜看不清,她還上去抱著她,尋找傷口,想為她包紮。前面駕駛室里,司機的腿被打壞了。副駕駛座上的九連副指導員趕緊下車背著司機,小趙拿著手槍警戒,他們迅速隱蔽到路邊的山上。這時,越軍下來包圍了汽車,看到車上沒人,就把車點著了,而郭蓉蓉的遺體,當時還在車上。第二天,九連副指導員又去那裡把郭蓉蓉的遺體燒完,把骨灰帶回來了。這是我們師唯一犧牲且遺體未能運回國的女兵。

我國陸軍步兵師以下很少有女兵,團一級幾乎沒有女兵。中國男人多,扛槍打仗這種事有男爺們就夠了,這是我軍陸軍師以下不配女兵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原因,就是師團首長不喜歡要女兵。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戰鬥部隊清一色男士,「女性饑渴症」伴隨著所有的基層官兵。操場上列隊集合,左前方若有妙齡女郎從此經過,指揮員口令是「向右看」,隊列里的士兵總是偷偷地向左看。團衛生隊要是有幾個女兵,各連隊鬧「病號」的就特別多。為什麼?為的是到衛生隊看看女兵,與女兵說說話。當然,俊男靚女湊到一塊,又都是青春年少,恰如乾柴遇見烈火,「燃火」之事常有。部隊管理,每年年終都要對全年的工作進行總結,出現「燃火」之事,就是政治工作不過硬,也是行政管理不過關,通常按事故處理。辛辛苦苦一年,其他工作都好,唯獨在這方面出了問題,落個前功盡棄,受到批評,實在不值得。因此,上級只要說是分給女兵,下級首長都不情願要。物以稀為貴。部隊女兵少,就顯得女兵特別引人注意,特別稀罕人。郭蓉蓉身為女兵,又在機關放電影,可謂師機關大院的公眾人物,其知名度高,關注的人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郭蓉蓉犧牲後,師政治部給她記了三等功。她犧牲的很突然、很壯烈、很令人懷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歷史秘聞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歷史秘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