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還原真實的王陽明、曾國藩、成吉思汗、劉伯溫、張居正!

還原真實的王陽明、曾國藩、成吉思汗、劉伯溫、張居正!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

有人說,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者,只有兩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國藩。

有人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論成就,劉伯溫遠在諸葛亮之上;論軍事才能,劉伯溫遠超蕭何,助力朱元璋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論治國才能,劉伯溫更強於張良,一舉定下大明帝國後世兩百年的盛世格局。

拿破崙自認不如成吉思汗,在歐洲,成吉思汗是人們心中的「世界之鞭」,是舊世界大陸版圖的定製者。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世間已無張居正。」梁啟超稱張居正為「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

王陽明、曾國藩、成吉思汗、劉伯溫、張居正,這五位才德智略的集大成者,對後世文明有著難以磨滅的深遠影響。

歷史作家度陰山老師,以對王陽明、曾國藩、成吉思汗、劉伯溫、張居正的深度解讀而聲名遠播,與以往的歷史傳記不同,度陰山老師非常善於挖掘史料中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立體的呈現歷史固然艱難,但也更加的有血有肉,大氣磅礴。

這套叢書面世以來,暢銷20萬冊,備受雷軍、柳傳志、馮侖、王石等商業大佬推崇。

曾國藩做事看起來慢,其實卻是最快。因為這是扎紮實實的死功夫,不留隱患,日積月累,便無人可以超越。

曾國藩做任何事都不投機取巧,打仗更是將這種「尚拙」的哲學發揮到了極致。

曾國藩打仗從沒有用過錦囊妙計,而是信奉「結硬寨,打呆仗」,日日不斷地壘牆挖溝、籌備火炮,絕不主動出擊,直到把太平軍困得人心惶惶、士氣全無,再慢慢攻城,最終用四場勝仗徹底解決了太平天國這個大患。

——《曾國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讓龍場悟道實際發揮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內心的良知,便能達到寧靜於內、無敵於外的境界。

如果心學是聖賢功夫,那麼知行合一則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併非得自頓悟,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練,最終砥礪出的生命境界。

——《知行合一王陽明(1472-1529)》

他9歲喪父,又連遭族人、部眾的拋棄,從貴族之家墜入痛苦的深淵,險些在荒原中餓死;六七年後,被死敵泰赤烏人生擒,死裡逃生,重回流亡之路,幾年的積蓄毀滅殆盡;41歲時,早已統一蒙古部落的成吉思汗卻再次潰敗,只剩下19人追隨左右……

然而,成吉思汗卻憑藉他驚人的意志,頂住了一次次失敗的打擊,每次都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榨取敵人的經驗、力量,以更強大的自我捲土重來;以極少的兵力橫掃歐亞大陸,創建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蒙古帝國。

極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覆蓋了當時的半個世界,將40多個國家、720個民族一一收入囊中。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論成就,劉伯溫遠在諸葛亮之上;論軍事才能,劉伯溫遠超蕭何,助力朱元璋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論治國才能,劉伯溫更強於張良,一舉定下大明帝國後世兩百年的盛世格局。

——《帝王師劉伯溫》

23歲初入官場,張居正是一個剛正不阿的理想主義者,卻在親歷腥風血雨的內閣鬥爭後,痛悟了什麼是政治,從此踏上一條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實用主義道路。

他不顧同僚鄙夷,勾結太監馮保,登上首輔之位,贏得皇帝和太后的信任,為改革大業鋪平道路。他通過大收賄賂安撫戍邊將領,起用貪官殷正茂平定西南叛亂,解決由來已久的邊疆兵患。

他趁皇帝年幼,以帝師之名獨裁擅權,一改官場頹靡習氣,使政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他以辭官為由,脅迫小皇帝下旨,將反對者一一剷除,從而順利推行新政,一舉扭轉帝國財政危機。

——《帝王師張居正》

讀深不可測的謀略智慧,

悟啟承跌宕的人生修行,

一本好書,是一踏人生基石,

好書共享,願與君共勉。

王陽明、曾國藩、成吉思汗

劉伯溫、張居正

帝王將相精選傳記(共5冊)

現在下單即送曾國藩家書&書籤記事本一套,先到先得

重要提醒:由於新疆、西藏運費較貴,所以請新疆、西藏的朋友不要下單,感謝您的理解!

小編提醒:

1、本平台貨到付款,為了不影響親收貨,請務必使用本人地址和電話下單不要為他人下單!謝謝理解!

2、全國包郵,貨到付款,敬請放心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開眼界 的精彩文章:

經典小故事:卧鋪
奇聞,考生在考場上吊自殺

TAG:讀史開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