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金正大倡導親土種植,啟動「百千億行動」

金正大倡導親土種植,啟動「百千億行動」

「親土種植 富養天下——守護億畝良田,踐行鄉村振興」大型公益行動啟動現場。

張勇 本報記者 左常睿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二者如何得兼?這是一份新時代中國農業必須交付的答卷。

3月26日,由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指導,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世界親土種植聯盟聯合主辦,金正大集團等承辦的「親土種植 富養天下——守護億畝良田,踐行鄉村振興」大型公益行動在北京啟動,全球「政、產、學、研、用」相關代表近千人出席活動。

會上發布了旨在推動親土種植在中國落地的「百千億行動」方案,並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親土種植帶頭人進行授牌。

變革傳統的種植模式,一個全新的親土種植時代正悄然來臨。

來自國內外的嘉賓共同啟動公益活動

鄉村振興,當從「親土」出發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已走到轉型拐點。黨的十九大和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都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中之重。既要實現農業強、農民富,還要實現農村美、環境優,面對鄉村振興的雙重目標,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種植模式,刻不容緩。

親土種植正是為破解這一矛盾而來。所謂親土種植,是指採取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來開展種植作業,實現作物優質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兩大目標。對於人多地少的中國而言,親土種植兼顧耕地質量與農業優質豐產,切中了鄉村振興和農業轉型的關鍵。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陳友權就此表示:「促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是踐行鄉村振興、實現產業興旺的重要基礎,是生態宜居的重要保障,是質量興農、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陳友權致辭

「今天,金正大啟動親土種植公益行動,充分表明企業投身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事業的決心和擔當,我們將共同行動,守護億畝良田,踐行鄉村振興。」公益行動啟動儀式上,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謝建華表示。

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謝建華做報告

然而,當下中國土壤狀況不容樂觀。土壤養分管理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王慎強在會上展示了一組數字:中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這當中,71%是中低產田,土壤有機質僅是歐洲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土壤還面臨酸化、鹽鹼化、連作障礙等一系列問題。

其實,親土種植已是全球共識。美國土壤科學學會會長理查德?迪克在報告中指出,發達國家很早就意識到土壤保護的重要性,生態友好型的親土種植模式,已成為全球農業趨勢。日本在耕地保護上,不僅重「量」,更重「質」,在很多地方,剛翻耕過的耕作層均呈深褐色,猶如海綿;美國則致力於推行精準農業,以最少的投入獲得高產出、高效益,最大限度優化使用農業投入品,保護農業環境。

美國土壤科學學會會長里查德?迪克作報告

富養天下,譜寫「中國方案」

在中國,先行嘗試親土種植方式的農民已嘗到了甜頭。山東、安徽是草莓種植的主產區,因多年重茬造成土壤環境惡化、土壤微生物區系發生改變導致草莓死棵現象普遍發生,輕則減產,重則絕產。金正大經過三年的研究,從土壤調理、改善土壤微生態和促進草莓根系生長提高抗病性等方面入手,研發出的親土1號草莓土壤障礙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困擾草莓農戶薛福濤多年的草莓死棵問題,同時,草莓還提前上市,甜度和大小都有明顯改善,更重要的是大棚土壤變鬆軟了。

這是金正大率先探索親土種植的縮影。作為唯一入選央視國家品牌計劃的農業企業,金正大很早就從單一的化肥製造向土壤修復領域布局。「金正大在此前的20年間專註開發推廣新型肥料和化肥增效技術,2018年將是轉折點,未來10年我們將大力推進土壤修復和親土種植。」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介紹。

創業20年來,金正大集團持續科技創新,因此被稱作「農業界的華為」,也讓金正大得以在親土種植上儲備了成熟的技術和產品。據了解,除了緩控釋肥及種肥同播技術、水溶肥及水肥一體化技術之外,金正大還開發了酸性土壤、鹼性土壤、土傳病害治理等全套土壤修復產品,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土肥水全系產品的企業。同時,金正大還成立了國內首家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平台——金豐公社,匯聚全世界資源為中國種田。

金正大根植多年的種植實踐,打造出中國特色的親土種植「四部曲」:一是改土養地,使用土壤改良產品和技術,保證土壤健康,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減量增效,通過高效環保肥料(農藥)、科學施肥及生物技術使用,減肥減葯,減少對土壤的破壞;三是品質提升,通過全程作物營養,提升產出品質,讓農民實現更高收益;四是綜合服務,推廣信息化、機械化種植及其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實現作物增產和品質提升。「親土種植通過『土、肥、水、種、施、收』等全流程的創新升級,實現邊種作物邊養土地。」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耕地與肥料管理處處長仲鷺勍評價道。

金正大在推動親土種植上的努力和成效還引起全球農業界人士的關注,被稱之為親土種植「中國方案」。2017年11月13日,在德國波恩舉辦的第23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萬連步首次介紹了「25+10>50」減肥增效方案,即用25公斤新型穩定性肥料和10公斤控釋肥料,可替代50公斤等養分含量的傳統肥料;同年12月5日,世界親土種植聯盟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成立,金正大是該聯盟唯一來自中國的企業成員,也是最積極的推動者之一。

協同推進,「百千億行動」起航

金正大親土種植方案在引發國際反響的同時,也受到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認可和支持。3月21日,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與金正大正式簽約,共同開啟親土種植在中國的落地行動,並倡議每年3月21日為親土種植日。

親土種植是對傳統種植的一次顛覆,面臨的困難不少。正如萬連步所說,大多數農民對土壤修復和質量提升還缺乏意識,這是實實在在的挑戰。

一個政、產、學、研、用,全員發動的推廣高潮正在來臨。3月26日,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世界親土種植聯盟、金正大集團以及全球百家科研院所、百位知名農業專家共同發起了親土種植推廣活動,發布了行業聲勢浩大的「百千億行動」方案。該方案將在全國上千個農業重點縣,通過示範田建設、服務站打造、田間技術培訓、帶頭人表彰、公益基金設立等舉措,將親土種植產品、技術及服務落入田間。

金正大集團CEO白瑛詳解親土種植中國方案

作為本次公益行動的發起方之一,金正大集團CEO白瑛表示:「親土種植是新時代、新形勢給農化行業劃定的新賽道,更是農業綠色化、現代化、專業化改造之路上的重要助力。金正大踐行並倡導親土種植,就是要守護好良田沃土,為農民打造看得見、摸得著、吃得到的金飯碗,實現『富養天下』。」

「百千億行動」高峰論壇:讓親土種植落地千縣萬村

首批親土種植帶頭人授牌

鏈接:

金正大親土種植「百千億行動」方案

千縣示範田:在全國上千個農業重點縣,打造上萬塊親土種植標準示範田,打通親土種植落地農民田間地頭的最後一公里,並讓親土種植模式帶來的實實在在成果在廣大農民群體中建立良好口碑,為現場觀摩和技術推廣提供真實可信的樣板示範基地。

千縣服務站:在全國千個農業重點縣,建設農業服務中心或農業服務站,通過為農民提供便捷、省力、省心的農業綜合服務,助力產品、技術在農村大地落地生根,讓億萬農民切實能夠體驗到親土種植的優勢。

千縣培訓會:聯手百家機構、百位專家在全國上千農業重點縣,打造親土種植田間學校,開展上萬場田間公益培訓會,幫助農民掌握「改土養地、減量增效、品質提升、綜合服務」等一系列切實改善耕地土壤質量的原則和方法,讓農民看得見、學得會、用得著、得實惠,培育上千萬有知識、懂技術、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推動親土種植技術全面落地。

千縣帶頭人:結合千縣示範田項目,開展千縣親土種植帶頭人評選表彰活動,對採用親土種植產品、技術與服務並取得顯著提質增收效果的種植戶進行表彰宣傳,形成強大的示範帶頭作用,推動親土種植在廣大農村蔚然成風。

千萬扶貧基金:響應黨中央精準扶貧號召,將投入千萬元成立親土種植精準扶貧基金,鼓勵農業科研單位和廣大農民開展親土種植研究與實踐,並通過贈肥料、送科技、授予公益基金等形式,在全國開展技術扶貧、產業扶貧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軍想研製「水下航母」?沒那麼容易!
中國最神秘的帝王墓,至今仍不發掘為哪般?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