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型職業農民康英德:以我所學 帶動農民增收

新型職業農民康英德:以我所學 帶動農民增收

台海網3月26日訊 據廈門廣電報道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將來要引進職業農民,讓大學生甚至是海歸人才主動回鄉務農,使得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在同安竹壩有這麼一位新型職業農民,他通過科技帶動、產業帶動,努力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使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一起去了解一下他的奮鬥故事。

自動開關的遮陽棚,移動的採摘車……這些都是新型職業農民康英德從國外引進的。7年前,康英德從日本留學歸來後,就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所學改變父輩們「靠天吃飯」的種植方式,這個無土栽培溫室大棚就是他的法寶。在這個大棚里沒有土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由椰子外殼纖維粉末製作成的椰糠。由於它非常適合植物生長,在國外被廣泛運用。康英德在引進椰糠的同時,還利用智能控制,為番茄苗澆水,通過少量多次的灌溉模式,它不僅可以讓種植更環保,產量更是傳統種植方式的五倍。

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 康英德:我們是一天10次,一次8分鐘,採取這種多次少量的供給,這樣子的目的是節約水,這樣水和肥料是沒有滲透到地表,這樣更加環保,也更加經濟,這個技術比傳統的產量多五倍,比如說我們同安番茄的產量在7噸到8噸,我們這個可以到30到40噸。

要建造這樣的大棚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不利於現階段農民推廣,康英德就想著如何將農村的簡易大棚進行微創新,提高畝產量。隨著廈門小流域治理和生豬退養的推進,原來餵給生豬的酒糟等,成為了他用來種植農作物的肥料,而多添加幾根竹子,在土壤上覆蓋一層薄膜的種植方式,讓每畝土地的產量提高了一倍多。康英德說,之前父輩種地靠得是經驗,而現在他想利用自己的知識讓這些經驗更精準。國家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些都需要更專業的人來做,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一起來奮鬥,一起來創新。

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 康英德:像這種比較低標準的大棚,我們是在示範給農民看,如果我們用好的大棚種出好的產品,大家會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但是我們跟他們水平差不多的大棚,種出來的品種比他們好,就能給他們一種刺激,帶動他們來創新。

農作物產量提高了,銷售怎麼辦?康英德又有了一個新的構想,在市、區兩級政府的扶持下,他正著手建立一個百利種苗科技產業園,涵蓋從源頭的種苗研究培育到中端的農作物種植,再到末端的農產品銷售、農業休閒遊項目等。今後,種苗、農產品銷售平台、生態養生旅遊餐廳、土壤檢測室等都要在這塊新的土地上一一建起來。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知識,為新時代、新農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血液」。

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 康英德:習總書記有說過,要讓更多的大學生回到鄉村來創業,能讓留學生回來創業,感覺總書記的話給了我們很大鼓舞,我是覺得一個人在奮鬥,他更容易滿足,所以我們百利全體的員工都有非常朝氣的面孔,我們是幸福的。

原標題:新型職業農民康英德:以我所學 帶動農民增收

原鏈接:http://xiamen.xmtv.cn/2018/03/25/VIDEJlhvQbh9eFuz0IDGkKed180325.s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關注 的精彩文章:

郵輪下南洋 傳播閩南情
未來幾天廈門氣溫逐日上升 不會有明顯大範圍降水

TAG:廈門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