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氣不足,則溲便為之變——前列腺肥大醫案一則

中氣不足,則溲便為之變——前列腺肥大醫案一則

崔某,男,75歲。2008年5月19日初診。

主訴小便淋漓不盡1年余,精神欠佳、自汗4月余,未行正規診治。伴見夜尿頻多,每晚5~6次,畏寒,納食尚可,大便偏稀,口不幹,不喜飲。舌質暗紅,舌苔白潤,左脈細弦,右脈緩大。彩色超聲檢查提示:前列腺增生,大小4.4cm×3.4cm×3.2cm,殘餘尿量增多。西醫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及家屬不接受手術治療,改診中醫。證屬脾虛氣陷。治以補氣升陷為法,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處方:炙黃芪15g,人蔘4g,炒白朮9g,當歸9g,陳皮6g,升麻3g,柴胡3g,茯苓15g,炒白芍12g,炙甘草3g。3劑水煎服。

2008年5月22日二診:葯後精神有所好轉,夜尿明顯減少,每晚2~3次。上方去白芍,加枸杞子15g,3劑水煎服。

2008年5月25日三診:諸症漸退,自認為已經痊癒。精神好轉,汗出減少,畏寒已不明顯,小便正常。舌質暗紅,舌苔薄白,右脈轉細弦。初診方去茯苓、白芍,7劑水煎服。

患者帶葯返回老家。

按:本病西醫診斷為「前列腺肥大」,如辨病論治,必用活血化瘀、化痰軟堅散結之品,或加補腎之劑。舍病而辨證論治,方用補中益氣湯,全不考慮增生與肥大,也不考慮腎與腎系,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患者高年,夜尿頻多,畏寒,大便偏稀,辨證時極易考慮到腎陽腎氣不足,或者誤辨為少陰病。但一般來說,腎陽腎氣不足脈多見沉,少陰病脈多見微細,二者很少會見到右脈緩大。本案辨證時,主要著眼於右脈緩大,辨為脾虛氣陷。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中氣不足,則溲便為之變。」當然,老人腎陽腎氣本也不足,但並非引起本病症之關鍵。

處方時,考慮到老人元氣不足,因此用了溫補元氣的人蔘,而沒有用党參代替;考慮到左脈細弦,因此首診方加用了柔養肝木之白芍,二診方改用了平補肝腎之枸杞子,但三診時總感覺有畫蛇添足之嫌,故去之;考慮到水停,故加用了利水之茯苓,但茯苓淡滲,不利於脾升,只可從權暫用,因此三診方去掉了茯苓。補中益氣湯原方加減法中有「如淋,加澤瀉五分」一法。但本病並非淋病,故未加澤瀉,而只加用了茯苓。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師《臨證傳心與診余靜思--從張仲景到李東垣》

尊重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高建忠

編輯:釋慧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列腺 的精彩文章:

前列腺炎沒有你想的那麼可怕
前列腺的常見治療手段

TAG:前列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