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學小課堂 二十四節氣

國學小課堂 二十四節氣

GIF

二十四節氣,來自混元前。

老息他無分,新陽便有緣。

從教寒又暑,慣得海為田。

此理須看破,何妨日當的。

—陳著 《次韻王得淦長至》

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24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按照不同的性質,有六種類別,它們是:

1

季節類: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2

天文類: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3

物候類: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4

降水類:雨水、穀雨、小雪、大雪;

5

水汽類:白露、寒露、霜降;

6

氣溫類: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立 春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2月3日~5日,太陽達黃經315度。「立」是開始的意思,表示萬物復甦的春天又開始了,天氣回暖,萬物更新,是農事活動開始的標誌。這一天春季開始。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雨 水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2月18日~20日,太陽移至黃經330度。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漸增多,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通常這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給母親送一段紅綢和燉一罐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驚 蟄

微雨眾卉新

一雷驚蟄始

3月5日~7日,太陽移至黃經345度。春雷開始轟鳴,驚醒了蟄伏在泥土裡冬眠的昆蟲和小動物,過冬的蟲卵快要孵化了,這個節氣表示春意漸濃,氣溫升高,但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春 分

天將小雨交春半

誰見枝頭花歷亂

3月21日~22日,太陽移至黃經6度,陽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叫春分,這一天晝夜相等,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清 明

梨花自寒食

進節只愁余

4月5日~6日,太陽移至黃經15度。這個節氣表示氣溫已變暖,草木萌動,自然界出現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農諺說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谷 雨

正好清明連穀雨

一杯香茗坐其間

4月19日~21日,太陽移至黃經30度。「雨生百穀」,這一天起雨量增多,對穀物生長有利。名稱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立 夏

春草紛碧色

佳人曠無期

5月5日~6日,這個節氣表示夏季開始,萬物生長,炎熱的天氣將要來臨,農事活動也已進入夏季欣欣向榮的繁忙季節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

小 滿

小滿田塍尋草藥

農閑莫問動三車

5月20日~22日,「滿」,飽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但未成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這時中國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早稻開始結穗,在禾稻上始見小粒的谷實、滿滿的,南方進入夏收夏種季節。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芒 種

芒種忙忙割

農家樂啟鐮

6月5日~7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芒」是指殼實尖端的細毛,在北方是割麥種稻的時候,也是耕種最忙的時節,需要及時進行夏收、夏管和夏種了。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中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夏 至

晝晷已雲極

宵漏自此長

6月20日~22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90度,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來臨,氣溫將繼續升高。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夏至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小 暑

不怕南風熱

能迎小暑開

7月6日~8日,太陽達黃經105度,入暑,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大 暑

大暑運金氣

荊揚不知秋

7月22日~24日,此時太陽已達120度,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大暑不熱」、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二十四風

二十四風,又稱二十四番花信風,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人們在24候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叫做這一候中的花信風。

立春:一候迎春 二候櫻桃 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 二候杏花 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 二候棠梨 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 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 二候麥花 三候柳花

穀雨:一候牡丹 二候酴糜 三候楝花

來源:又又國學堂

製作:平羅縣網路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羅發布 的精彩文章:

平羅縣全力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二

TAG:平羅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