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還覺得同性戀是「變態」?教科書教的啊

為什麼還覺得同性戀是「變態」?教科書教的啊

文/談性說愛編輯部

對於同性戀群體的歧視來自各個方面

除了傳統觀念與偏見之外

來自「權威」的污名也不鮮見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冊中刪除,標誌著同性戀作為一種性傾向的去病化;而在2001年,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也將同性戀從病態中刪除,被認為是中國向國際標準接軌的重要標誌。

然而在今天,在中國大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類教課書中,近六成甚至不含有同性戀內容,在含有同性戀內容的教科書中,四成以上的2001年後大陸編著的教科書仍明確認定同性戀為病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WAYHOME studio

這些數據來自《中國高校教科書中同性戀錯誤和污名內容調查報告》,此份報告由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聯合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彩虹小組於昨日在廣州發布。作為國內首份相關報告,不少結果令人驚訝。

教材:病理化為核心,內容缺乏關懷

曾經有一份調查,調查了中國內地高校中近90本變態心理學專業課教材、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教材,作為國內最主要的涉及同性戀內容的課程,提到同性戀內容的僅有46.67%,共42本。而在42本書中,僅有3本書單獨列出了「同性戀」作為獨立章節進行闡述。

而在提到同性戀內容的書中,有88.10%是從「是否屬於病態」的結論來組織素材的,同性戀內容通常被放到「性心理障礙」、「性行為變態」或「大學生常見心理障礙」章節呈現,在42本書中,僅有3本單獨列出了「同性戀」作為獨立章節進行闡述。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ArtOfPhotos

在心理學專業教科書中,談及「同性戀治療」時,50%的書將「建立異性性關係」或「建立異性家庭關係」作為治療目的,並視為同性戀變「正常」的衡量指標;而在選修課的教科書中,57.14%的書將同性戀作出了真性、假性、精神性的分類,42.88%的書將「雙性戀中的同性戀部分」作為同性戀的一種分類。這些觀點實際上是西方五十年代對同性戀的觀點。

2001年後大陸編著的教科書中,僅有兩成書作出了完全非病化的判定,而即使如此,同性戀應如何被接納,如何反對對同性戀的歧視和污名等關懷內容則無從見到。實際上,更多心理健康和性健康教科書則是選擇完全忽視了同性戀學生在情感、心理和性健康上的需要。本次調查中,所有的心理學和心理健康的書籍中有關戀愛與情感、婚姻、性和心理健康的內容全部都僅圍繞異性戀進行探討,同性戀情感、心理健康等的內容完全缺失。

歧視性教材帶來實質性傷害

教科書直接影響的是整個社會對性少數(LGBT)群體的看法,而這些看法在有形與無形之中都對性少數群體造成著實質傷害。

教育系統內對基於性傾向、性別身份的歧視與不公,已經越來越被國際社會所重視。消除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身份的校園歧視和欺凌,也成為聯合國的一項優先事宜。然而中國的現狀仍與國際社會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根據《中國同志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性少數(LGBT)青少年抑鬱傾向的風險近3倍高於全國青少年整體的風險(LGBT青少年為35.07%,全國青少年16.8%)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WAYHOME studio

此外,2012年4月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開展的一項「基於性傾向和性別身份的校園欺凌」調查也顯示77%的被調查者曾因性向和性別身份的「差異」而遭遇到17類不同形式的校園欺凌;其中,有7.6%的被調查者甚至遭遇過性騷擾,如脫光衣服、碰觸隱私部位、強拍裸照等。

亟待改善教育系統內歧視

對於性少數群體來說,在提及「你覺得心理健康和性教育教材中是否應該納入同性戀學生的自我認知、情感、性健康等方面內容」時,100%的受訪者都表示需要;而對於教科書如何呈現同性戀內容的問題,他們希望在承認非病化和尊重科學的同時,如果教育機構、學校如果無法作為,那麼起碼不要去阻攔自發的講座、活動及自我教育。

同城青少年資源中心希望此份調查及發布活動成為推動國內學術和教學與國際接軌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校園性少數群體的生存和平等的教育機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a katz

而參與發布會的國內外專家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也都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希望教育體系內對性少數的歧視與不公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並加以改善。

中山大學柯倩婷副教授說:「當知識的傳授落後於知識的生產與社會發展時,我們急迫需要更新所傳授的知識。因為陳舊的知識會加劇社會矛盾。我們針對教科書進行倡導,是促使知識傳播更新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性學家方剛表示,教材中錯誤的信息,不僅是給一代代使用它的青少年造成傷害,也給一代代未來的專業人士培養了錯誤的知識。而這個調查有希望改變這一切。

本文來自談性說愛中文網謝絕未授權轉載

國際戀物日,我用舊襪子換了故事
《使女的故事》的作者為何被稱作「壞的女權主義者」?

TAG:談性說愛Lovemat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