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隆對於紅木傢具的貢獻

乾隆對於紅木傢具的貢獻

(註明:本文原創出自錦木工坊公眾平台,歡迎關注!)

清朝統治者統一疆土後,大興土木工程重新修繕紫禁城、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皇家別墅行宮 。為了滿足帝王之家的起居生活,來自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彙集於此,長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繕營造,其建築之精良、工程之宏大,規制之嚴整,舉世聞名。

乾隆36年,兩江、兩廣、兩淮等九處向宮內進貢達150件之多。乾隆帝曾親自參與設計,將皇家的氣韻和審美也融入紅木傢具其中,風格大氣奢華、祥瑞華麗,獨具宮廷韻味的京作傢具達到了鼎盛時期。

明清傢具裝飾多少取決於當時傢具木質花紋多少、帝王審美觀念以及居住環境採光等因素,並不是裝飾越多的傢具越好。應是因材施工,各有千秋。

原材料決定裝飾多少

明代傢具在選材上以黃花梨居多,清式傢具以紫檀居多,這就決定了其裝飾的風格,黃花梨的花紋自然天成,有蟹爪紋、鬼臉紋、虎皮紋等等,如果是黃花梨中的「影子木」的話,那麼花紋更是似幻似真,無與倫比。這也就決定了黃花梨傢具在裝飾上沒有過多的雕刻、鑲嵌。

清式傢具在選材上以紫檀居多,因到了清中期的時候黃花梨木材已基本絕跡,所以改用紫檀作為傢具木材原料。紫檀木的天然花紋遠不及黃花梨那樣的豐富多變,所以清式傢具的裝飾,求多、求滿、求富貴、求華麗,用雕刻來彌補原材料花紋的缺失。並且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甚而在一件傢具上,也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並用。此時傢具,常見通體裝飾,沒有空白,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但是,不得不說,過份追求裝飾,往往使人感到透不過氣來,有時忽視使用功能,只求富麗堂皇的皇家氣派。

帝王審美決定裝飾多少

明式傢具審美比較富有簡單美,這也與明代皇帝的審美特點有關。明代是朱元璋開啟的,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他喜歡的是民間淳樸的風格。明代後面的皇帝也基本延續了簡單淳樸的藝術風格。明式傢具以結構上的合理化與造型上的藝術化,充分地展示出簡潔、明快、質樸的藝術風貌。王世襄先生品評明式傢具的「十二品」可作為明式傢具的特點總結。十二品為「簡練、厚拙、圓渾、穠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

清式傢具的審美格調以清中期為主,清中期的審美格調又以乾隆皇帝為主。一提到乾隆皇帝,恐怕其風格就不言而喻了。書畫「彈幕」、瓷器滿工繪畫等等都表現了乾隆皇帝在藝術審美上的特點,一個字:「密」。在傢具上更是做到了密不透風。反正就是不惜工本,追求富麗堂皇到極致。(PS:乾隆肯定不是密集恐懼症患者)

採光環境決定裝飾多少

採光條件的改變也是傢具裝飾程度的重要原因。明朝一直到清康熙年間,建築上的窗戶都是糊窗戶紙,沒有玻璃,裡面光線本來很暗,如果擺紫檀滿工大櫃,屋裡就會顯得更黑,所以在康熙年以前顏色深沉的紫檀雕刻傢具沒有形成時尚,人們都喜歡顏色淡雅、不加修飾的黃花梨。後來康熙年間建築的採光條件改變了,再加上黃花梨料的短缺,紫檀傢具就成為了時尚。

玻璃是康熙年間從西方傳過來的,剛進來的玻璃非常薄,是畫畫用的,到了康熙晚期,平板玻璃製造技術引進來了,乾隆中期在廣州設有專門的生產玻璃的工廠。乾隆年間玻璃正式取代了窗戶紙,玻璃的使用改善了採光條件,這就使紫檀雕刻的傢具在光彩照射下更加顯得富有立體感。從此紫檀雕刻傢具成為主流類型。

(註明:本文產品出自京 東 錦木尚品 店鋪 歡迎關注了解更多好物!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轉載請註明,)

錦木工坊,向中國美學致敬,更多好物,關注公眾平台就可瀏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有腔調 的精彩文章:

木的雕刻魅力——禪心悟道,佛本萬事無畏 卻有百事思
歲月靜好,所有關於人的記憶,時光會記得

TAG:物有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