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智的成長與不可複製

心智的成長與不可複製

一、心智的產生

600萬年前,我們和黑猩猩共同的祖先中,有幾個異類,好奇心特彆強:「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當然他們可能更是基於一種生存的需要。跑到一個當時風景秀麗、物產富饒的地方,後來叫非洲。

經過近200萬年的演變,這些異類群體數量增加了,後腿也能站立了。今人稱之為「南方猿人」。又經過二百萬年與其他動植物的交錯、鬥智斗勇、摸爬滾打,腦容量擴大了一倍;開始製作手工石器。史書稱他們為「能人」。

又經過近200萬年的進化,能人進化為智人、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這時非洲氣候、地理環境變化,尼人跑到歐洲去了,智人跑到南非與中東地區。

3萬年前,一部分智人也跑到歐洲。後來,直接把尼人給消滅了,就象歐洲文明消滅印第安文明。

人類進化,現在回顧起來,就象一個神話。

首先是意識的產生。四萬年前某一段時期,大概是大腦的容量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智人中的一些靈異類,忽然能在洞穴中繪製壁畫,開始雕刻、吹笛子、跳舞、用珠串和顏料裝飾身體……;他們開始能用藝術來表現自己的思想

接著又產生了語言。這個厲害了,語言基因的形成,是人類迅速獨霸地球的最根本的原因。它有明顯的幾個好處:

一是溝通快捷。比如,同樣是看見了一隻老虎,猴子發出的叫聲可能只表示「小心,有危險」,大家聽到四下逃開。但人類就可以表達:「大家注意,前面不遠處有一隻老虎,我們要不要殺掉它?如果殺它,我們是從正面進攻,還是從側面包圍?」

二是虛構能力(心智能力)。意識加語言,讓人類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不僅能講虛構故事,創造文化;還可以創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抽象的事物,並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比如架構出一個世界,使一切事物都有了虛構的名稱。


意識加語言表達,促進人類想像或者精神或者心智能力的成長。

我們的祖先意識到生命是短暫的,死亡終會征服一切,但藝術為我們提供了某種意義。它編織了我們的信仰,引導了我們對自身的思考,而且藝術可以永存。

藝術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展現。人類因而提出「二元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和物質兩個實體。更有極端,早期的哲學家基本都是「一元論」~唯心論者。

像蘇格拉底、柏拉圖都認為物質世界是一種幻覺,就象海市蜃樓、黃粱一夢、紅樓一場;而且只能通過心智把握,心智才是永恆不滅的。

笛卡爾也提出「二元論」:物質實體和精神實體,但似乎更傾向於「唯心」。他的「我思故我在」影響科學界二百多年。

「唯心主義一元論」宣稱,一切我們能知曉的事物都被我們的心智過濾,物質世界只是一種幻想,只有心靈才是真實的

我們從小受的是「唯物主義」教育,但有時想想「唯心主義」,還真有些道理。其實我們真正生存與體驗的,確實是一種「心智」的力量。人的肉身,就象一片樹葉,隨風飄零,虛夢一場;而且對物質世界,我們還常常煞有介事,把所有的情感傾注其中,空留生命的荒蕪。


「意識」是一個純哲學的命題,似乎是遊離於身體之外的存在。比如我們做夢時,意識離開了身體,去了別的地方;我們出神或者想像時,我們的意識跑到了別處。

現在是「人工智慧」時代,但「意識」總是人工智慧最大的挑戰。直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真正了解大腦是如何產生意識的。我們怎麼去捕捉、怎麼去編程?

1994年,克里克與沃森共同發現了DNA分子結構,克里克在他的著作《驚人的假說》中寫道:「意識完全來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以及組成它們和影響它們的原子、離子和分子。

這似乎找到了「唯物論」上的依據,但怎樣使人工智慧擁有自我意識?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我們有這種技術可能。

人工智慧(AI)今後有兩種事將不能做:一種是創造性的工作,一種是社會互動性的工作。

~根據《人類的終極命運》

2017032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蘇劉志祥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腦子不用會笨-理解神經元細胞
自由,從形式到內容

TAG:江蘇劉志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