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

又是一年食花的季節

山坡的金雀花,含苞的棠梨花,杜鵑花……

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食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古代的文人墨客以花饌顯示其風流儒雅

王公貴族以花饌顯示其富貴榮華

坊間流傳「花開則賞之,花落則食之,勿使有絲毫損廢」

可窺識古人愛花之切,即使枯萎也不願離棄

花饌即四時花卉做成的菜肴和點心

如今,製作花饌並不難,難得是花一份心思

人們疏離了手作生活已久

自然也遺漏了當初食花的妙趣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陳枚《月曼清游圖冊》賞菊

春日嘗鮮

『誰最中國』

饋贈食花記一篇

是味蕾的觸碰

更是我們對自然和時節的敬畏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1. 國人最早食花的文字記載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最早的《神農本草經》將菊花喻為「輕身耐老延年」的上品,民間還有謠傳,服之「百日,身輕潤澤,一年,發白變黑;兩年,齒落再生,五年,八十老翁變兒童也。」當時就有用桂花釀製酒的習俗,桂酒會被用於祭祀神靈。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桂花和桂花酒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菊花

2. 到了兩漢時期,又出現了菊花酒,蘭花酒和芍藥醬。「漢昭帝游柳池,中有紫色芙蓉大如斗,花葉甘,可食,芬氣聞十里。」的史料中記載了從漢代開始鮮花已經被直接食用。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3. 三國時的古人,由於道教逐步成熟,道家講養生延年,熱衷神方仙藥,這個時期的文獻中記載了不少道士因得到輕身延年的花卉果實而得道升仙。所以可以認為,這個時期人們其實已經認識到一些花卉與果實是有助於養生的。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4. 到了唐朝,中國崇花之風日盛,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春天裡採花做花糕已經很普遍了,除此之外,用花煮粥,用花做菜也開始常見。劉禹錫用嫩菊苗做的菜招待大文豪白居易,可見花其美味。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5. 宋代後,隨著佛教文化的中國化,素食菜品也得到了大力發展,甚至影響到了花卉的菜肴。

《山家清供》中酒又記載了「蜜漬梅花」、「湯綻梅」、「金飯」、「梅粥」、「荼蘼粥」、「雪霞羮」、「廣寒糕」、「黃菊煎」、「梅花湯餅」、「松黃餅」、「薝蔔煎」、「紫英菊」等十多種花卉肴饌。其中不乏以各種花為原料製作的湯品。

楊萬里吃碗梅花粥也寫篇詩「才看臘後得春饒,愁鑒風前作雪飄,脫蕊收將煮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南宋高宗皇后茹素春天裡最喜愛牡丹生菜。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6.《雲林堂飲食制度集》更是記載了元代用花卉來熏制花茶,和製作湯一類的飲料。可見如今,所謂的花茶也是由來已久啊!

7.到了清代,集大成的《調鼎集》中,只「果品部」就收錄了近50種花果的烹飪方法。一點都不輸給我們現在。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現如今,在四季花不敗的雲南,四時競妍的鮮花不僅是觀賞的植物,在雲南漫山的杜鵑,紅火的木棉,純凈的幽蘭,芳香的茉莉……同時也是餐桌上的時興菜肴,幾乎每一種可食之花都能與一種菜譜聯繫著,這就是所謂的秀色可餐吧!

吃花依然是雲南少數民族的傳統,瀾滄江畔以花為生的拉祜族。苗族採花山,納西族以開白花的植物為滋補品,大理白族人最愛吃杜鵑花。別以為,只有雨季的菌子才是美食的狂歡。初春的雲南,早已是一番花草盛宴,令人心醉不已。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春季花開,來場花卉大餐吧!

用《影梅庵憶語》中的 「花汁容液露中,入口噴香,奇香異艷,非復恆有。」作為結尾。大概就可解,為何自古以來,人對食花都念念不忘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花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養上這些,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花
家裡應該最少有這幾種花的一種,不然太可惜了

TAG:養花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