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融讓梨,年少成名,非議一生

孔融讓梨,年少成名,非議一生

在我國有很多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少年成名,最後飛黃騰達名流千古的。但是,也有很多年少成名,後來卻默默無聞,有的更是凄慘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孔融讓梨」的故事全中國婦孺皆知,而中國人也喜歡引用「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子孫後代要懂得謙讓、為人大方,有禮貌。但是,長大之後的孔融是什麼樣的呢?估計大家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下在我國婦孺皆知的一位年少成名的代表人物——孔融。

孔融有顯赫的身世,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當時的太山都尉孔宙的兒子。他位列建安七子之一,可以說,名氣非常的大。但是,他是不是一直保持了小時候那種謙虛、謙讓、有禮貌的好習慣呢?

孔融,天賦異常,4歲的時候就懂的謙讓,把好的留給哥哥 ,自己拿最小的。但是真正讓孔融名滿當代的事,卻不是他在四歲的時候讓梨。而是因為他替兄頂罪,讓他在當時聞名天下。孔融的兄長叫孔褒,他有一個好朋友張儉,因為得罪了當時的高官,所以造通緝,於是他逃到孔褒家中,但當時孔褒卻不在加。孔融年僅十六歲,張儉認為孔融年輕,並沒有告訴他自己的處境。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哥哥雖然在外未歸,我難道不能做主嗎?」因此讓張儉住在自己家中。

後來事情泄漏,張儉得以逃脫,孔褒、孔融則被逮捕入獄。但不知他們二人是誰獲罪。孔融說:「張儉是我讓他住在家裡的,而且當時兄長並不在家,所以罪當然是有我的擔。」孔褒說:「張儉來找我,不是弟弟的罪過,罪在我,我心甘情願。」官吏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年長的人承擔家事,罪責在我。」一門都爭著赴死,郡縣遲疑不能決斷,於是向朝廷請示。詔書最後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這件事而聞名天下。

長大之後的孔融,因為其在當時的名氣很大,所以很快就得到朝廷重用,任虎賁中郎將。當時正好是董卓當政,他想廢掉漢少帝,孔融與他爭辯,所以董卓對他懷恨在心,將他放到當時的北海國,為國相。後來打黃巾軍的時候兵敗,得劉備幫助,才逃脫。

孔融在北海六年,得劉備的推薦兼青州刺史,但他帶兵不行,在與袁紹的戰鬥中,又打了敗仗,這一次不僅敗了,還把自己的妻兒也搭了進去,自己也是棄城倉皇出逃。

到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召孔融進京,任少府,當自己的顧問。由於他深得漢獻帝的寵信,所以,必然與曹操之間有很深的敵意。曹操的猜疑心很重,所以對孔融本身就不放心,再加上郗慮的陷害,由於當時孔融的名聲很大,不能直接殺害,這樣會遭天下人的議論,於是曹操給孔融羅列了很多罪名「圖謀不軌」「召合眾徒」「誹謗朝廷」等等一些某須有的罪名,在孔融五十六歲的時候,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一代名士孔融,就這樣被殺害了。

當然這是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我不是很相信,但是也可以和大家說說,就是說孔融是一個偽君子,他讓梨是因為他害怕哥哥們欺負他,這是他不得已的選擇。他這不是謙讓,而是一種屈服。要是孔融作為強者將佔據大利的機會讓給弱者,這才叫謙讓。可是孔融最小,是弱者,必須忍氣吞聲。

也說他是個不忠不孝的人,當時與袁紹之子袁譚的戰爭中,他被圍青州城,為了表現出臨危不亂的名士形象,在府里吟詩作對。而當袁譚攻進城後,孔融竟然在士兵的掩護下悄悄地逃離了青州城,無情地丟下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也是在這一次的戰爭中,他的孩子和妻子都被敵人殘忍殺害。

到底哪個是真正的孔融,他是正義的化身,還是小人的代表,可能只有當時的人才知道了。你心裡的孔融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夜看史 的精彩文章:

TAG:深夜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