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終結這件事重要嗎?

藝術終結這件事重要嗎?

A  Lullaby  of  Takeda  (Takeda  No  Komoriuta)

 Lullaby

小宮瑞代 

00:00/03:09

藝術走向終結這一觀念,最早是黑格爾提出來的。高名潞在201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方藝術史》第三章探討了黑格爾的藝術史觀念。P110「觀念藝術史的觀念主要指藝術歷史敘事的主觀性構想。這種構想由清晰的原理統領,把不同時期的不同人物、作品和事件編製在一個有機聯繫的系統中。系統是觀念藝術史的關鍵,系統不是概念,它是由概念組成的,這些概念以範疇的形式出現在歷史的敘事結構中。觀念藝術史因此也是主觀藝術史,藝術史家是藝術史的設計者。設計需要有評判意識,評判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歷史價值,這個價值是由藝術史家的歷史觀決定的。因此觀念藝術史又可以成為批評的藝術史。啟蒙思想開啟了觀念藝術史,黑格爾是真正意義上的觀念藝術史的第一人。」黑格爾認為在藝術本體方面,觀念是永恆的主導,它永遠大於物質形式。P114「黑格爾把藝術看作一種絕對精神的知識形式,它就是宗教和哲學的認識形式。藝術只能在早期發揮作用,正是因為在古代,它承擔了宗教象徵的作用。而在晚期,藝術不再發揮這種作用。所以藝術的最終使命便為它只能作為過去而存在。因為古代之後,藝術已經失去了它的最高使命。這也是黑格爾所做出的藝術必定走向終結這一結論的最根本原因。」

當人在這片土地上築屋圍籬,度過一個又一個微觀的、具體的日子,從出生到死亡,經歷一生,似乎極少顧盼左右。甚至人類自己亦很難察覺這種與生俱來的有別於其它物種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啟蒙時代人類的覺醒。人類將自身的優越性視為理所當然,這種自信將人放置在生物金字塔的頂端。從原始社會發展到當下社會,人類科技的進步有目共睹,人類當然有資格如此傲慢。可是如果人類的出現只是地球億萬年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小意外,甚至只是某種微妙偏差的產物呢?我們是否還會如此堅定的相信自身存在的意義,以及自身所創造的一切的價值?放眼人類存在的時長,與地球整體演進的時長相比幾乎無足輕重,然而人類卻迅速而深刻的改變了地球的環境。在這顆星球上,大多數生命體周而復始的循環,無知無覺的尊崇大自然的法則。唯獨人類具有反抗命運的意識,自覺的付諸於行動和努力,並進行著自我進化。這種努力的結果,倒是時有好壞。古希臘悲劇的核心就是讓人認識到人在掙扎中對自己命運的發展無能力。人類每一次的進化都伴隨著工具使用上的變革,即懂得如何使用工具,改進技術以改善生存環境和條件,使之更加適應自身的生存需要,不管這些需要是生理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同時,這些外部條件的改變也反作用於人類自身的進化歷程。在我看來,藝術就像是人類演進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與人類是地球生命進化中的副產品如出一轍。藝術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意外誕生,當我們在使用最原始的工具之餘,我們開始關注於石器的外形、器皿的形狀、描繪圖騰,通過圖形和符號交換信息,藝術便隨之產生。藝術自降生那天起就不是什麼高冷的東西,它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存有一席之地。藝術創造是人類對自我認知投射的一種途徑。可是如果人類進化到足夠完善,是否還需要這些在進化過程中連帶產生的副產品?事實上,人類的進化和發展根本不需要依靠藝術,而是依靠技術、科技。多少璀璨的藝術和文明毀於異族入侵和戰火蹂躪。藝術似乎是精神的良藥,卻常常對現實無能為力。歷史中的故事幾乎就像是發生在昨天,我們對此並不陌生。

如果人類的智慧發生顛覆性的進化和改變,人類還需要藝術嗎?藝術、倫理、道德、情感、這些辭彙的指向性意義還具備存在的可能嗎?那時的人類又會何去何從?或是藉助外太空的未知力量產生新的物種、新的文明?我們都在探討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會給人類帶來什麼。我們很少能想像到未來我們會變成什麼。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無暇顧及太多。但所有的變化,都存在一個過程,或長或短。看似風平浪靜的海面時常醞釀著波濤洶湧。我們身處在這一過程之中,既是創造者,又是見證者。在這個以信息和科技為核心的時代,藝術只能作為旁觀者坐以待斃嗎?如果藝術在未來依舊存在,將會是以怎樣的角色存在?我非常好奇。也許古人也好奇過同樣的問題。正是源於好奇,我們還願意繼續追問下去、存在下去。有時候我們甚至不能輕易的判斷某個時段產生的藝術或文化就比另一個時段要高明。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必然會使每個時代的藝術產生巨大的差異。我們創造著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和文化,既無法完全脫離過去,也不會完全穿越到未來。

如果拉回到微觀現實層面。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在這個變化的過程種,我能做些什麼?

這樣一想,會覺得自己很渺小,世界很大。大千世界,一切都變得可以理解,我們會和這個世界和我們自己達成和解。這個世界的形態在我們眼中會從對抗最終走向融合。而融合,才能為進化提供可能。如果從這一點說,藝術可能不會終結,而是消解融合在各種領域中,以一種新的形式存在,併產生新的追求。藝術,像一個孩子所創造的玩具,這個孩子渴望通過這件玩具進行各種各樣的表達,渴望發現真實的自我,渴望得到回應。如果有一天這個孩子走向成熟,不再需要玩具,或許也不是什麼恐怖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鬍子叔叔的小屋 的精彩文章:

TAG:藍鬍子叔叔的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