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狐狸怎麼就成了招人愛的動物了?

狐狸怎麼就成了招人愛的動物了?

眼下,一部法國動畫電影《大壞狐狸的故事》正在中國熱映,它畫風清新質樸,雖然故事乍看起來有點低幼,但還是打動了不少成年人的心。

《大壞狐狸的故事》改編自本傑明·雷內的同名繪本,雷內也是本片的導演。雖然沿用了以狐狸命名的書名,但可能是為了擴展成一部90分鐘的電影,動畫里其實包含了三個基本相互獨立的故事,其中狐狸是第二個故事的主角。

而在篇幅非常短小精悍的繪本里,這隻為了證明自己的強大而偷雞,卻意外被三隻小雞仔激發出「母愛」的狐狸,卻始終是絕對的主角。

無論你是看過電影,還是看過原著繪本,我想,你都會對這隻狐狸和三隻雞仔之間的另類親情,多少有些小感動——表面上偽裝兇狠,內心卻善良柔軟的這種人設帶來的矛盾反差,也總是極易帶給人觸動的。

其實,我發現動畫電影中出現過不少討喜的狐狸形象。

比如2017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瘋狂故事城》中的狐尼克,就憑藉著一副「浪子」形象,俘獲了不少少女的心。

GIF

更早一點的還有2009年上映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這部電影的狐狸形象和狐尼克有點類似:都是瀟洒聰明還帶點小壞,再加上狐狸老爸是由萬年長青的「男神」喬治·克魯尼配音的,我個人認為,魅力值更高。

其實作為同是兒童書改編的動畫,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和《大壞狐狸的故事》對比起來看,更有意思。

表面上,兩隻狐狸是完全不同的形象:和狐尼克、狐狸爸爸以及我們印象中的大多狐狸都不一樣的是,大壞狐狸不但一點也不聰明狡猾敏捷,反而還十分的懦弱笨拙,甚至日常總被母雞欺負。

而在情節設置上,《大壞狐狸的故事》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似乎也走上了完全背道而馳的兩條路:狐狸爸爸遵從自己作為狐狸的本性,放棄了體面的專欄作家工作,重新當上了偷雞摸狗的小偷;而壞狐狸,則甘願離開森林,住進了農場里與雞媽媽和三隻小雞生活在了一起,甚至還教授起小雞如何抵禦狐狸。

但在我看來,兩隻狐狸的共性可能更多。

比如,兩部電影中同時出現的狼的角色,都是作為狐狸嚮往的——起碼是最初嚮往成為的形象出現的。羸弱的壞狐狸想變得像狼一樣兇狠強大,狐狸爸爸則想像狼那樣自由不被馴化,但雖然兩隻狐狸一個笨一個聰明,一個連小雞都打不過,一個是運動天才又擅長搏擊,但它們和狼的關係卻是一樣的——狼對於狐狸來說,始終可望而不可及,它們永遠成為不了狼。

我們常常說狐狸聰明,但還會說再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獵手,因為狐狸只是小聰明,沒有大智慧。中國還有個與狐狸有關的成語:狐假虎威,這也意味著它處於食物鏈的中端,雖然不少小型食草動物都可以成為它的獵物,但它也要時時看著比自己更強大的食肉動物的眼色——無論是狐尼克、狐狸爸爸,還是大壞狐狸,其實都面臨著類似的處境。

而這樣的處境,其實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現狀,所以,這也是我們總能在銀幕上的狐狸身上,找到一些共鳴和自我投射的原因吧。

我們一開始總是嚮往成為最強者,變成那個與眾不同的人,渴望被認可,我們當然也都有一些小長處小才華,經過社會的百般歷練後,我們有的終於能遊刃有餘地在這個社會裡較為自在地生活了,但卻似乎忘了自己的初衷——就像狐尼克;有的過上了別人也許看不起,但自得其樂的平庸生活——就像大壞狐狸;有的則仍在熱衷冒險——就像狐狸爸爸。

說到這兒,不得不佩服一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導演韋斯·安德森,在同樣篇幅短小的童書的基礎上,他不僅大大擴展了故事情節,還增加了很多有一定社會閱歷的成年人才會有的思考。

比如神奇般地打敗強大的人類,並像切·格瓦拉那樣騎著機車逃離,還在途中和它的偶像「狼」有了一番神交後,電影的結尾,狐狸爸爸又帶著親人洗劫超市,這看似是在執著地追求夢想,回歸本性,但他的一段祝詞卻點出了題旨:這一切只是「為了生存」。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直沒有提及的另一隻經典狐狸——它同樣惹人喜愛,但卻是最與眾不同的,它就是《小王子》里的小狐狸。 在書中,這隻狐狸代表著洞悉一切的智者——也許,當我們有些人老了,就會成為這樣的狐狸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部電影一本書 的精彩文章:

韓雪用聲音一人分飾8角,他們則是用臉

TAG:一部電影一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