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地位比皇后還高,唐玄宗卻不立她為後,原來是因為這個

她地位比皇后還高,唐玄宗卻不立她為後,原來是因為這個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貫存在爭議,主要有五種說法:虢州閿鄉(今河南靈寶)、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說、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說、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廣西容縣)說。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曆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楊貴妃在歷史的記載上是很受唐玄宗的寵愛的,然而唐玄宗再怎麼寵愛她卻仍只是給了她一個貴妃之位。按理由說既然唐玄宗這麼寵愛她何不給她個皇后之位呢?

開元十七年,10歲左右的楊玉環因父親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其實說實話唐玄宗確實很寵愛楊貴妃,恨不得把她揉到骨子裡的那種寵。但是他畢竟還是一國之主,雖然好楊貴妃的女色,但是還沒有昏庸到不顧群臣反對去廢后立楊貴妃為後的。因為楊貴妃擅長音律以及舞蹈,恰巧唐玄宗也是一個音樂愛好者,兩人在一起本就情投意合。唐玄宗一沒事就和楊貴妃鼓瑟和諧的,已經引來大臣們很大的不滿了,要是再立楊貴妃為後必定會受到更大的阻撓。

早在李隆基還是臨淄王的時候,王皇后就陪伴在李隆基身邊了。後來韋後亂政,王皇后成為幕後協助李隆基的那個人。直到,韋後被殺死。韋後死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複位成為皇帝,李隆基被立為太子。然而,李隆基與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關係不好。太平公主對李隆基處處為難,在這期間,王皇后與李隆基同甘共苦。李隆基登基後,王皇后作為原配妻子,成為當朝皇后。

在皇帝後宮裡除了皇后就只有貴妃最大了,唐玄宗又對楊貴妃寵愛有加,差不多已經奠定了楊貴妃在宮中的地位了,所以說立不立楊貴妃為皇后都無所謂。皇后對於楊貴妃來說或許只不過是一個名號而已。如果真這麼做估計他自己的皇位也不保了,何必得不嘗失呢。然而也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關於楊貴妃本身的,楊貴妃喜歡音律舞蹈,整天吃完飯沒事兒干就研究著怎麼跳舞好看,以討唐玄宗歡心。盡忙著自己開心去了。然而當上了皇后就是後宮之主了,要處理後宮中的大大小小的事物。哪兒有那麼多閑工夫跳舞啊。

楊貴妃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虢國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麗質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國夫人》詩云:「虢國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宛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杜詩詳註》卷二)乃為事實之寫照。由於楊貴妃得到重寵,她的兄弟均贈高官,甚至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玄宗游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沿途掉落首飾遍地,閃閃生光,其奢侈無以復加。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徹書家廟碑。

在王皇后不受寵的時候,武則天的娘家侄孫女武惠妃很受寵信。按道理講,王皇后被廢之後,武惠妃應該成為皇后。但是,王皇后之後,不僅寵極一時的武惠妃,連同與李隆基日夜纏綿的楊貴妃也沒有被立為皇后。實際上,原因還是挺簡單的。先說武惠妃為何沒有被立為皇后。毫無疑問,與她的娘家有非常大的關係。武則天專政之後,李家子孫受到武則天的迫害。在武則天之後,李隆基又把武家後人清洗殆盡。試問,李隆基能立武惠妃成為皇后?更何況,當時的大臣都極力反對。所以,武家的身份使得武惠妃無論怎樣都不可能被立為皇后。

楊玉環被李隆基立為貴妃的時候,李隆基已經60歲了。那個時候,武惠妃已經死了。晚年的李隆基已經基本不怎麼理朝政,他對楊玉環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的需求。更何況,楊玉環本來是他的兒媳婦。在封建禮制下,公公娶了兒媳婦怎麼還能母儀天下?楊貴妃沒有兒子。楊玉環受寵之後,楊家得到朝廷重用。李隆基雖年老但不昏庸,他也擔心未來楊家亂政,畢竟武則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嘩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貴妃 的精彩文章:

假如唐玄宗沒有「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楊貴妃,大唐將走向何方
楊貴妃死亡其實另有原因?細觀歷史發現是這樣讓玄宗做了決定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