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軟體正吃掉世界,AI會吃掉軟體嗎?

軟體正吃掉世界,AI會吃掉軟體嗎?

矽谷資深投資人馬克·安德森早就發出這樣的預言:軟體正在吃掉世界。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與大量應用,一些先行者也提出了「AI正吃掉軟體」的預言。

會是這樣嗎?

專註於人工智慧自然語言處理平台的先行者孫革完全相信這一點。

在中國軟體網、海比研究、中關村軟體園共同舉辦的企業服務前沿沙龍【To B亂談】上,在人工智慧領域具有15年技術+領域經驗的六位時成的CEO孫革先生,為我們詳細分享了他對人工智慧在企業服務領域應用的理解。

分享嘉賓

智聆CEO 孫革

199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應用專業碩士,20年的軟體互聯網研發、營銷經驗。

AI賦能的變革首先發生在軟體!

AI的賦能的變革,首先會在哪裡發生呢?是軟體!他們認為軟體離個人消費者、離企業管理非常近,很難想像現在哪一個業務、我們應用的哪一個場景裡面沒有計算機、沒有軟體。過去有句話叫「軟體控制世界」,軟體確實控制著世界,因為很多事情都是在軟體的基礎上去做的,但是前提是要有網路、要有計算機要有硬體。所以軟體就控制著世界,它把我們整個業務過程全部信息化了。

為什麼說AI賦能的變革會首先發生在軟體呢?孫革認為,我們說的軟體,包括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各種各樣的管理軟體,它作為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其實已經有點過於陳舊了,它確實已經把我們這些業務上能想到的東西都已經想到了,各種各樣的軟體都有,太多了。但是,它不夠智能,它需要一個智能的升級,它需要幫助人去解決剛才我們看到的「說一說」「聽一聽」「看一看」甚至是「想一想」的工作,這樣就會幫我們解決初級勞動的工作。

說AI是2.0版的軟體,它跟過去的軟體不一樣。它有它的特點,它很容易與現在的軟體和SaaS進行集成。它部署的方式,還是在計算機上,即便使用GPU訓練,也還是人們能夠看得到的計算機設備,因此,它非常易於與軟體或者是SaaS的服務進行集成。

當AI與軟體(SaaS)結合在一起之後,可以讓我們整個系統,包括IT系統和業務系統,進行平滑地智能升級。比如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其實就是一個控制系統加上一個計算機系統再加上一個AI系統。所以我們認為AI賦能的變革最容易發生的地方就是軟體,其他地方也在慢慢地去做,例如物聯網,或者是更上游的地方,比如說晶元,也在慢慢地去做。但最容易發生的地方,就是軟體,因為軟體很容易就升級了。

AI與軟體結合的三個層面

孫革認為,人工智慧和軟體的結合,有三個層面可以去結合。

第一個是人機交互階段。未來可能是語音、眼動、表情等進行交互。例如過去可能需要一層一層菜單點擊調出報銷這個菜單,未來只需要說「我要報銷」,就可以自動調出菜單。

第二個是使用過程,過去是點擊發起一個報銷,然後手動輸入各種數據項,未來可能是只需要說一句話,然後通過自動結構化這句話,完成表單項的自動填寫。所以就是軟體可以自動、智能地處理一系列命令,這個過程,是由AI來完成的。

第三個是形成數據,例如之前已經有了出差這個記錄,那麼軟體就可以在某一個時刻自動的給用戶提供報銷的表單,告訴用戶應該要報銷了。

關於AI「消除表單」的兩方面共識

關於「消除表單」,目前在業界已經形成了兩方面的共識。

第一方面是隱藏所有表單,用戶需要時通過一句話或者一段文字,自動調出。

第二方面是不需要表單。所有任務通過多輪對話的方式,可以自動完成相應數據的獲取,未來只需要保留對話的記錄即可。因此CUI或者是AUI未來會成為一種交互的範式。

AI會重構企業IT系統

企業AI的現狀和趨勢是什麼樣的呢?孫革認為,到了現在的這一個階段,是一個新的轉折點。他說,他在14年、15年研究AI的時候,跟大家現在的感覺可能是一樣的——很震撼。因為搞了20年的軟體互聯網了,他忽然覺得軟體互聯網搞到頭了,就沒得搞了。為什麼會沒得搞了,因為人工智慧做的軟體比人工做的軟體效率高很多,它會自動化地幫你去找到這種所謂的需求、特徵。所以大家看現在的神經網路也好,過去的統計機學習也好,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就是Feature Extractor(特徵抽取),這個工作過去是由我們業務領域和行業專家去做的,現在機器自動去做。做軟體最核心的地方,一個是架構,一個是需求,而這兩個地方基本上AI都可以替代了,所以他的感覺是「做軟體做到頭了」。

AI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它與過去的軟體不同的地方是,一個系統一旦你把它設計出來了,在它設計出來的這一刻它就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這跟我們過去做軟體是不一樣的,過去做軟體是做完以後,對應的業務形成以後,我們要去做架構、做完架構以後做開發、做完開發做測試,等這些全部做完了以後,我們才能去驗證一個軟體系統能交付,它才是正確的。因此孫革認為現在已經到了一個企業管理、企業IT需要重新想像的階段。如果不重新想像,在他看來,就會無法想像。重新想像什麼呢?就是想像這個系統進行升級以後,它能不能幫我們解決「想一想」「聽一聽」「看一看的」問題,如果能的話,那麼整個系統就將面臨重構。

重構主要是三方面:

基礎設施和架構、通用技術、垂直應用。

過去的軟體可能有一些通用的框架和通用的技術,但未來可能就沒有了,都轉移到AI的各種框架上去了。此外就是很多垂直應用的領域面臨著重構,例如監控領域,等等,幾乎我們能看到的、想到的領域,都是可以重構的。

智聆成為軟體的智能統一入口

前面說的都是行業里大家正在做的事,最後談談智聆怎麼去構想這個事的。智聆的構想比較簡單:

我們覺得不管是企業也好、個人也好,都需要很簡單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智聆覺得需要給他們提供這樣一個統一的入口:這個統一的入口對C端用戶而言,就是智能助理,可以是個人消費的,也可以是其他多種領域的這樣一個智能應用。也就是說當用戶打開這樣一個東西,他想說一說、他想看一看、他想讀一讀,這個東西都能幫用戶去做。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相關的東西智聆已經再一點點去做添加,去進行開發和研究。

對B端用戶而言,智聆在做的實際上是一個以自然語言處理為核心的NLP平台。智聆認為未來人們交流還是以自然語言處理為核心,兼顧視覺和語音。

這就是智聆的平台的入口,這個東西看起來像是一個語義的搜索引擎。現在谷歌也在提升自己的搜索引擎,一方面是關鍵字搜索,另一方面收購了Freebase做它的知識圖譜。實際上智聆也是一樣的,就是一個統一的入口,什麼也沒有,就是一個搜索框,下面一個按鈕,我們希望它能夠做跟多的事,所以我們不斷的把自然語言處理,或者是視覺或者是語音添加到這個裡面來。

這樣一個統一入口的平台,可以提供信息抽取、多輪對話、娛樂閑聊、信息服務等功能,以及一些垂直領域的應用,例如簡歷解析、技能匹配等等。

總結起來,智聆平台提供的其實就是多意圖的識別、多語義的任務和多輪對話的服務。然後實現各種各樣的自然語言處理為中心的任務。所以智聆的目標實際上就是:

實現生活與工作的自動化、個性化和智能化。

25年內,軟體工程師講全部下崗!

孫革說,去年他受邀參加企服三會時,曾經提到過這個「表單會消亡」的問題,之後很快他就發現了一個項目是關於前端的機器學習方案。機器可以看設計師的PS,自動完成寫代碼的工作,其水平可能比高級的、牛的前端寫的要差一點,但比普通的要好。如果這個大範圍應用的話,那麼前端工程師就要大量的轉移到別的領域去了。

IBM的幾個人寫了一個叫「Paper to code」,就是能夠把論文自動轉成代碼。雖然這個僅僅是個原型,但至少從原理上證明了這個事情是行得通的。這就意味著:我提供一個想法,後面就能自動生成程序。那中間是什麼呢?中間是整個的軟體行業、軟體工業。如果有想法就可以出coding的話,那麼其他東西就全部都不需要了。所以有人樂觀地做出了預測:25年內軟體工程師會全部下崗,只會有最高級的人在!其他人都轉成數據處理,因為進AI之前的數據清洗工作會佔很大的工作量,例如規範化之類。

軟體的形式一定會發生變化!

關於軟體的形式,目前確定的是要發生變化,會智能化。但軟體本身是否還存在,這個問題就看怎麼去定義軟體了。因為人工智慧可以通過大量學習完成業務系統的開發工作,因此,AI系統還是不是一個IT系統呢?如果是IT系統,那麼我們這些工程師還是IT工程師,那麼如果這個系統不是IT系統了,定義成AI系統了,那就真沒IT工程師什麼事了。而且這個變化是兩端都發生變化,在晶元那一級,現在已經有AI晶元,其實就是把AI的演算法固定在晶元里。當然還有更高級的通用的人工智慧系統,如果這個系統也大範圍應用的話,那麼人類的存在也許真的會受到威脅了。

關於【To B亂談】

【To B亂談】是中國軟體網策劃的一個關於To B領域知識類的小型分享沙龍,每次將邀請To B領域內各行業具有代表性的廠商CEO、CTO及技術專家,就從某些產品的實際應用、背後的技術原理、行業現狀、未來趨勢洞察等方面,以點帶面分享各種的見解。活動現場聽眾可以與分享者進行無邊界溝通與互動,圍繞主題進行透徹的探討與交流。

亂談,不是瞎談,而是在紛亂中探求真知,在看似無序的溝通中,提煉灼見。

文末彩蛋!

2018中國軟體生態大會暨第十一屆中國軟體渠道大會是中國企業服務領域規模最大、覆蓋區域最廣、渠道影響力最高的年度盛會。它為雲平台對接ISV、SaaS對接渠道商的提供了最好的線下交流合作平台。

2017年軟體生態大會遍歷全國14個一線二線城市,吸引了30+企業服務生態主、500+企業服務產品提供商、1500+全國各地渠道商、5000+企業參會,掀起了企業服務領域的合作的熱潮。

2018年,中國軟體生態大會再次強勢來襲,16個城市及地區吹響號角,又將引爆一場企業服務領域的對接熱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軟體網 的精彩文章:

李開復:AI巨頭是有史以來最難以打破的壟斷
工信部:到2019年累計制修訂300項以上智能製造標準

TAG:中國軟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