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種坦克是中國陸軍的「寄託」和「圖騰」,生產數量不少於一萬輛

這種坦克是中國陸軍的「寄託」和「圖騰」,生產數量不少於一萬輛

據說解放軍有三大「精神寄託」和和「圖騰象徵」,即59式主戰坦克、殲-7戰鬥機和63式水陸坦克,例如59式主戰坦克就曾佔據解放軍所有主戰坦克的超過70%,而殲-7當年也佔據了空軍戰鬥機數量的一半多些。

59式主戰坦克是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以蘇聯的T-54A為基礎仿製出的主戰坦克,59式坦克亦是中國的第一代主戰坦克。坦克於1959年開始裝備中國陸軍,在1980年代以前,59式坦克一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的主要裝備。59式坦克具有較強的火力、裝甲防護和越野性能,重量較輕,體積較小,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使用維護比較方便。該坦克戰鬥全重36噸,乘員4人,最大時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武器有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1門100毫米線膛炮,戰鬥射速7發/分,配有紅外夜視儀可夜間駕駛 。車體首部和側面的裝甲較厚,炮塔成流線型,具有良好的抗彈能力。

20世紀60年初,由於中蘇關係破裂,進口裝甲材料來源中斷,包頭617廠被迫停產,後來中國自行研製了稀土601鑄造裝甲鋼和車體603軋制厚裝甲鋼,從1963年開始恢復生產59式坦克。就像沈飛仿製生產殲-6殲擊機一樣,由於工業基礎薄弱,在整個六十年代,包頭一機廠的59式坦克生產顯得坎坎坷坷,1965年之前的59式坦克質量和性能均不能令人滿意,常出現嶄新的坦克交付部隊後立即回廠修理的情況,到1971年,包頭一機廠僅生產了2300多輛59式坦克,年均產量僅為190輛。

從1970年代初期開始,由於工藝的成熟,坦克年產量開始上升,年產坦克在500輛左右,到70年代末期達到滿負荷,1979年產量高達1000輛,1980年500輛,1981年600輛,1982年1200輛,1983年1500輛。至1985年停產時,中國共生產了一萬輛以上的59式坦克,其中絕大部分是包頭一機廠生產的,中國另一個坦克生產基地——洛陽拖拉機廠,僅生產了500輛59式坦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表天軍評 的精彩文章:

農家子弟,博士學位,少將軍銜,他是中國唯一三次進入太空的人
當年中國這一食品給老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太硬可以「防身」

TAG:上表天軍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