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為什麼所有去故宮拍照的人,都忘了拍它?

為什麼所有去故宮拍照的人,都忘了拍它?

文 | 明清傢具研習社

很多人去了故宮只為看金鑾殿

金鑾殿內有很多寶物

皆來歷非凡

如果從太和殿門口向殿內的兩側看

會發現東西各壁各有一座

毗盧帽形式的垂花門

像這種唐僧戴的帽子式樣

乃是皇家專用

乾隆寵臣和珅在嘉慶初年被抄家時

其罪名之一就是家中違規採用毗盧帽

在太和殿如此重要的殿堂里

又在如此重要的垂花門旁

會擺放什麼重要的器物呢?

(以下圖片值得收藏)

在每個毗盧門兩側

各有兩口紫檀龍櫃

通高370厘米,橫寬218厘米,厚80.5厘米

頂櫃與底櫃各安裝四扇

滿雕雲紋升龍圖案櫃門

代表了清代鼎盛時期的雕工水平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洋人以「閱兵」為由闖進紫禁城

見到太和殿如此巨大的紫檀龍櫃

無不瞠目結舌

此櫃為清代的遺物

從它們的迨型、紋飾和雕刻工藝等方面看

被公認為是乾隆年間的製品

太和殿在明代多次遭到火焚

由於龍櫃沉重無法搬動

價值連城的至寶只能任由一次次燒毀

到了清朝太和殿依然難逃火患

現存大殿是嘉慶年間重建的

現在太和殿內陳設的大龍櫃

已經是清代中晚期製作的了

那麼,在乾隆之前清宮所陳設的大櫃

會是什麼形制,什麼材質,什麼工藝呢?

楠書房珍藏了一件碩大的描金漆櫃

大櫃高220厘米,寬187厘米,深82厘米

造型為方角平面豎又稱「一封書式」

雙門對開,中設閂柱,櫃體下帶淺倉,腿間有拱形牙條

在雙門正中的偏上方有菱花形面葉的銅飾件

門邊的銅鉸鏈各為三個,櫃足有銅包腳

(黑漆描金纏枝蓮龍紋大櫃 長187厘米 寬82厘米 高220厘米 楠書房藏)

這些銅飾件為早年補配

中間的鉸鏈是添加的

銅飾件上有鏨花鎏金的魚子地纏枝蓮龍紋

此櫃以珍貴的金絲楠木製作底胎

通體糊蔴,桐油料灰底

外髹黑色大漆,里漆為黃紅色

一對櫃門和櫃體的兩側飾有纏枝蓮地五龍紋

圖案的格局中間為一條團形坐龍

櫃體的前臉飾有錦地、纏枝蓮和行龍紋

紋飾以赭黃色的金腳漆底,貼濃淡雙色金箔

學名稱「黑理鉤描金」,行話又稱「平金開黑」

(紋飾圖案中的團形坐龍)

(紋飾圖案中的游龍)

此櫃據說原為清朝時期某王府之物

其上的龍紋當年絕非一般人家所能使用

此櫃的造型比例與北京故宮太和殿(金鑾殿)

兩壁陳設的紫檀雕雲龍紋頂豎櫃的底櫃相近

根據比例推算,它加上頂櫃後,高度約320厘米左右

僅次於太和殿的紫檀雕雲龍紋頂豎櫃(高370厘米)

當年應是成對陳設在清朝王府的正殿

以壯威嚴之勢

偶見其「兄弟」

在法國巴黎的吉美博物館裡

也藏有件類似的黑漆描金纏枝蓮龍紋大櫃

與楠書房藏品如同孿生兄弟

而且尺寸也基本相同(232×192×83厘米)

顯然它們是同一個作坊同時期的製品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黑漆描金纏枝蓮龍紋大櫃)

這件龍紋大櫃於上個世紀20年代流落法國

當時它是配有頂櫃的(尺寸為192×83×312厘米)

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丟失了

(現藏於美國福瑞爾博物館的一隻黑漆描金龍紋大櫃與其原為對,頂櫃依然完整,為六件櫃樣式。)

法國這件大櫃的龍紋腳爪為五指

屬於典型的宮廷器物

後背上方正中題有「大明萬曆年制」的描金款識

該櫃一直被視為明朝萬曆年間的經典傢具

(二戰前拍攝的帶有頂櫃的照片)

如此龐大體量的龍櫃

應是專為陳設皇宮的主要建築而定製

離奇的是北京大龍櫃的後背

並無「大明萬曆年制」的描金款識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簡直太蹊蹺了

難道最初北京這件大龍櫃的年代判斷有誤?

(太和殿龍櫃全景)

帶著這個疑問

我們再次對楠書房所藏的大龍櫃進行仔細觀察

發現其龍紋的腳爪四指比例不協調

有抹去一指的痕迹

(楠書房藏黑漆描金大龍櫃)

(楠書房黑漆描金大龍柜上龍爪被抹去一指的痕迹)

將二者的後背圖片進行比對

發現它們都曾經過了修復

北京的這件只是近些年對其漆地剝落之處

(後背下三分之一靠牆根處剝落最嚴重)

進行了修補和紋飾接續

而整體上的紋飾仍舊保持著原始狀態

(楠書房藏黑漆描金大龍櫃背面)

但法國的那件除了對漆地剝落之處進行了修補

局部紋飾顯得有些獃滯

又將原有的紋飾重新描漆貼金並且做舊

這種修復方法對於原有的紋飾沒有篡改

工藝和材料也基本符合

問題在於吉美櫃「大明萬曆年制」的描金款識

是後來添加的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黑漆描金纏枝蓮龍紋大櫃背面)

明代宮廷傢具的年款大多是由宮廷畫匠題寫的

水平雖然不能與書法家媲美

但自然、率真

(故宮藏黑漆描金雲龍箱上的萬曆年款)

法國那件大龍柜上的年款

則顯然是具有一定書法功底的人

仔細斟酌著書寫的

字體雖美但顯得拘謹呆板

其為偽款無疑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黑漆描金纏枝蓮龍紋大櫃後背上的年款——為偽造)

其次法國藏龍櫃的後背四邊金線

因做舊所露出的金腳漆發紅

與原始的赭黃色金腳漆不一致

年代特徵偏晚

《明清大漆髹飾傢具鍳賞》第七章里就指出:

判斷描金傢具的年代,除了觀察其造型、紋飾的風格以及漆地的老化程度等以外,貼金的金腳漆也是重要的線索。其顏色從明代至清代中期以黃色居多,它『養益金色』。金箔摩殘後的色差不明顯,但在描繪時甚費眼力。用黑色金腳漆者,金箔摩殘後頗帶古趣,『成黑斑以為雅賞也』。清代時,紫紅色金腳漆的使用逐漸增多,至清代後期時,金腳漆已大都為紫紅色及黑色兩種了。

古代的描金傢具在畫好紋飾以後

一般都要籠罩透明的油或漆加以保護

這層油漆會隨著時間久遠而老化變得渾濁

法國那件大龍櫃後背的金色顯得鮮亮缺乏歷史感

大面積後貼金的跡象十分明顯

其年款斷代權威性已經失去了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黑漆描金纏枝蓮龍紋大櫃)

至於此櫃的製作年代

大約在清前期的康熙中期(17世紀末)左右

因為與清早期流行的描金纏枝蓮龍紋大漆傢具相比

它的龍紋年代特徵顯得偏晚一些

而與明朝萬曆年間官器上的龍紋風格則相去更遠了

晚明官器龍紋的主要特徵是

龍發在腦後上揚,立眉圓眼

腳爪大而有力呈風車狀

也稱「輪爪」

(故宮藏萬里款黑漆描金書閣上的雲龍紋)

至於清早期如何?

我們來看一件朝服箱

箱內蓋頂的穿帶上有「杭州」字樣

製作工藝為木胎蒙薄牛皮通體髹朱紅大漆

五面有描金罩漆的紋飾

除了後背為花卉紋以外

其他幾面均為纏枝蓮龍紋

(朱地描金罩漆纏枝蓮龍紋朝服箱)

該箱為杭州地方製作的貢器

從流傳較廣的範圍和存世數量分析

當年可能是清朝皇帝在冊封皇室貴族時的特賜

專為貯藏詔書寶冊和朝會禮服之用

箱子上的龍紋除了龍發分為數綹腦後散開

與明代的龍發腦後上揚有所不同之外

其他風格與晚明的龍紋比較接近

(箱子側面的紋飾特寫)

與官窯瓷器等康熙朝的龍紋器物標本進行參照對比

其康熙朝製作的風格特徵比較明顯

(故宮藏康熙釉里紅龍紋大缸)

清代早期宮廷、皇室貴族以及高官階層

傢具大多為漆飾傢具

清朝康熙中期以後

隨著海南島的平定和海禁、遷界的解除

適合雕刻的高檔硬木開始大批進入內地

硬木傢具逐漸成為上層社會傢具的主流

而纏枝蓮龍紋用於硬木雕刻比較吃力

不如雲龍紋易於運刀操作

因此這種紋飾手法

逐漸在宮廷傢具的製作中退出了流行

關於明清櫃櫥類傢具的斷代問題

明代櫃櫥的前臉造型

是由房屋隔扇演變而來

門子基本上為帶邊框的落堂作或落堂起鼓作

銅飾件的造型也基本上為雙孔的屈戌

上孔用於插鎖,下孔穿有拉環

面葉則為條形

這類造型直至萬曆年間仍然佔據絕對的主流

(故宮藏萬曆款黑漆描金雲龍紋葯櫃)

(故宮藏萬曆款朱地填漆戧金雲龍紋方角櫃)

平面造型的櫃櫥門

以及帶鈕頭、垂花式拉手的銅飾件

在明末逐漸開始流行

但面葉一般仍然是條形

圓形、菱花形以及如意雲頭形的面葉

則尚未流行

(明末彩漆描金小櫃門上的扭頭、垂花式拉手和條形面葉)

關於明清櫃櫥傢具的斷代問題

我們應該對傳世的明代宮廷傢具加以甄別

剔除偽款器物作為明代傢具的標本

使明清傢具史的研究呈現比較清晰的脈絡

推究了這麼多

你有沒有一赴金鑾殿的衝動呢?

春日明媚,春光不可辜負

約上三五好友

共赴一場「皇權」之旅吧

- END -

拍賣時間

2018/04/26

14:00~15:00

正大明清古典傢具專場(上)

15:00~16:00

故宮木藝館收藏專場(中)

16:00~17:00

正大古典傢具精品專場(下)

17:00~18:00

正大古董珍玩專場

18:00~19:00

正大西洋傢具鐘錶專場

拍賣地點

南京狀元樓酒店

(南京市秦淮區狀元境9號)

預展時間

2018/03/23~2018/04/26

預展地點

江蘇雅然文化藝術中心

(南京市秦淮區江寧路1號4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這應該是現實版的「死神來了」,最後一個死法,那絕對是前無古人,估計也要後無來者了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