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攪動民國局勢15年,三造共和收復外蒙,卻死於非命鮮有人知!

此人攪動民國局勢15年,三造共和收復外蒙,卻死於非命鮮有人知!

原標題: 此人攪動民國局勢15年,三造共和收復外蒙,卻死於非命鮮有人知!


提起中國近代史上三造共和的牛人,很多朋友一定會想到段祺瑞。不過,段祺瑞能有這一番功績,卻要感謝他的心腹智囊徐樹錚。徐樹錚這個名字,一些不熟悉民國歷史的朋友可能並沒有聽過,而他也不曾出現在教科書之中。然而,作為段祺瑞的肱骨之臣,徐樹錚堪稱是攪動民國局勢的幕後之人,而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功績絕離不開徐樹錚,而後者更是收復外蒙古的首功之人。


(圖)北洋梟雄徐樹錚


一、三造共和的幕後功臣


徐樹錚出身於一個耕讀之家,年輕時曾經參加科舉考試,卻名落孫山。當時正逢甲午中日戰爭之時,很多有志青年都選擇投身軍旅,報效祖國,徐樹錚也是其中之一。1901年,徐樹錚北上來到了南京,打算投奔山東巡撫、統領新建陸軍的袁世凱。但是非常不巧,袁世凱正值母喪丁憂,結果徐樹錚未能如願。正當徐樹錚落魄與濟南之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見到了袁世凱的心腹段祺瑞。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段祺瑞聘請徐樹錚為記室,讓他做了自己的幕僚,而徐樹錚的軍政生涯也從此開始了。


1905年,段祺瑞將徐樹錚送到日本進行深造,徐樹錚先後在振武學校、陸軍士官學校進行學習。1910年,學成歸國的徐樹錚重回段祺瑞麾下,開始為其出謀劃策。

此時,正逢辛亥革命爆發,共和已是大勢所趨。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成為了南方的革命黨人想要拉攏和依靠的重要力量。袁世凱也順勢而為,決議逼迫清帝退位。作為袁世凱的心腹愛將,段祺瑞自然需要一馬當先,向朝廷表態。而起草擁護共和通電之人正是徐樹錚,而徐樹錚也以總參謀官的身份位列這份擁護共和通電的將領名單之中。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卻不滿足於國家和人民賦予他的榮耀和權力,還想過一把皇帝癮。段祺瑞多次勸阻袁世凱,曉之以厲害,卻未能成功。而袁世凱雖然並未記恨段祺瑞,卻把這股怨氣撒在了徐樹錚身上。在老袁看來,段祺瑞是自己多年心腹,又是自己的女婿,斷不會如此違逆自己,一定是受小人蒙蔽,而這個「小人」則非徐樹錚莫屬。不久後,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了「二十一條」,段祺瑞與徐樹錚也相繼免職。下野後的段、徐二人依然堅定的站在反袁的立場上,直到袁世凱復辟失敗,才有雙雙復出。


1917年,因為在一戰之中的立場問題,民國發生了第一次府院之爭。結果,趁著段祺瑞和黎元洪打的熱鬧,張勳卻趁機搞起了復辟。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舉動自然遭到了全國的一致討伐,段祺瑞也在馬廠誓師,出兵討逆,而徐樹錚則擔任段祺瑞討逆軍的參贊。不過,徐樹錚的工作卻不止於此,他還南下蚌埠、南京等地,遊說倪嗣沖、馮國璋等反對復辟,在全國軍民的合力討伐之下,張勳復辟很快便以失敗告終了。


此後,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功績重掌大權,而這每一次的行動都離不開徐樹錚在背後的謀劃。


(圖)徐樹錚出訪國外照片


二、攪動民國局勢的政客


段祺瑞重新成為民國總理後,馮國璋擔任了代理大總統。然而,段馮二人卻因為統一全國的路線不同,而在此掀起了府院之爭。然而,皖系軍閥的幹將傅良佐卻在湖南吃了敗仗,這讓段祺瑞「武力統一」的路線遭到了口誅筆伐,段祺瑞與徐樹錚則被迫相繼辭職。而此時,徐樹錚也開始展現其作為政客縱橫捭闔的手腕。


徐樹錚先是將直隸督軍曹錕拉攏過來,鼓動北方的各大軍閥南征;隨後,徐樹錚又慫恿奉系張作霖入關,並以此舉向馮國璋施壓。憑藉徐樹錚在各地軍閥間的遊走,「武力統一」的呼聲慢慢有重新高漲,馮國璋的親信王士珍不得不下台,而段祺瑞也得以再次出任總理。此後,徐樹錚以奉軍副司令的身份代行張作霖的職權,指揮奉軍南下作戰,甚至還遙控指揮浙閩聯軍進攻廣東,川陝地區的大小軍閥也在他的指揮下抵抗孫中山的護法軍。1918年,炮火連天的民國大地上,似乎哪裡都能看到徐樹錚的身影。


然而,就在南北軍閥打的不亦樂乎之時,徐樹錚還在忙活著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把段祺瑞推上總統之位。為此,徐樹錚在背景安福衚衕搞了一個「安福俱樂部」,實際上就是一個投機份子組成的政黨。一些所謂名流人士整天出入於安福俱樂部,徐樹錚會給他們透露一些消息,再給他們提供一定的資金,要求這些人在選舉中支持段祺瑞。1918年6月,在徐樹錚的操控下,安福系成功擊敗了梁啟超領導的「研究系」成為國會第一大黨。眼看段祺瑞就要一圓總統夢了,這邊的馮國璋也不是善茬。他開始挑動南方軍閥「反段」。兩相權衡之下,段、馮二人同時選擇下野,而由徐世昌擔任總統,但大權卻依然在段祺瑞手中。

國會選舉中,徐樹錚可為佔盡了風頭,而很多人在春風得意之時卻也總喜歡干一些出格的事情,徐樹錚也是如此。在國會選舉期間,徐樹錚順帶殺死了段祺瑞的政敵陸建章,而老陸可是馮玉祥老婆的舅舅。二人也因此結怨,這也為徐樹錚之死埋下了伏筆。



(圖)徐樹錚出訪義大利


三、收復外蒙古

就當徐樹錚在北京政界春風得意之時,南方的戰事卻不容樂觀。南北軍閥打來打去分不出勝負,彼此之間卻還私下勾結。而徐樹錚因為與奉系頭領楊宇霆勾結,遭到了張作霖的猜忌和斥責,他也不得不辭去奉軍副司令的職務。不久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和平成為人心所向,大總統徐世昌也開始鼓吹南北和解。在這種情勢下,「武力統一」的政策沒了市場,段、徐二人也不得不再次「隱退」。這對於習慣了宦海沉浮的段徐二人而言倒不算什麼,不過段祺瑞打著參加一戰名號建立起來的「參戰軍」就需要二人費心了。在南方軍閥看來,這隻裝備精良的部隊是段祺瑞武統政策的依仗,於是紛紛要求解散這支部隊。然而,徐樹錚還是有手段的,給參戰軍找了一個好去處——蒙古。


辛亥革命時,外蒙古在俄國的庇護下獨立,後來又取消獨立改為自治。然而,隨著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外蒙古的王公貴族們又打算撤銷自治。於是,北洋政府也打算因勢利導,收回外蒙古的主權。早在1912年,徐樹錚便開始留意外蒙古的問題了,因此,當機會來臨時,他也很好的利用了這個時局。1919年4月17日,徐樹錚提出《西北籌邊辦法大綱》,不僅主張撤治,更提出了使外蒙與內地一致的同化政策,國民政府遂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段祺瑞的心腹部隊參戰軍也改編為邊防軍。6月底,邊防軍的第三旅第七、第八兩個團陸續開赴邊境。


此時,外蒙古撤治已是箭在弦上,但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兩派圍繞撤治條件明爭暗鬥,國民政府駐外蒙的都護使陳毅夾在兩排中間,毫無作為,耗時持久卻只商議出了一個有條件撤治的「63條方案」,這顯然不符合中國的利益。11月1日,徐樹錚抵達庫倫,駁斥了陳毅倚重王公、忽視喇嘛的做法,決定快刀斬亂麻,擒賊先擒王。


由於當時的蘇俄已經無力控制外蒙,因此外蒙軍隊的戰鬥力非常孱弱,而手握段祺瑞精銳部隊的徐樹錚在武力上佔據壓倒性優勢,於是他也自然的選擇以武力威懾為主要手段。11月13日,徐樹錚帶領手下軍官,到時任外蒙「總理兼內務長」的上層喇嘛巴特瑪家中,下達最後通牒:「外蒙為國家領土,我為外蒙長官,有彈壓地方之責,不能坐視。請往告活佛,明日速應則已,不應當即拿解入京,聽政府發落。」在徐樹錚的震懾之下,巴特瑪連夜求見活佛,痛陳厲害,請求活佛准許撤治。但活佛卻不同意陳毅偏袒王公的63條善後條例。


第二天,徐樹錚向巴特瑪出示了改訂後的8條善後條例,要求先撤治再商議善後事宜。並威脅巴特瑪說:「寬限一日,夜晚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聽聞此言,巴特瑪嚇得戰戰兢兢,立即連夜召集外蒙的王公和喇嘛開會,商議撤治事宜,因畏懼徐樹錚一旅邊防軍,王公喇嘛們很痛快的同意了撤治的決議。11月22日,徐世昌發布大總統令,正式公布外蒙撤治。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徐樹錚便完成了收復外蒙古的偉業,這令全國人民都為之振奮,孫中山也讚許徐樹錚為「當代班超」,徐樹錚的聲望也達到了頂點。



(圖)徐樹錚與外蒙古公卿合照


四、被刺身亡


徐樹錚在外蒙立下大功,卻成為了直奉兩派的眼中釘。張作霖、曹錕、李純等通電公布徐樹錚的六大罪狀,要求段祺瑞罷免徐樹錚。段徐二人怒不可遏,遂發動對直奉兩系的戰爭,然而,段祺瑞一派之力終究難敵直奉兩派,段祺瑞與徐樹錚也被迫下野。然而,徐樹錚並不死心,他積極聯繫段祺瑞的舊部,又為段祺瑞與孫中山牽線搭橋,在兩次直奉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控制了北京政府,段祺瑞再次出山,擔任臨時執政。徐樹錚反對段祺瑞當這個傀儡,但是此時的段祺瑞已經身不由己了。於是,徐樹錚又暗中撮合張作霖和孫傳芳,讓兩派共同抵抗有赤化傾向的馮玉祥。


馮玉祥得知這個消息後怒火中燒,一時新仇舊恨湧上心頭,於是派人行刺徐樹錚。1925年12月30日凌晨,馮玉祥國民軍第五師師長張之江在廊坊截住了徐樹錚所乘列車,將其請入軍營,隨即槍殺了徐樹錚。這位攪動了中華民國政局15年的梟雄,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多年之前,袁世凱曾與旁人評論徐樹錚:「又錚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軌,可期遠到。但傲岸自是,開罪於人特多。」袁世凱這番評價可謂鞭辟入裡,似乎也印證了徐樹錚一生的命運。



(圖)徐樹錚墓


歡迎關注「孫博士侃歷史」,官方公眾號「fisher101990」,一同領略真實的歷史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博士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是怎樣神話列寧的?這種造神行為最後卻給自己留下惡名!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希特勒怒罵日本人太愚蠢?真相其實並非如此!

TAG:孫博士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