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恐怖 > 家風,是你留給孩子最寶貴的家產

家風,是你留給孩子最寶貴的家產

春節聚會的時候,地位最高的是孫子輩,爺爺奶奶年老體弱是一個很不受待見的群體,宴會結束,爺爺奶奶吃著殘羹冷炙。好多家庭不以為意,習以為常。

——現象

如果一個家族沒有最基本的尊老,敬老,孝道之說,沒有嚴格的家規,這個家族也不可能走太遠了,因為一個家族的文化根基——家風不在。

我回家經常聽到很多父母重功利教育,輕品德教育。

何為功利教育?一心想讓孩子做大官,發大財,讓自己有面子,而不首先讓孩子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然而越是家風正的家族,越是名門望族,越把子孫的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

因為他們知道,留給孩子最寶貴的不是家產,而是家風,家德。

在中國有個最「厲害」的家族,低調千年,然而他們卻改變了大半個中國。

提起這個家族成員的成績讓我們肅然起敬。這個家族近代出了100多個院士,任何一個行業都有精英所在,分布於世界五十多個國家。

它就是吳越錢氏家族。

自唐末歷五代,

又經北宋至南宋,400年間,

吳越錢氏封郡王、國公者二十餘人,

封侯拜相、入仕內閣者,將近百人。

除了位極人臣的,還出了,

許多著名文學家、藏書家、醫藥家。

宋朝皇帝讚譽:「忠孝盛大唯錢氏一族」。

著名詩人丨錢謙益

明代,出現了詩人錢謙益,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史學家丨錢大昕

到清朝,又出現了18世紀,

中國最為淵博和專精的學術大師錢大昕,

他被陳寅恪評價為:清代史家第一人。

而且名藏書家錢曾、學者錢塘、

書畫家錢灃等等,都是錢王后裔。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

孟子也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可錢氏家族徹底顛覆了人們的想像,

到近代,更是爆發,人才井噴。

據統計,當代國內外僅科學院院士以上的,錢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於世界五十多個國家。有人總結錢家出過: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

錢穆、錢鍾書、錢學森……

這些名字彪炳史冊,如雷貫耳,

可這些人,全都出自錢氏家族!

這相當恐怖,也令人疑惑,

為何錢氏能人才濟濟?

不少研究學者認為,

是因錢家有著不同常人的DNA。

可事實卻是因為,錢鏐的那一紙家訓!

錢家每一個孩子出生,全家都要誦讀《錢氏家訓》,這個家訓已經流傳了1000多年,迄今為止錢氏家族還遵從著祖訓。

家訓如下: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利在一時不謀也,利在萬世必謀之;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不可有愧於聖賢;子孫雖愚,詩書必讀,勤儉為本,忠厚傳家,乃能長久。

真正的好的教育,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是家風。

在錢氏家訓的開篇,就提到: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錢鏐認為,做人以立品為先,有才無德的人,是極其危險的。

錢鏐曾說「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所以,崇文倡教、讀書明理,是錢氏家族的重要家風,它強調的就是:讀書為第一等事,讀書子弟為第一等人。

為了讓家族中的窮苦孩子,也能讀得起書,家訓中規定: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於是從宋代開始,錢氏家族就族內相互扶攜,各地的錢家都設立義田、義莊……並明文規定其中一部分田產或盈利,必須作為教育經費。

無錫的「懷海義莊」就是個典範,其宗旨就是:

「救災周急、恤孤矜寡、排難解紛、興學育才」。族內凡鰥寡孤獨者,均能領到義莊錢糧;錢姓子弟不分貧富都能上學。

國學大師錢穆,就是在義莊資助下才得以上學的。他最著名的著作《中國文學史》,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全面的詳盡的講義,無人能出其右,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錢穆的親侄子錢偉長,同樣家境貧寒,讀不起書,在義莊的資助下,才完成學業,成為了中國的力學之父。1941年,他提出「板殼內稟理論」,愛因斯坦看後,這樣評價:「這位中國青年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問題。」他還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奇異攝動的理論,被國際上公認該領域的奠基人。

有人問錢偉長,為什麼錢氏家族,有很多成功的人才時,他調侃道:「我們錢家人喜歡讀書,書讀多了容易當官,當官的容易出名。」

錢偉長與錢穆

國學大師、著名教育家錢基博,自幼便喜好讀書,勤奮治學到,「於車塵馬足間,也總手執一卷」,以至於「生平讀書無一字滑過」。他博通經史子集四部,以集部之學見稱於世,有「集部之學,海內罕對」的美譽。大名鼎鼎的張謇贊其文章,「大江以北,未見其倫。」

而他的兒子,比他更出名。他的兒子,不是別人,正是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

錢基博和錢鍾書

他的《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他的《管錐編》堪稱是文學史的代表作。

眾人皆知錢鍾書有「照相機式的記憶」,有「百科全書式的大腦」,而錢鍾書的用功之勤,亦無人能比。除了大量閱讀之外,他還學習他的父親,無論看什麼書都必做筆記,一生都在純粹地做學問。

錢氏研究者曾說:「錢家人的家風都很正,學習的目的性非常的純潔,他們對讀書的熱愛,完全是對知識的追求和熱愛。

錢氏家訓中還寫了婚姻原則: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相比家世、財富,更看重配偶的教養和素質。讓人不禁感嘆,一千年前的錢氏家訓,居然觀念如此超前。而錢氏家族的配偶,大多德才兼備。

錢學森的妻子蔣英,就是一位賢惠的妻子,慈愛的母親,在錢學森苦悶時,始終相伴左右。

錢學森曾多次提及,「在我工作遇到困難而百思不得其解時,往往是蔣英的歌聲使我豁然開朗,得到啟示,我很有福氣。」

錢偉長的夫人孔祥瑛,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孫,清華大學高材生,曾任清華附中校長。他們兩人相濡以沫61年,在錢偉長最落魄的日子裡仍不離不棄。

一天,錢基博私自拆開了,楊絳寄給錢鍾書的信,信中寫道:「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親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終不受障礙。」錢基博不禁讚歎:「真是聰明人語。」之後,錢基博親自給楊絳回信,信中大大稱讚她的孝悌明理,且立即認可她和錢鍾書的戀愛關係。而婚後,錢鍾書更給了她最高的評價: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正是這樣的「優優聯姻」,使錢家基因不斷優化。

錢鍾書和楊絳

更令人佩服的,是錢氏家訓中的家國觀:「私見盡要剷除,公益概行提倡」,「利在一時故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早就1000多年前,錢氏家訓,就提出了作為社會人的擔當,實在令人汗顏。

不做蠅營狗苟的「小我」,要做利國利民的「大我」,弱則發奮圖強,強則振興中華,更成了錢氏子孫自覺背負千年的使命!

比如錢穆,即使到晚年,仍不忘教導子女:吃點苦沒有什麼,我希望你們,做好一個中國人,用功讀書做學問。

其實錢偉長是個嚴重偏科生,他英文成績0分,物理成績5分,但他以國文和歷史滿分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歷史系。可當看到中國因為沒有飛機,被日軍打得節節敗退時。他毅然選擇為救國換專業,去學習如何製造飛機大炮!

之前毫無物理基礎的他,以弱博強,發奮苦讀,在短短4年里,就完成了一般人8年才完成的學業,終成一代物理大師,實現科技報國之志。

中國近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他是一名五四先鋒,是他催成新文學的誕生並予以獎掖支持。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就是魯迅在他的敦促下創作的。

而他的兒子錢三強,沒有繼承他的衣缽從文,反而選擇了理科,他非但沒有失望,反而鼓勵兒子追求自己的興趣。

1937年,錢玄同染上重病,孝順的錢三強不忍離開父親,猶豫是否出國學習,沒想到錢玄同卻堅定地對他說:「你學的科學,將來對國家有用,你還是出國好好學習吧!」

後來,錢三強師從居里夫人,錢玄同又寫信激勵兒子:「你有了很好的指導老師,要努力攀登科學高峰,振興中華!」

正是在這樣父親的教導下,錢三強始終懷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他與妻子何澤慧在國外取得巨大成功後,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生活,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祖國,全身心投入到中國的原子彈事業中,成為了中國原子彈之父。

錢玄同與錢三強

當年錢學森赴美留學,他的父親錢均夫就根據錢氏家訓,專門為他寫了庭訓:「人,生當有品:如哲、如仁、如義、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兒此次西行,非其夙志,當青春然而歸,燦爛然而返!乃父告之」。

在二戰中後期,錢學森已是全美國乃至全世界,頂尖的空氣動力學專家。可他卻一心回祖國效力,美國得知後,多次阻撓,更將他軟禁,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甚至咆哮:「錢學森無論在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我寧可把這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回到中國!」

得知兒子被軟禁的消息,錢均夫給他寫信勉勵道:「吾兒對人生知之甚多,在此不必贅述。吾所囑者:人生難免波折,歲月蹉跎,全賴堅強意志。目的既定,便鍥而不捨地去追求;即使彎路重重,也要始終抱定自己的崇高理想。相信吾兒對科學事業的忠誠,對故國的忠誠,也相信吾兒,那中國人的靈魂永遠覺醒……」

之後歷經千辛萬苦,錢學森終於回到祖國大地,而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國防事業實現質的飛躍: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個個忠勇為國,代代皆是豪烈,錢氏家族不愧被稱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正是「錢氏家訓」的內容,影響了一代代錢王后人,也塑造了一批批錢氏傑出人才。

錢家,如此的豪門望族,

可他們傳承的卻從來不是錢,

而是寶貴的精神食糧。

家風正,民風淳,國家興。

真正的教育是身教重於言教,

一個家族家風才是立足之本,

因為家風家德是一個家族的根!

留給孩子最寶貴的不是家產,而是家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異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靈異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