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人才可以穿海青,千萬不要穿錯!一定要看

什麼人才可以穿海青,千萬不要穿錯!一定要看

回復『佛語』,送你一句開悟的話

海青,《佛光大辭典》解釋得非常全面,對於我們增廣見聞很有好處,今引用如下:

乃寬袍大袖之唐裝,為我國佛門緇素二眾禮佛時所穿之衣。又作大袍。系依黃袍之形式稍加修改而成;黃袍,乃隋代以後天子之袍服,衣袖寬闊,著之自在。又江蘇吳中之地每將廣袖之衣稱為海青;以僧袍之袖廣,故援引其名,稱為海青。此外,叢林中謂「海青」之名,乃取海貌之浩瀚深廣,能容萬物;取彼波浪之飄逸洒脫,自在無礙;取其色澤之青出於藍,代代更勝,意在鼓勵策進,不同凡俗。

佛教傳入中國,由於氣候、國情及實際需要等種種關係,原有之三衣不再適用,另制小褂、中褂、長褂及大袍。三衣僅於禮佛、誦經或集會時,披搭於大袍之外,並依實際情況僅擇一衣披搭。現今之海青顏色有二,一為黑色,乃一般緇素二眾禮佛時所穿;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袈裟;未受戒者,僅著海青,不得披搭袈裟。一為黃色,為一寺之方丈或法會中之主法者所穿,一般大眾不得穿著。

從上文可知,出家、在家二眾均可以穿著海青,因為這算是一種中國化的「禮服」。寺院在上殿、過堂時,比丘、沙彌、居士都能穿的就只有海青了,這樣保證了隊伍的莊嚴整齊。一大隊出家人、在家人排班走過迴廊到齋堂去過堂,衣袂飄飄、莊嚴肅穆,如雁陣行空,是有很強的感染力的。如冰蓮道人夏樹芳輯《名公法喜志》卷三記載:「程顥,字伯淳,洛陽人,神宗朝進士。以道學為己任,世稱明道先生……一日過定林寺,偶見眾僧入堂,周旋步武,威儀濟濟。一坐一起,並准清規。乃嘆曰:三代禮樂,盡在是矣。」

現在有的寺院大褂外直接搭衣,不穿海青,未免減弱了教化之功。這原本是持律的比丘,三衣不離身,故而作務時穿海青不方便,就直接大褂外搭袈裟。但是現在有的寺院的常住僧並不是三衣不離身,作務時並不穿袈裟,而上殿過堂卻便宜行事,直接在大褂外搭袈裟,缺乏那種「雁行」、「翼如」的莊嚴。

對於居士來說,在寺院參加活動穿海青好處多多。海青一罩,可以遮蔽花花綠綠或者不大得體的俗服。居士除了不能穿黃色海青之外,以黑色、咖啡色為宜。目前各個寺院規矩不同,海青顏色各異,大家不免入鄉隨俗。穿著海青的生活,兩手要「抄」起來,放在胸前,或結彌陀印。不能放下手臂,致使衣袖落地,更不能大搖大擺,搖晃雙臂。

不過,海青只能禮佛、誦經和參加佛教活動時穿著,日常生活中不能穿,這是需要注意的。可以準備這個布包或者專門的袋子,將不穿的海青收納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語禪學悟人生 的精彩文章:

身雖紅塵中 常生出離心
當你想要發脾氣的時候,記得念佛號

TAG:佛語禪學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