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汪精衛臨死為什麼大呼「我要回國」?

汪精衛臨死為什麼大呼「我要回國」?

汪精衛臨死為什麼大呼「我要回國」?

憂傷的童年

汪精衛原名汪兆銘,號精衛。他的父親是個不得志的讀書人,作為一個薪俸並不高的小幕僚卻要養活九個孩子,日子過得非常清苦。汪精衛十三四歲的時候父母相繼去世,他變成了沒有父母疼愛的孤兒,以後的日子裡,他跟著同父異母的哥哥一起生活。他的童年物質條件匱乏,心靈沉浸在憂傷之中。

汪家是世代的書香門第,祖父中過舉人,父親一直做幕僚,就連哥哥都是中舉之後做師爺。在這樣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家庭之中,汪精衛受到了很大的熏陶。

在「長兄如父、長嫂如母」的家庭中,汪精衛生活得很是拘束。再加上哥哥對他的要求十分嚴苛,他享受到的家庭歡樂寥寥可數。於是他從小便養成了懦弱自卑和優柔寡斷的性格。

汪精衛熟讀四書五經,中過秀才。之後由於家庭生活窘困不堪,只好到大官僚廣東水師提督李淮家裡當私塾先生。由於身份的特殊加上他的天生性格使然,這段經歷使得他變得更加馴服和軟弱。

直到1904年他留學日本之後,汪精衛的生活條件才慢慢好轉。1905年,他加入同盟會走上革命道路,自此才算擺脫過去的陰影融入上層社會。但幼年的經歷還是給他的性格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雖然他做出了許多傷害祖國人民感情的事情,但不能否認他對祖國還是有著很深的感情的。據說,1944年他客死日本,臨終還是喊著:「我要回國……」

汪精衛臨死為什麼大呼「我要回國」?

忠貞的愛情

同盟會成立之後,一時之間革命派的勢力大為增強。清政府在越來越大的不安困擾之下,開始向日本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取締同盟會學員的反政府活動。為兩國外交考慮,儘管日本政府中多數人更傾向於同情革命派的留學生,也不得不對留學生的活動開始限制,並於1907年初開始驅逐孫中山。

此時的汪精衛已經成為孫中山最信賴的親信之一。汪精衛跟隨孫中山來到越南和馬來西亞各地,在檳城結識了當地的華僑鉅賈陳耕基和他的女兒陳璧君。陳耕基非常支持孫中山的革命工作,經常為孫中山捐錢捐物。孫中山則派汪精衛定期為陳家贈送《民報》等革命刊物。

陳璧君非常喜歡閱讀《民報》,也從中了解了許多革命知識,於是她下定決心要投身革命。

在多次的見面之後兩人漸生好感,但並沒發展成為戀人。這其中有一層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兩人都分別有婚約在身。

陳璧君的父親為她挑選了一位門當戶對的華僑鉅賈的兒子定下婚約。可是這時的陳璧君受革命思想的影響已深。她一定要自己挑選未來的夫君,對自由婚姻充滿了憧憬。她與未婚夫談到革命事業的時候也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未婚夫是個很傳統的男人,他認為革命就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家相夫教子。由於兩人的思想差距越來越大,最終陳璧君選擇了退婚。

再來看汪精衛是如何為二人的婚姻之路剷平障礙的。

汪精衛臨死為什麼大呼「我要回國」?

由於汪精衛從小父母雙亡一直跟隨大哥一起生活。在他十五歲的時候便由大哥做主為他定下了一樁親事,女方姓劉。

汪精衛在日本參加革命之後,大哥經常來信斥責他,說他花著朝廷的錢出國留學,在國外乾的卻是背叛朝廷的事情,要他懸崖勒馬,回國繼續效忠清廷。

其實汪精衛心裡清楚,大哥並不是真心斥責他參加革命,只是怕國內的家眷會受到牽連。於是他寫信給大哥,表明要跟家族斷絕關係,解除婚約。

至此,二人才真正的成為「君未娶妾未嫁。」

解除婚約之後的陳璧君執意參加了革命,逐漸熟悉之後,陳璧君對汪精衛漸漸傾心。

當時年輕的革命家們,不少都過著吃喝嫖賭樣樣精的生活,只有汪精衛將「革命家不結婚」的話時常掛在嘴邊,而且一直過著清教徒一般的生活。可是沒想到他越是這樣,陳璧君對他的愛意越是深。

汪精衛在愛情上真算得上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辛亥革命勝利以後,他終於和革命戰友陳璧君結為夫婦,並舉辦了盛大的婚禮。而且婚後也嚴守一夫一妻的準則,從未有過外遇或是任何的桃色新聞。在當時的革命家中,汪精衛可算得上是「痴情第一人。」

汪精衛臨死為什麼大呼「我要回國」?

不安分的文人

除了政治上的身份,汪精衛另一個身份是詩人。不同的是,他在詩詞上的成就遠遠比政治上取得的成就要大得多。

早年,在參加同盟會的時候,他經常會在《民報》上發表一些文筆犀利的革命文章。深得孫中山先生的欣賞。著名的《總理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其實是由汪精衛代筆的,孫中山未作一字添改。

汪精衛留下的詩中最早的要數他十四歲時候做的《重九游西石岩》:「笑將遠響答清吟,葉在欹巾酒在襟。天淡雲霞自明媚,林空岩壑更深沉。茱萸棖觸思親感,碑版勾留考古心。咫尺名山時入夢,偶逢佳節得登臨。」此時人雖小,但文章卻做得字正腔圓,情景和諧。他的才華已經初露頭角。

汪精衛身故之後,大家對他的評價也分為兩個方面。正面的評價主要側重於在他統治的日佔區人民生活還算穩定,並且因為他對日本政府的求和才使得日本沒有一鼓作氣地攻打重慶和延安。這為日後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共同反攻爭取了時間。

而負面的評價主要是來自於他對日本的求和,這對日本的侵略活動起到了配合作用,他的雜牌軍協同日本軍隊的清剿使得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他的投敵賣國也為他戴上了永遠都摘不掉的「漢奸」和「賣國賊」的帽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孫權晚年究竟幹了哪些不得人心的事?
楊貴妃為大唐GDP作了重要貢獻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