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匡胤趙光義,誰是宋軍變弱的核心推手?

趙匡胤趙光義,誰是宋軍變弱的核心推手?

押沙龍

趙匡胤剝奪了藩鎮的地方權力,割裂了禁軍的管理體系,切斷了將軍和士卒的聯繫,又將文官放置在武將之上,終於解決了困擾中國上百年的大問題。它的成果是非凡的,宋朝政治高度穩定,經濟非常繁榮,文化極其昌明。但反過來說,高效的軍事體系就是需要地方上的靈活反應能力,需要作戰上的一元化領導,需要將軍和士兵的緊密聯繫,需要一種尚武好戰的文化氛圍。而趙匡胤的這些制度安排,幾乎都是以犧牲軍事效率為代價的。

那宋初的軍事實力到底如何呢?其實還不算差。很多制度的弱點是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反映出來的,宋軍的戰鬥力並沒有馬上受到影響,而後周留給趙匡胤的軍隊,本來就相當強大。

整個五代時期,中原王朝的軍力都不弱。比如後唐主力軍和後梁纏鬥,在北邊還能抵抗住遼國的進攻。後晉也曾多次擊敗遼國,最後雖被遼國滅亡,也不是因為戰鬥力不足,而是內部叛變導致。後周柴榮更是北伐遼國,收復三關,打得相當漂亮。趙匡胤的軍隊當然也不弱,而且他堅持「先南後北」,並沒有和強敵遼國正面交手,所以軍事上的弱點即便已經存在,也沒有真正暴露。

趙匡胤趙光義,誰是宋軍變弱的核心推手?

《免胄圖》卷(局部),北宋,李公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時期武將的裝備情況

暴露出來是在宋太宗趙光義時代。他和哥哥趙匡胤不同,趙匡胤雖然在制度框架上削弱了軍事系統,但他是個優秀的軍人,處理具體軍事問題終究有分寸。比如他雖然推行了「更戍制」,但很少更換邊將,讓他們長期駐守同一個地方,還享有相當的財政自由。

趙匡胤也很少對前線軍事指手畫腳,「所用之將專而不疑」。但是趙光義不一樣,他做了一系列哥哥出於理性常識沒敢做的事。趙光義頻繁更換邊將,設置監軍,對武將的猜忌比哥哥更嚴重。而且他還有一個幻覺,就是認為自己是傑出的軍事家,兼通文武,手下的將領都不如他。

趙光義非要御駕親征,收復幽燕,結果在高粱河戰役中慘敗,身中三箭,乘驢車而逃。吃了這一次虧,趙光義的肉身就不再御駕親征了,但在精神上還要御駕親征。

以後宋軍作戰時,趙光義經常不設最高指揮官,將軍們互不隸屬。那麼誰是最高指揮官呢?當然是在大後方的軍事家趙光義。他會諄諄教導將領們交戰後如何設埋伏,如何搞夾擊,還經常賜「陣圖」,要求將軍們按照陣圖排兵布陣。宋朝以步兵為主,面對騎兵擺成穩定的陣列,這個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哪有出發前就決定陣型的道理?只有《三國演義》那種小說,才會讓諸葛亮給出征的大將弄個妙計錦囊,現實戰爭怎麼能這麼搞?趙光義的部署經常執行不通。

在滿城之戰中,將軍們逼急了,決定不按皇上的陣圖作戰,監軍李繼隆激動地說:「違詔之罪,繼隆獨當之!」結果打贏了。趙光義後來也賞賜了這些將領,但估計心裡頭還是不夠歡喜的。

趙匡胤趙光義,誰是宋軍變弱的核心推手?

《大駕鹵簿圖書》(局部),畫面右側為導駕儀仗隊,左側為十二面龍旗

趙匡胤趙光義,誰是宋軍變弱的核心推手?

《大駕鹵簿圖書》(局部),著具裝的北宋重騎兵

趙光義最得意的一張陣圖是他御制的「平戎萬全陣」,又大又對稱,畫在圖上非常好看,但不知道是不是將軍們沒領會陣圖的精髓,反正戎最後也沒平掉。宋太宗剛上台的時候,一心要收復燕雲,到了晚年,燕雲之地註定收不回來了,面對遼國也被迫採取守勢。都這時候了,趙光義還在吹:「朕每出攻伐,意頗精密,將兵之人丁寧喻之,不聽者多至敗事。」順便說一句,這種遙控指揮的辦法,包括御賜陣圖,在宋太宗死後還延續了好幾代,給遼國和西夏的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種兒戲般的作戰方式,其實反映了一種深刻的心理變化。宋朝的皇帝和大臣傾向於把戰爭看成一種程序化的,甚至書面化的東西,他們用沙盤代替沙場,用後方的規劃代替現場的判斷,骨子裡是否認將領們的自主能動性,貶低軍事的技術複雜性,拒絕武將們的不可替代性。這種心理最終在幾十年後產生了文官帶兵的風氣。

趙匡胤趙光義,誰是宋軍變弱的核心推手?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武士佣石雕,高31.2厘米,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制定的制度規劃,決定了宋朝未來的軍隊狀況,它註定是一個條塊分割、體系複雜、指揮紊亂、不被信任的武裝力量。它忠誠、穩定、老實,但是戰鬥力偏弱。

但是,我們無法全盤否定這套體制。我們可以拿宋朝和唐朝做個對比,唐朝軍事機器強大而靈活,給了邊鎮很大的主動性,但卻尾大不掉,導致了安史之亂,此後再也沒能改變藩鎮割據的局面。宋朝軍事機器效率低下,高度僵化,最終釀成了靖康之變的慘禍,但是它的軍隊從未變成私人武裝,從未失去對中央政府的忠誠,南宋就是靠著這種忠誠在一片廢墟上建立了起來。

趙匡胤趙光義,誰是宋軍變弱的核心推手?

宋、遼全圖

趙匡胤對軍事機器的弱化,背後是他深深的恐懼,而這種恐懼絕不是沒有道理,只是他用挖掘另一個陷阱的方式來躲避原來的陷阱。我們會批評這種行為不明智,但這無非是我們的後見之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朝鮮冷麵來自朝鮮嗎?為什麼延吉的冷麵特別有名?
最富有太監劉瑾是如何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救下「八虎」的?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