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醫治未病 下醫治已病

上醫治未病 下醫治已病

「治未病」是中醫的健康觀,是古代醫家幾千年來在預防和治服瘟疫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科學思想,是中醫學奉獻給人類的健康醫學模式。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衣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中醫歷來防重於治。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你玩遊戲時,別人在熬夜加班趕項目;

你澆花施肥時,別人在賣命拼酒陪客戶;

你晚上欣賞那株暫開的曇花時,別人在廢寢忘食的工作;

你跟朋友去山裡採集植物時,別人在通宵做商業計劃書。

這就是別人三十多歲猝死在工作崗位上而你皮膚好氣色好精神好的原因。

園藝療法概念的最早起源在1699年,一位名叫李那托·麥加的人在《英國庭園》中對園藝的治療效果記述道:在閑暇時,您不妨在庭園中挖挖坑,靜坐一會,拔拔草,這會使您永葆身心健康,這樣的好方法除此之外別無它途。

1.活動(Movement)的成分

身體運動(全身、上肢和手,下肢的運動,筋骨與關節可動部位,協調性) ,刺激感覺(觸覺、視覺、聽覺、平衡感、溫冷覺、味覺、嗅覺等)。

2.注意力集中(Intention)的成分

注意力集中,智慧(經驗)積累,加深理解力。

3.生命(Life)的成分

季節的變化,生長周期的變化,生命力的增強。

4.抑制(Keeping)的成分

適度的疲勞,增加體力與促進心臟機能,時間的有效利用,人們之間的交流。

在一個快時代,怎樣才能讓焦急的心情慢下來?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心態。我們總是因爲步履匆匆,才顧不上欣賞沿途那麼美麗的風景,看碧水藍天,總是追求吃快餐、乘快車、收快遞、快發財、快掙錢、住快捷酒店,讓自己身心交瘁,疲憊不堪。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劉聰慧說:「當下,急於求成之風蔓延,一味求快讓人緊張、焦慮,産生不安全感,甚至出現心理障礙,這就更加凸顯出『慢』的重要性。

」讓心理狀態「慢」下來,等等自己的思緒,等等自己的靈魂,等等自己前行力量的積累,然後,再按照客觀規律「一步一個腳印兒地走」,慢慢地「起飛」,反而會事半功倍。

南京某資産管理公司財富事業部員工古忻說:「以前急於求成,想快點積累財富,身心俱疲。一年忙到頭,現在想調整一下狀態。」於是,在臨近年底時,古忻才想起喝茶養花緩解情緒,讓心逐漸地安靜下來。

一枝花,一杯茶

守一簾清碧

一凈幾,一明窗

守一道秋陽

不慕歲月繁華

容我空蕩言歡

窗外的清風明月

便是你奢侈的風雅

素手品茶,輕話歲月

淡許時光,淺笑依然

素心,清居

流年,甚好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每一次綿綿細雨過後

總是能在牆角

或是水缸里看見嫩綠色的青苔

它們努力向上伸著腦袋

向著陽光

張著笑臉

水潤萬物

青苔因此而生

於是苔與水便有一種莫名的聯繫

那說不清

道不明

便成了禪意

有人說:「都說出名要趁早,或許這沒什麼錯。但一味求快,難免浮躁,難出精品,慢工才能出細活。」「太快了,就容易出問題;太焦慮,就容易抑鬱。」

「快」和「慢」,就像硬幣的兩面。「慢」調整狀態,「快」更有效率;「慢」意味著積澱,讓之後的「快」目標明確。

END

和丫丫一起玩花草出品版權所有 可以轉發 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型盆景 的精彩文章:

叢林盆景@我是一棵樹,家是一片林
想濃縮財富么?來吧,少澆一升水就讓你回到解放前

TAG:微型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