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桃色緋聞為何讓張學良和蔣介石在「九一八」一起被黑

桃色緋聞為何讓張學良和蔣介石在「九一八」一起被黑

少帥張學良、電影皇后胡蝶與國民黨元老馬君武本來是毫不相干的三個人,但一場文墨官司卻把他們三人的名字聯繫到一起,以至於幾十年後,當事件的主人公一一作古,坊間仍不乏以訛傳訛的各種版本,在各種觀點的背後,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1931年11月20日,上海《時事新報》登出了一篇《哀瀋陽》的七絕二首。詩曰: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當行。

溫柔鄉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瀋陽。

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

瀋陽已陷休回顧,更抱阿嬌舞幾回。

作者是時任廣西大學校長的馬君武,兩個月前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捍衛發動九一八事變,日寇幾乎兵不血刃,佔領東三省全境。不難看出,此詩將矛頭直指時任東北軍統帥的張學良,斥責他在"九一八"日本關東軍入侵之時不顧民族安危只知風流快活,終至國土淪陷。

詩中所說的趙四,按時髦的說法乃張的小蜜或曰二奶趙一荻;朱五,是做過北洋國務總理的朱啟鈐的膝下千金朱湄筠;胡蝶,更是當時蜚聲上海灘的當紅"影后"。國難當頭,作為肩負守土之責的封疆大吏,竟淫樂不止坐擁又抱?當中指名道姓,言之鑿鑿,一經刊發,即洛陽紙貴,國人聞之無不同仇敵愾。因了這首詩的廣為流傳,也更坐實了張學良"不抵抗將軍"之惡名。事後作者不無驕傲的說此詩堪稱是民國版的《圓圓曲》。

一個不抵抗將軍被一個愛國文人詬病,最後招致國人的唾罵!然而晚年的張學良提及此事,卻一直耿耿於懷?甚至對歷史學家唐德剛表示這首詩最令他痛恨……..

要弄清事情的原委,恐怕還要先釐清兩個問題,其一:九一八事變當天,這個權傾一時的"太子黨"、"官二代"究竟在哪?其二:不抵抗的命令是出自張學良之口,還是他在替別人背黑鍋?

據張學良的弟弟張學銘回憶,當時張學良因傷寒症住協和醫院已久,心情煩悶。九一八事變當晚,因病情有所好轉,且為了招待宋哲元等將領,便離院趕至中和戲院觀看梅劇《宇宙鋒》,隨行人員有護士、警衛等,因此他定了3個包廂。

提供在場證明的還有梅蘭芳的夫人福芝芳,九一八事變當晚,梅蘭芳的確在中和戲院上演全本《宇宙鋒》,她是在長安街的平安電影院看完一場電影后才趕到中和戲院去的。在戲院,她看見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坐在一間包廂里看戲。

況且歷史也證明,九一八事變發生時,胡蝶正在天津,一周後才為拍電影《自由之花》抵達北平。稍有嫌疑的是朱五與趙四兩人,但據張學良自己晚年口述,跟朱五小姐他連一句玩笑都未開過。至於趙四,兩人早在1926年便相識了,至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二人相處日久,即便親密廝守,也不應再作香艷故事來看。

話說回頭,如此多的證據顯示馬君武的詩完全是烏龍爆料,但為何全國民眾已經不由分說,認定了張學良就是個貪生怕死的好色將軍?

讓我們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一探究竟………

九·一八"事變爆發之時,張身兼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北平行營主任,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席、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國民黨東北黨務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此時張不但有掌控生殺大權的"東北王"之譽,而且所有東北、華北各省(遼、吉、黑、熱、冀、察、晉、綏)的軍事,均受張學良節制,設在北平的"陸海空軍副司令部為最高機關之一",這是張學良一生權勢的頂峰。但面對日軍的進攻挑釁,東北幾十萬大軍一槍未放就丟了東北三省一百三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導致三千萬東北同胞在日軍的鐵蹄下過起了亡國奴生活。

就在輿論喧騰,世人對張學良皆曰可殺的歷史性時刻,馬君武此詩一出,正好服膺了全國輿論對張學良不抵抗行動的不滿呼聲,所以不管你小六子到底摟沒摟過朱五小姐、抱沒抱過影后蝴蝶,甭管提供什麼不在場證明,也難逃被人冠上生活糜爛、怕死好色將軍的惡名。

但把屎盆子都扣在張學良身上似乎也有失公允, 在後來的諸多的論著中,或曰國民黨政府最高當局在事變前"嚴令張學良所部東北軍不作任何抵抗",事變發生時,蔣介石又令"東北軍絕對不抵抗"。類似說法可謂洋洋大觀,不一而足。

但史料顯示, 9月18日這天,蔣氏攜周佛海等乘"永綏"號軍艦離京赴江西督"剿"紅軍。結合顧維鈞與張學良副司令行營秘書處機要室主任洪鈁等人的回憶,張學良是19日才致電南京報告瀋陽事變情況的。也就是說,南京國民政府中央得知瀋陽事變的消息,不是事變當晚的18日,而是第二天的19日,這一事實亦可從國民黨中央臨時會議的記錄和邵元沖日記等得到證明。19日晚,在南京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召開臨時會議,決定"電請蔣主席回京"。由此可見,早年間對於蔣介石下令張學良不抵抗的說話似乎也難站住腳。

其實,對於"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主義"之真相,一生號稱敢作敢為的張學良晚年曾多次談及。他直言不諱地反覆說明,事變時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國民政府中央。但其日後寄望國聯調停,不希望擴大爭端的做法確實某種程度上也秉承了當時國府普遍瀰漫的對日抗戰的悲觀情緒乃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綜上所述,張學良風流是真,說其918事變發生時隱忍退讓也不假,但如馬君武所言只為了幾個名媛佳麗就讓大好河山拱手送人就純屬子虛烏有了。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發表後的第二天,胡蝶就在報紙上發表《胡蝶闢謠》,她當晚根本就不在北京,如何能和少帥共舞?現在我們也知道,不僅事變當晚,這兩人一輩子到死都從來沒有見過面。此外,她的東家明星公司的張石川等人也紛紛在報上為胡蝶作不在場證明。但是群情激奮的中國人民需要一個發泄口,儘管胡蝶出來闢謠,卻平息不了輿論,大家都將信將疑,自此立下了一段民國史上著名的桃色緋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喜歡吃辣椒?你對川菜了解多少?
日本與美國無能為力的重大工程,出高價求中國幫忙修建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