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過完了,娃的壓歲錢你準備怎麼辦?

年過完了,娃的壓歲錢你準備怎麼辦?

老大三歲以後我開始認真考慮壓歲錢的處置問題。

三歲前很簡單,小生物們對紅包的興趣遠遠大於裡面的鈔票。「我有紅包!」就是字面意思,她有一個紅色的信封,每天特別開心地掏出來看上面的各種圖案和金粉,花半天比較哪個紅包更漂亮。錢掏出來,問:「這是什麼?」你只需要平靜地回答:「這是錢。」然後她就把錢一扔,繼續玩紅包。

再往後,就算知道了錢能買東西,還是很好糊弄。你拿硬幣可以換幾張百元大鈔。她很開心地把硬幣在地上滾來滾去。你要是告訴她:「這個兩毛五能買兩根棒棒糖。」那不得了,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好像你給了她全世界。

但三歲以後,就真的不大好糊弄了。美國的孩子普遍比國內晚熟,雖然她那時對錢仍沒有概念,但是對「物權」有了概念。過完元宵節再把紅包沒收,她就會奇怪地問:「這不是給我的紅包么?」只好騙她:「媽媽幫你存起來,以後上大學用。」

現在流行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財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當媽的責任感都是在比較當中建立的,於是我決定也給娃一點基礎的財商教育。

於是娃五歲開始,我決定先讓娃有「財務責任」意識,首先要學會量入為出。

很多年前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第一堂財務課叫「人要有存款」,讓當時年少的我下巴掉下來——還有人不存錢吃光用光的么?後來到美國一看,真有,還是普遍生活狀況。各種專欄作家一遍一遍說,存款要保證有三個月到半年的生活費,巴拉巴拉。美國人的工資兩周發一次,估計跟太不會規劃不會過日子也很有關係。不過話說回來,老阿姨現在回國一看,小年輕們每個月幾千工資,iphone都換最新款出國旅遊一次不落,各種貸款花唄,可見我們農耕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城市化過程中也有沒落的可能。

於是那次過完年,我留了200美刀給老大——「這些錢給你用一年,以後你所有小朋友過生日要送禮物,你自己要買爸媽不給買的玩具,就花這錢。」五歲的小孩社交生活也很豐富。班上小朋友三天兩頭生日派對,然後禮物基本都在20到30刀,我心裡盤算,估計還不一定夠。

但沒想到娃很認真。從此後,再有小朋友生日派對的請柬來,她就說——「我們不去了吧。」我的臉立刻抽筋,那不是你的好朋友么?為什麼?人家媽媽把請柬給我我都答應人家了啊!好說歹說分析了人情世故,她去超市指著一個五塊錢的禮物,一臉認真:「就買這個吧!」

我的內心很崩潰,但裝得模範媽媽那樣問:「你的錢不花,都準備給自己買什麼玩具呢?」人家扭捏一笑:「不買,太貴了,我讓聖誕老人給我買。」「那你還有200塊呢?」「我存起來,」老大想了想再補充,「你不是說要大學再用么?」

這三年來,我一直在反思,自己這麼做到底對不對。作為出身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我從小學開始,就沒有零花錢而是要統籌規劃壓歲錢。教師節給老師的禮物、自己買零食貼紙、同學過生日買禮物,從小學會怎麼安排自己的消費,一直以為這是很好的方法。但看著一毛不拔的老大,覺得這種方式不大適合葛朗台性質的小孩。

直到老二也五歲了。

今年過年老二收了400塊的壓歲錢。收完後的一個周末,她吵著嚷著要出去吃飯:「我要去外面吃!」隊友調戲她:「你出錢啊?」「我出錢!」她底氣很足。

「我們家5個人,吃一頓要100多塊呢,」我很詫異。「我有400塊,400塊!」她舉起四個手指頭給我看。「那你不是要用一年么,」我的臉又抽筋了,「你這樣吃幾頓飯就沒有了啊!」

老二很認真:「錢用了還會再有的啊!」

我很崩潰:「為什麼還會再有?」

「你去超市,你給他們錢,他們也會給你錢的啊!」

我被這個論述驚呆了。在開車的隊友仔細品味後,問:「她是不是說,店員會找零?」我點頭,然後兩個人都為這個驚人的理論陷入了沉默。

後來我發現,老二這種經濟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瀰漫在方方面面。比如,自從她看到我發了一次微信紅包,就三天兩頭給別人發紅包。有一次非要用我手機給隊友發388塊,我說:「少發點少發點。」不情不願去了最後一位,發了38塊。然後隊友很識相,回了一個100塊的紅包。

這下不得了,她要給我每個微信聯繫人都發100塊紅包。我死命搶回手機,她哭天搶地——

「他們會還給你的呀,會還給你的!你發給他們100他們會回你300塊的。真的,媽媽,你要相信我!你剛才給爸爸發了30,他就還了你100塊。」

晚上我很憂愁地問隊友:你說,你小女兒以後是不是特別容易上傳銷組織的當?

隊友想了想:你要從好的方面想,說不定她自己去做傳銷了呢?給人推銷什麼理財產品投資幣?

我惡狠狠瞪他一眼:那是要坐牢的!

老大就不會犯這種錯誤。隊友鮮格格對她顯擺了一下2017年美股的漲幅,然後伸出右手:怎麼樣,要不要拿壓歲錢入股,爸爸幫你炒股票。

看到金牛座的遲疑,隊友繼續說:錢存在那裡沒用的,錢有time value,會通貨膨脹的。

老大問:通貨膨脹是什麼?

聽了十幾分鐘的解釋,老大繼續問:那股票是什麼?為什麼會漲?

隊友自恃讀了個MBA,但一跟我講創業經濟,我就給他進行破產法普法,搞得他一直覺得自己英雄錯付。現在終於有人高興聽他講座,興緻勃勃講了二十分鐘。

老大一臉疑惑:那股票不會輸錢么?

隊友一拍桌子:風險和收益是一致的啊!有風險才能賺錢!

老大咬咬牙,回了房間,半天,顫顫巍巍遞了20塊錢出來。

我在隊友「你拿20塊錢炒股」的大呼小叫里笑疼肚子。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哪怕同樣的爸媽生出來,有的就是風險規避龜毛謹慎,有的就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氣魄。我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人生,讓她們從小就把錢花得對,但到底怎樣才是對呢?

因材施教四個字,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挑戰啊。

圖片來自網路,與文章內容無關

繼續給自己第一本小說集打個廣告

——《人間故事》,有漏皆苦,而人間有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皮媽的夜航船 的精彩文章:

國寶銀行案:我們從未離開唐人街

TAG:虎皮媽的夜航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