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誰把我的寶馬畫成這樣?

是誰把我的寶馬畫成這樣?

是誰把我的寶馬畫成這樣?

利希滕斯坦:「我畫的..」

利希滕斯坦設計這款車說:「我希望自己描繪的線條可以成為汽車的賽道,為車輛指引前進的方向。」

羅伊·利希滕斯坦這個名字許多人或許未曾聽過,但是如果看過一些美術史的書籍(通常是在最後幾頁)就會對這位藝術家的作品感到非常眼熟。(因為他的畫乍一看就是美式漫畫)

Kiss II

利希滕斯坦出生於1923年,是美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以下我們簡稱他為斯坦哥。(不是郭達·斯坦森)

In the Car

作為波普藝術的代表藝術家,斯坦哥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漫畫和廣告風格結合的繪畫,借用當時大眾文化與媒體的意象,斯坦哥用標誌性色調和標誌性大圓點的手法來表現「美國人的生活哲學」。

Big Painting No. 6

斯坦哥說:我試著利用一個濫俗的主題,再重新組織它的形式,使它變得不朽。這兩者的差別也許不大,但卻極其重要。(許多畫家找不到自己的主題然後就見啥畫啥,成名以後就說這種話…)

Torpedo...Los!

斯坦哥說:「系統的感知,就是藝術的一切。」意思是說藝術家憑藉自己的感知能力,在生活中意識到藝術潛能的存在,最後經過「移置」創作出新的作品。這句話蘊含著波普藝術內涵的同時,也是我們理解利希滕斯坦藝術作品精神的一個切入點。(那句經典老話:藝術源自生活,沒有生活的藝術家創作不出好作品…)

Happy Tears

斯坦哥以平淡無奇的連環漫畫為基本題材,用丙烯顏料將它們複製放大,通過極為有限的平塗色塊和準確結實的黑色線描將它們忠實地描繪在畫布上,甚至連廉價彩色印刷工藝中的網點都被不厭其煩地複製了出來。(這一點我十分佩服斯坦哥,畢竟能這種膽量不是人人都能有。)

Ohhh...Alright...

斯坦哥在美國社會上有如此的一個美譽——「美國波普藝術家之父」。(這個就厲害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獲得XX之父這種稱號的)在此過程中,斯坦哥對西方一些繪畫大師的作品進行大規模的抽象變形,如畢加索、萊熱、莫奈、馬蒂斯等。由於這樣的藝術創作形式,斯坦哥成了一個備受爭議的波普藝術家。(其實很多藝術家都有在前人的基礎上再創作,斯奈認為能夠變得好也是一種本事)

I Can See the Whole Room...and There"s Nobody in It!

藝術評論家多爾蒂曾經在《時代雜誌》上撰文,將斯坦哥描繪成「美國最差的藝術家之一」,把他的繪畫作品形容成「藝術界中一文不值的挪用品」。科茲洛夫也在其發表於《國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認為:「利希滕斯坦的繪畫作品無知、惡劣、趕時髦、令人噁心——是目前最轟動一時的事物。」但是思想性的文字在事實面前會變得毫無說服力,也許正是由於外界的爭議,才會引起社會對他如此的關注。(可見想要轟動必須整出點兒爭議…人們都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大家公認好的反而沒啥勁兒)

Sleeping Girl

上世紀70年代時,一個叫克老斯哈爾的保險商購買了斯坦哥60餘件作品,當時沒有一幅價格超過1000美元,到1976年時,這批作品的售價已經達到600萬美元。而在《福布斯》雜誌公布2005年最貴的10件藝術品中,斯坦哥創作於1963年的《汽車裡》名列第九。作品的價格只是一個數字,但是價格的高低,在不考慮社會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至少也是衡量藝術價值的標尺之一。(好一個逆襲的藝術家勵志故事)

Woman with Flowered Hat(這幅根據畢加索的畫創作的)

Lichtenstein"s Bedroom at Arles(這幅根據梵高的畫創作的,難怪有評論家看不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W漫畫 的精彩文章:

TAG:HW漫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