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說參同契-身心徹底轉變

我說參同契-身心徹底轉變

「方得變種性為真性」,什麼是「種性」呢?他引用了佛學的名稱,譬如煙灰缸是玻璃做的,有玻璃的性,毛巾是棉紗做的,有棉紗的性。人也是各人個性不同,這個不同的個性叫做種性,是前世帶來的種性。明心見性是把種性完全凈化了,然後才到達真性的境界。真性就是本來的清凈自性,所以說「化識神為元神」。「識神」兩個字從佛學變過來的,「元神」是道家名詞。佛學的唯識學把心性分成八個識,所謂思想是第六意識,所以你想把後天的思想空了完全清凈,做不到,必須要到達「鉛盡汞干」這一步,「方得變種性為真性」,經過變化才能把後天的「識神」變成先天的「元神」。

「陰滓盡除,則屍氣滅而命根猝斷。陽神成象,則凡體死而魂魄俱空。」到這個境界講得很明白了,這五陰境界「陰滓盡」,成為純陽的境界。「屍氣滅」,肉體上的屍氣沒有了,我們出的汗和口腔一切的味道,都是屍體的氣味。不過現在我們沒有死叫做活死人,我們活一百年就是一百年在等死。屍體凈化了,身上的所謂寄生的三屍蟲也沒有了。所以到這個時候,身心的五陰滓子就乾淨了。後天的命根「猝斷」,一下子斷了,斷了不是沒有命了,是後天生死的這個命根斷了。

「陽神成象」,成為純陽之體,這個「陽神」不是道書上畫的,出來一個嬰兒,那是想像的境界,實際上那還是獨影境界。你們看《楞嚴經》就知道,叫做「法塵分別影事」,是一個意識投影,沒有思想。因為人有我相我見,這個我相我見在清凈的時候的一種投影,叫做陰神。

那麼「陽神」是什麼東西呢?是不是身外有身呢?可以有,但是真正的陽神不一定有身。這一步工夫要到時候才知道,現在只告訴大家一句,不一定有身,也可以有身。道家一句話形容,「散而為炁,聚而成形」。一念要它有身就有身,要它空就空,所以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到這個境界才是「陽神成象」。「則凡體死」,於是我們凡夫的這個身心性命死了,「魂魄俱空」,凡夫生命的魂魄都空了,也就是心理精神的靈魂,與肉體四大的精力的魄空了。

「故曰,」,修道到達這個境界時,智慧不夠、定力不夠、魄力不夠的人,就有「氣索」之象,好像自己斷了氣要死了,自己都嚇住了。所以如果不是真正有道之士,往往在這裡失敗了,這個是「氣索命將絕」。所以有時候覺得是入定,其實是昏沉;有時覺得空,有時覺得像是死亡,其中的界限,陰陽之差別就在於智能的抉擇。「體死亡魂魄」,這個肉體凡軀空掉了,魂魄在交換。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我們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說逍遙
南懷瑾老師身穿中式長袍,手裡拿一根拐棍,跟在行李車的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