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代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為何那麼多?歷史學家:從這幾點分析

明代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為何那麼多?歷史學家:從這幾點分析

明代的農民起義,在明末的時候出現的比較多,就其中的原因來講應該也是多方面的。

自萬曆四十六年(1618)開始,為解決對後金作戰的軍費,明王朝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加派賦稅,平均每畝加征銀九厘,稱為「遼餉」。實際上文官武將大肆貪污,加派所得多入私囊,不足而復行加派,形成惡性循環。思宗提高「遼餉」至每畝一分二厘,後來又因鎮壓農民起義而加征「剿餉」、「練餉」,合稱「三餉」。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加之天災等自然因素。明末農民起義就在天啟七年(1627年)最初爆發於土地貧瘠、天災嚴重的陝西,隨後波及山西,形成多支部隊,推舉盟主,協同作戰。崇禎六年(1633)冬,農民軍在盟主「闖王」高迎祥率領下衝破明軍包圍圈,進入河南,發展到十三家七十二營。

到了崇禎八年(1635)正月,明朝政府命洪承疇出陝西,朱大典出山東,從兩面夾擊農民軍。為了迎擊明朝政府的進攻,農民軍十三家、七十二營會於河南滎陽,商討對敵作戰方略。在這次會議中,排解了張獻忠和老回回在戰略上的分歧意見,提出了聯合作戰、分兵迎擊的辦法。決定把農民軍十二家七十二營分為東、西、南、北四路出擊,另外一路往來策應,把主力放在明軍最薄弱的東路,以便集中力量擊潰敵人的夾攻。滎陽大會是明末農民大起義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起義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在理論上農民軍分散作戰的局面轉化為協同作戰的局面。

崇禎九年(1635),高迎祥死,部眾推李自成為「闖王」。李自成以「均田免糧」號召百姓。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張獻忠則攻陷武昌,稱大西王。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權,定國號為大順,建元永昌。二月,分兵兩路進軍北京,於三月抵達北京城下。明思宗自縊於煤山(今北京景山),明朝滅亡。同年張獻忠進佔四川,在成都建立政權,國號大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東周到秦的五百年,黃巾起義到唐的五百年,哪一個更亂?
一個因素,決定了太平天國為什麼沒想朱元璋那樣北伐成功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