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幾所大學的幾十位專家學者為什麼反對於丹?

北京幾所大學的幾十位專家學者為什麼反對於丹?

又有人傳過來一個消息,說北京一些大學的幾十位專家學者提出堅決反對於丹。

為什麼要這樣?無非是下面三個原因:

一、于丹講課,錯誤太多。

于丹講的論語,確實有太多錯誤。

但是,聽者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最嚴謹的學者,在課堂上講課時,也會犯不少錯誤。于丹是在公眾場合,講很多知識點,當中,必然會有很多錯誤。而這些錯誤,又會因為傳播工具而放大。

說到底是說得越多,就錯得越多。不說,才沒有錯誤。

中國歷史浩瀚,知識點如鹽,有無限之多,中間不少知識點出錯,在所難免。懂的人,就知道如何去吸收有用的,摒棄錯誤的。

這裡不是說犯錯是對的,犯錯當然是錯的,但,懂得學習的人會從中學到自己想學的;懂得學術探討的人,會抓住重點去評論,而不是抓住錯誤不放。

二、于丹論語,專家無語。

于丹說《論語》,個性色彩太濃,主觀臆測太多,不像是學術傳授,讓專家們很不舒服。

專家學者認為講論語,得像個學者,要學術化、專業化、嚴肅化。但于丹是娛樂化、通俗化地來講的,所以,他們看不順眼。

其實,經典行之於世,各人都有權利進行自己的解讀。無論是學術化的解讀,還是娛樂化的解讀,都是允許的。

誰敢壟斷經典?誰說經典的解釋權只屬於所謂的嚴肅學者?

其實無論我注六經,還是六經注我,後人解讀前人的經典,都只能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無論如何,都會有偏差。而且嚴肅探討造成的偏差,比主觀臆說帶來的偏差,更容易把讀者帶離真實。

從這方面來說,嚴肅學者讀論語,跟于丹主觀解讀論語,後果都是遠離真相,誰也不比誰好多少。

三、于丹招搖,專家懊惱。

于丹走紅以後,太過招搖,性格缺陷也暴露無遺,確實讓人討厭。

關於于丹走紅以後的所作所為,已經有不少文章披露。從這些文章看,于丹走紅之後,確實過於輕浮,自以為是,不像一個教授。

關於這一點,連龍應台也看不順眼,專門寫文章批評過。

所以,于丹被人反對,看上去是學術問題,其實還是態度問題。如果態度端正,再怎麼戲說也可以被接受。想想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其戲說到了無厘頭的程度,但它就是在北大、清華等北京高校中先火起來的。再想想魯迅先生,其《故事新編》可比于丹的論語更主觀、更戲謔。去問那些學者,接受魯迅先生的戲說否?

有人會說那是小說和電影,其實,于丹的解讀,你也把它當作是文學藝術,就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宋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中第八十一難是誰造成的?我們做人這麼難,非得吃這個苦嗎?
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為什麼連一個小妖王也打不過?

TAG:大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