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死前還在說大話的唐代詩人杜審言

臨死前還在說大話的唐代詩人杜審言

杜審言是杜甫的祖父,杜甫的詩寫得頂呱呱,同李白齊名,這與杜審言的家風家教的熏陶不

無關係。

杜甫為杜預的二十世孫。杜預身為將軍,能武也能文,是個全才,曾經為《左傳》作注。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更是初唐時期牛氣衝天的詩人。杜甫為有這樣一個祖父感到自豪,從《贈蜀僧閭丘師兄》中的「吾祖詩冠古」一句,就能想見到杜甫的自豪之情。

杜審言,年紀輕輕就名傳四方。與崔融、李嶠、蘇味道被人合稱為「文章四友」。對於這一稱譽,他有些不以為然,他自負才氣遠超他人,於是就經常貶低別人、吹噓自己。

杜審言自吹,是因為他的底氣很足,他得到了當時一些名家的首肯。陳子昂在《送吉州杜司戶審言序》一文中曾這樣說:「徐、陳、應、劉,不得劘其壘;何、王、沈、謝,適足靡其旗。」徐幹、陳琳、應瑒、劉楨,是建安時的著名詩人,何遜、王融、沈約、謝朓也是六朝的優秀作家,陳子昂認為他們都不足以與杜審言相匹敵。這樣的評價是足夠分量的!

還是看看他被後人讚歎不絕的那首《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吧: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杜審言考中進士多年,卻一直只做什麼縣丞、縣尉之類的芝麻官,遠離京都,始終沒有得到一個理想的職位,心裡十分鬱悶。一次,他去一位姓陸的朋友那兒玩。老朋友相見,格外親熱。朋友便特意與他一起在晉陵遊玩,欣賞早春景色。

長期埋頭於公事的杜審言,突然看到外面景物大大改觀,原先茫茫一片的枯黃變成了青綠色,雖然「草色遙看近卻無」,但預示著一個美好的春天就要來了。詩人興緻勃勃地欣賞著野外景色:雲霞從東邊大海(長江)里冉冉出現,梅花次第開放,柳樹綻出嫩芽,在春風裡搖曳。鳥兒也快樂地在枝頭唱歌,燦爛的陽光照耀著河裡的水草……一切都是那樣的生氣勃勃,生機盎然。然而,吟者無心,聽者卻有意,聽到陸丞吟誦詩歌的聲音,杜審言心裡驟然產生一種強烈的思鄉情緒:這裡春天到了,我的家鄉現在怎樣了?也是這樣萬物欣欣向榮,一派平和祥瑞的景象嗎?他的心情太激動了,隨即和詩一首。

詩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寫得不露痕迹。歐陽修的老朋友梅堯臣說:好詩能夠「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杜審言的這首詩,就達到了這一境界。因此,明朝胡應麟在《詩藪》一書的內篇卷四中,有一個概括的但卻是極高的評價,把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丞早春遊望》推為初唐五律第一:「初唐五言律,『獨有宦遊人』第一。」

再請欣賞《贈蘇綰書記》這首詩:

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戎赴朔邊。

紅粉樓中應計日,燕支山下莫經年。

需要說明的是,詩中的「書記」屬於秘書一類的文職官員,沒有什麼實權。這個蘇綰大概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白面書生,要到北方軍隊里去公幹。從「為許從戎赴朔邊」這句詩可以看出,蘇綰還是主動要求去的。北部邊境,氣候異常寒冷,這種精神在當時實屬難能可貴。可是,頂樑柱走了,家裡的妻子兒女怎麼辦呢?古人喜歡用「紅粉」、「紅顏」來替代女人。第三句意思是,你雖然為了國家,勇敢地奔赴前方,然而對於家而言,你做了甩手掌柜,你老婆今後的日子就難過了。她一定會在家裡天天盼,夜夜望,計算著你走了多少日子了,什麼時候能夠回來。所以,你在北方軍營里(燕支山下)不要逗留太長的時間啊,我希望你能儘早平安回來。

這首詩里,有讚揚,有希望,二十八個字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內容。

這樣的詩,這樣的詩人,怎麼能不驕傲呢!

處於如此心態中的杜審言,曾經對人說:「吾文章必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意思是我寫的文章一定要使屈原、宋玉拜服,做我的助手,我的書法王羲之應該向我跪拜。看看,真擔心這位杜老先生把牛皮吹破了啊!

有一次,杜審言讀了蘇味道的一篇文章,走出家門,碰見幾個熟人正聚在一起談論詩文,他便湊過去,突然冒出一句話:「你們知道嗎?蘇味道一定馬上就要死了!」這話猶如石破天驚,大家驚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過神兒來,七嘴八舌地問究竟是怎麼回事:「蘇味道不是好好的嗎?怎麼突然就要死了呢?」

杜審言捋著鬍鬚,微微一笑,慢條斯理地說:你們都看到了蘇味道最近寫的那篇文章了吧,他也給我送來一份,讓我指點指點。我一看,這哪裡是文章啊,簡直是狗屎!寫得太差勁了。於是,我就逐句逐句在上面加了批點,句句都擊中要害。他要是看到我寫的這些評語,一定無地自容,不羞死才怪哩。所以我說蘇味道最近必死!

大夥終於聽明白了,原來說的是這麼回事,這才放下心來。大家覺得杜審言說話未免太損人了。就蘇味道而言,他也是一個當時頗為有名的大人物,地位比杜審言高,名氣也不比他小,與他一起列在「文章四友」中,杜審言怎麼就如此貶低這位老兄呢?他的代表作《上元》就寫得很好: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杜審言狂傲自大、出言不遜,必然遭到時人嫉恨。他在吉州司戶任上,和群僚關係不和,結果被小人郭若訥周季重等構陷,逮捕入獄。杜審言的兒子杜並,年僅16歲,性格剛烈,決心為父伸冤報仇,趁周季重等人聚宴的時候,偷揣著刀子行刺周季重。周季重遇刺身死,杜並也被殺死。周季重臨死之前嘆息說:「我不知道杜審言有這樣俠烈的孝子,是郭若訥害我到這個地步!」杜審言因此被免官,回到東都洛陽,親自寫祭文祭奠兒子杜並。士人朋友也都哀念杜並的孝烈,著名文人蘇頲為他寫了墓志銘,劉允濟為他寫了祭文。武則天知道後,召見杜審言,問他是否願意再任官職,他立即拜謝聖恩,併當場賦《歡喜》一詩。武則天大加嘆賞,賜予著作佐郎,為修文館直學士。

人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杜審言喜歡說大話的習慣始終沒有改掉。到臨死的時候,宋之問等人前來看望這個寫詩的老對手,他依舊說的是大話:「我在世上,賦詩作文一直壓著你們,讓你們抬不起頭來,現在我馬上就要死了,你們可以出頭了。高興了,是嗎?可惜的是,沒有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能接替我啊!」說完便停止了呼吸。

(文中圖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初中生讀寫引領 的精彩文章:

王績,一個為喝酒而做官的詩人
梁漱溟:我的自學

TAG:高初中生讀寫引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