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估值超3100億美元,阿里系居多,誰是超級獨角獸?

估值超3100億美元,阿里系居多,誰是超級獨角獸?

文/吹牛(niubsir)

歡迎轉載,但請務必保留出處。

近日,科技部發布《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包含了164家企業,總估值高達6284億美元,其中80%的企業都和互聯網有關,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大健康、文化娛樂。

在地區方面,84%的獨角獸企業聚集於北上杭深。其中北京地區的獨角獸為70家,其次上海、杭州、深圳分別為36家、17家和14家。

其中,騰訊和阿里投資布局的公司42家,其中阿里直接或間接投資18家,騰訊投資19家,共同投資5家。

而縱觀這份報告,最值得注意的便是馬太效應已經越來越嚴重,排名前10的超級獨角獸估值超過3100億美元,估值佔比超過整個榜單的50%。

本次我們將對排名前10的獨角獸進行梳理,看一看他們的業務都有哪些,為何可以支撐如此高的估值?

互聯網金融全牌照——螞蟻金服

750億美金估值

超級獨角獸第一名便是阿里擁有絕對控股權的螞蟻金服,螞蟻金服能支撐這麼高估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2點:

支付生態的閉環

幾乎互聯網金融的全牌照

首先,對於螞蟻金服來說最重要的產品便是支付寶,而作為淘寶的唯一支付產品,支付寶記錄了一個人在淘寶所有的消費數據,同時,支付寶在早期的線下布局中,在店面的支付大多是以商鋪為交易對象,而所有用支付寶支付的信息,都可以被支付寶作為評定一個人信用分的支撐數據。

在目前整個中國金融來說,最缺少的便是信用體系的建設,就算作為分發信用卡的銀行來說,他的評定標準都是以公司單位劃分,同時銀行之間的數據並不共通,而目前來看,作為僅次於微信、QQ的支付寶,幾乎攬闊了一個用戶大部分的消費信息,在評定信用等級上,具有壟斷性的優勢。

同時,在中國做金融最重要的便是牌照問題,而支付寶幾乎擁有互聯網金融的所有牌照,而對於後期其他業務展開也非常方便。對於支付寶來說,在互聯網金融這條路上,支付寶幾乎沒有邊界,只在於支付寶願不願意做。

千億出行賽道第一名——滴滴出行

560億美元

滴滴出行成立於2012年,創始人是阿里出來的程唯,滴滴是前10名中,阿里和騰訊共同持有股份的公司,支撐滴滴估值的原因在於:

超級賽道中的第一名

出行的邊界足夠大,場景足夠多

從目前來看滴滴已經做到了出行賽道的第一名,幾乎掌握了這個行業的定價權,收費規則,抽成規則,而在出行這個千億級別的市場,滴滴的抽成幾乎就能達到一個恐怖的數字。

同時,支撐滴滴的其實是未來多場景,以及出行行業做得更深的想像,從目前來看,不管是無人駕駛,分時租賃,新能源汽車、二手車、汽車保險,未來的滴滴都是具有嘗試的機會。

而除了,計程車司機不抽成外,滴滴可以自建車隊,自建運力,同時在無人駕駛普及後,自建運力的滴滴會顯得更加可怕。

同時,在國際布局上,作為Uber的投資人之一,在Uber內部動蕩發展緩慢的情況下,滴滴已經開始布局全球市場,所以如果以一個長遠的眼光來看,滴滴現在僅僅是一個幼兒狀態,未來隨著,其布局的二手車(人人車)、無人駕駛、新能源的成熟,滴滴的想像空間將更加巨大。

1000億營收——小米

460億美元

小米的估值在這份名單中,應該算估值較為保守的企業之一,2017年小米重回巔峰,全年手機出貨量突破7000萬台,收入突破1000億元。作為中國手機品牌前3的企業,小米目前在東南亞地區的表現也相當不錯,在印度已經進入前3。

同時,小米目前較其他手機廠商最強的地方在於其供應鏈掌控能力,以及小米供應鏈中的附屬產品,依靠小米供應鏈的之一的企業華米早前上市,其市值都超過6億美元,而小米供應鏈中具有大批量出貨能力的公司,遠遠不止華米一個,所以再加上小米供應鏈的市值,小米的460億美金相對來說估值較低。

而對於小米來說,在家居硬體、智能硬體領域已經發展不錯,但是局限還在於軟體系統上,蘋果雖然也是硬體公司,但是大家買賬的地方更多的是因為iOS的系統,如果小米的對標是蘋果,那麼在軟體系統上,必須要有開創性的成果。

阿里巴巴未來營收的支柱——阿里雲

390億美元

看到阿里雲,許多人不僅有點陌生,一個對B端的產品為什麼估值會這麼高,雖然阿里雲是一個B端產品,但是他面對的用戶卻是所有互聯網企業。在未來,不管是LBS、人工智慧、物聯網,還是無人駕駛、機器人其後台核心一定有一顆在雲端的大腦。

從2010年阿里雲成立起,阿里與便是馬雲重點關注的對象,馬雲甚至在內部會議上提到過,阿里雲未來將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支柱產業,而在2017年,成立滿7年的阿里雲,憑藉其領先、自主研發和經濟高效的雲計算技術,已經達到盈利點,獲得市場的認可。摩根士丹利預估到2019財年年底,阿里雲在中國市場份額將達到58%。

據相關分析報告預計,阿里雲在未來三年將保持89%以上的複合年增長率,2020財年營收達到580億元人民幣,到2022財年營收達到1200億人民幣(約185億美元),由此與亞馬遜的收入差距由5年縮短至3.5年。

而阿里雲的邊界則在於虎視眈眈的騰訊雲、百度雲、還有亞馬遜雲,如何進一步提升雲計算的能力將是未來阿里雲快速增長的關鍵。

千團大戰的獲勝者——美團點評

300億美元

美團點評作為千團大戰最後的勝利者,最近幾年一直在探索更多的業務,從酒店,機票到共享充電寶,再到如今的打車。

如今美團還做了美團支付,但是目前來看,因為阿里開始扶持口碑,同時還有飛豬等一系列的OTA產品,對於美團來說是存在一些危機的,而目前美團的打車也只能做快車和計程車,僅僅是對於其業務的一種補充。

但依託於其平台上線下門店帶來的巨大現金流,以及外賣業務,美團擁有的足夠的現金儲備去探索更多的邊界,但是目前來看這些業務都是淺嘗及止。所以,美團的邊界還是相對較為清晰。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代表——寧德時代

200億美元

寧德時代是電池能源存儲解決方案服務商,主要業務為研發、生產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電池系統,產品包括電芯系列、電池管理系統、動力電池系統。業務包括:華晨寶馬、吉利、北汽、宇通、廣汽等車企。

寧德時代的上一輪融資為80億元,投資方為:深創投、國投創新、七匹狼創投、招銀國際、廣發信德。在2017年,寧德時代的利潤表中,寧德時代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99.97億元,凈利潤39.72億元,政府補貼超過寧德時代凈利潤的十分之一,對於寧德時代來說,最大的隱患在於,電池的原料是鋰和鈷,比原油要稀缺得多,中國本身也缺乏這種資源,因此新能源汽車就算髮展起來,也無法擺脫對外的資源依賴,甚至可能依賴更多。

同時,如果政府不補貼,那麼當價格恢復原價時,用戶是否接受這樣的價格和換電池的方案,同時隨著中美貿易戰開始,資源的進口未來的價格將會如何也看不清楚。

移動互聯網中的黑馬——今日頭條

200億美元

今日頭條目前的估值為210億,目前今日頭條的日活已經超過1.2億,和騰訊新聞一起成為了新聞領域的Top2。同時,今日頭條的商業價值也被投資人廣泛認可,其次,在短視頻布局中,目前今日頭條布局的短視頻矩陣可以說是互聯網巨頭中最完善。

在邊界探索上,今日頭條除了孵化了抖音、西瓜視頻等一系列短視頻產品,還在探索悟空問答等產品,可以說是在純互聯網公司中難得的沒有被騰訊、或者阿里巴巴投資的公司。

同時今日頭條的產品有一個共同的屬性——用戶時間殺手,今日頭條App作為資訊類產品,其用戶每日使用時長僅次於微信,而在短視頻方面,2017年3月上線的抖音,目前DAU已經達到6千萬,每天播放數億條短視頻,和快手8000萬日活也相差不多。

物流領域的第一獨角獸——菜鳥網路

200億美元

菜鳥網路成立於2013年,最初由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控股、順豐集團(目前關係僵化)、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匯通,等組成。在2016年第一次融資。

菜鳥網路本身並不是阿里自建的物流體系,其最開始存在的目的,主要收集相關數據,對淘寶的相關物流信息進行整合,曾在去年和順豐發生數據之爭,目前菜鳥網路日均送獲5700萬個。

同時,菜鳥物流在無人化倉儲上也進展較快,目前在廣州的智慧物流倉中已經可以做到:

自動識別包裹實現貨找人

自動貼條、封箱、打包

大數據智能選擇適合的紙箱

大數據智能調度商品存儲

智能機器人運貨

在全球化上,菜鳥網路在引入了東南亞資本後,主要開始在東南亞進行布局,其未來的戰略價值將作為阿里進軍東南亞的排頭兵。

平安集團下的投資交易平台——陸金所

185億美元

陸金所隸屬於平安集團,在2016年獲得了騰訊投資,主要業務包括活期與定期理財,P2P網貸,基金投資,保險服務。其護城河在於自建jinf團隊,同時依託平安集團,擁有國內金融全業務牌照。

此前陸金所曾傳出過要在香港上市,而因為一系列P2P項目的負面影響,嚴重干擾了陸金所的節奏,同時,在個人投資的業務上,近期也頻頻傳出「逾期」等消息,對於這類公司來說,如何做好風控,處理好獲客成本才是關鍵,擴充邊界的事情,難免要再等一等。

P2P金融平台——借貸寶

107.7億美元

借貸寶最初定位為熟人借貸平台運營商,採用實名、匿名借貸模式,借款人將通訊錄好友導入軟體,並在線填寫借款金額、時間、利息等內容。

借貸寶其主要是P2P借貸業務,早期的「裸條」事件,最初便是借貸寶引起,其目前的業務模式依然存在許多爭論。目前貸寶累計註冊用戶1.38億人,累計撮合交易額1600億元。

同時,從目前的監管政策來看,相關部門將會嚴查P2P現金貸,對於借貸寶來說,當下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開展新的業務,以及處理P2P的壞賬問題,如果存在這類問題,那麼不管是港股還是A股,也許都並不歡迎這類企業。

以上,便是前10大中的超級獨角獸梳理,可以看到在前10大獨角獸中,阿里系明顯要優於騰訊系,同時,在前10大中有兩個P2P項目,在監管嚴查的情況下,A股上市幾乎可以說是遙遙無期,而對於其他公司來說,一旦開始中美貿易站,基於政策考慮,和民生有關的項目都不會去美國上市,看來一大半的獨角獸企業,註定會回歸A股。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老師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TAG:牛老師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