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粱一夢:呂洞賓施展催眠術 喚醒書生前世記憶的故事?

黃粱一夢:呂洞賓施展催眠術 喚醒書生前世記憶的故事?

在唐朝作家沈既濟的作品《枕中記》中,記載了這麼一段故事,故事說的是在唐開元年間(公元719年),道士呂翁(又曰呂洞賓)成仙后,化作長者雲遊天下。

一天,在邯鄲道上的一家客店裡,呂翁遇見了一個騎著青駒進京趕考的窮書生盧生。盧生向呂翁講述自己命運不濟,屢考不中的境遇。談著談著昏昏欲睡,呂翁見狀,從行囊里取出一個兩端有竅的青瓷瓷枕遞給他,說:「你先睡一覺吧」。盧生一枕上瓷枕,便很快進入夢鄉。他夢見自己考中進士,連連陞官,但又幾經浮沉,幾次遭受誣陷,虧得皇帝為他平反冤獄,後又出將入相,封為燕國公,娶了美麗的妻子,全家享盡榮華富貴,高壽81歲久病不治而亡。夢到這裡盧生猛地醒來,只見店主人正在煮黃粱米飯。盧生醒來後驚訝不已,連問呂翁:「這只是一場夢嗎?」呂翁笑眯眯地對他說:「人生之道,不就是一場夢嗎?」

嗯,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黃粱一夢。

黃粱一夢原文:「開成七年,有盧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鄲逆旅,遇道者呂翁,生言下甚自嘆困窮,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時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女容甚麗,生資愈厚,生大悅!於是旋舉進士,累官舍人,遷節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餘年,子五人皆仕宦,孫十餘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豈其夢耶?』翁笑曰:『人生之適,亦如是耳!』生撫然良久,稽首拜謝而去。」

據當地老人憶述,故事還有一段呂洞賓點化盧生的部分。盧生夢醒後向呂翁尋解。呂翁告訴他,夢中的燕國公的正是盧生的前世。盧生又問,今生的大運何時才能到來?呂翁卻笑眯眯地對他說:「人生之道,不就是一場夢嗎?」說罷,拂袖而走。

後人為了紀念這一段奇遇,在事發的客店處建了黃粱夢呂仙祠。殿宇坐北朝南,而大門卻面西。入大門迎面而立的八仙閣與門樓東、西對峙,院落中部南側是照壁,上嵌「蓬萊仙境」四個石刻大字,傳為呂洞賓所寫。

殿內一尊用大青石雕刻的盧生睡像。盧生頭西腳東,頭枕青瓷枕,兩腿微曲,右手托頭,左手一把扇子扶於腿上,側身而卧,睡意正酣。「事變幾滄桑,白眼冷看道上客;塵緣皆夢幻,黃粱熟待枕中人」。

黃粱夢深刻地反映出中國儒道結合、入世出世的傳統文化。正由於此,這個夢千百年來一再被人續寫改編,唐有《南柯記》,宋有《南柯太守》,元有馬致遠的雜劇《黃粱夢》,明有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清有蒲松齡的《續黃粱夢》,這一夢對於千古名著《紅樓夢》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湯顯祖在《牡丹亭》中說:「則為這斷鼓零鍾金字經,叩動俺黃粱境。」

詩人元好問曾寫下一首《題盧生廟》的詩:

死去生來不一身,定知誰妄復誰真,

邯鄲今日題詩者,猶是黃粱夢裡人。

清康熙時嘉興人陳潢,在一貧如洗落拓邯鄲時在盧生殿里題了這樣一首詩:"

富貴榮華五十秋,縱然一夢也風流,

而今落拓邯鄲道,願與先生借枕頭。

陳璜立了大功,被朝廷重用,但不久即遭小人陷害,最終病死獄中--硬是自己演繹了一出「黃粱夢」,正應了元好問的那句「猶是黃粱夢裡人」。

【盧生祠外夢字碑】

盧生殿東側豎立著一座仿葫蘆形狀的石雕,石雕正上方雕刻著太極圖標,下方用認真、糊塗、認真、糊塗呈圓形圍著的善字,背面刻有一首迴文詩:「天天難過天天過,想想不通想想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國往事 的精彩文章:

關於輪迴轉世系統的權威科學研究報告

TAG:天國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