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朝的故事 相愛相殺 趙匡胤的考驗

宋朝的故事 相愛相殺 趙匡胤的考驗

012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

趙匡胤登基的時候,還出了一個插曲。

在一團亂糟糟外加精神亢奮中。大家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少了一件很關鍵的東西。

柴宗訓的退位詔書。

雖然是明火執仗地搶,但是起碼的遮羞布還是要有的。有這個詔書和沒有這個詔書,就是禪位和篡位的區別。

大頭兵們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這個關鍵點還是清楚的。別人主動給和自己去搶,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可是大頭兵們也很無奈啊。這幫人整天喊打喊殺那是沒問題,要他們拿筆寫字可是比登天還難。造反這個活計誰都是第一次干,也沒有造反說明書可以抄,況且是臨時造反。

大頭兵們哪裡知道還要這麼多講究,以為做皇帝只要把衣服一換,椅子上一坐就行了。現在弄到一半,停下了,臨時上哪找人去寫去?

造反這種事情,耽擱時間越長,變數就越多,真是急死人了。

沒文化,真可怕。

這時,就顯出了讀過書的好處了。「翰林學士承旨新平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於袖中。」就是翰林學士從袖子里抽出一張退位詔書。

就是說柴宗訓早就想禪位給趙匡胤了,已經預先囑咐他寫好退位詔書。

因為知道趙匡胤很忙,吃不准他什麼時候才能抽出時間接受柴宗訓這個非常有誠意的禪位,就叮囑這個學士一直放在袖子里,隨身攜帶,有備無患。

果不其然,在這個緊急關頭,這份詔書發揮巨大作用。

可以想像,當時這個翰林學士是多麼地得意洋洋,睥睨四周,你們這些大頭兵就知道打打殺殺,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哪裡懂什麼流程,規矩。

有文化,更可怕。

當天晚上,趙匡胤就住進了後周宮中。不知道他睡得好不好,有沒有做夢,是不是會夢到才死兩個月的柴榮,兩個人會不會再交流些什麼,沒有人知道。

這個也不是什麼兩廂虧欠的事情。五代裡面都是這樣,你在,我效忠於你;你不在,我效忠於自己。況且你的孩子我都加以善待,沒有殺戮一個,這在五代裡面也是僅此一例。

至於你的理想,你所夢想的榮光,由我去實現。因為本質上,我們都是同一類型的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趙匡胤晚上肯定睡不好。因為卧榻之側,儘是他人。

大家可能會想到李重進會造反。郭威的外甥,實力資歷比郭榮還要高。從郭威一直熬到了柴宗訓,結果被趙匡胤截了胡。他不反才怪。

出人意料的是,第一個跳出來的不是李重進,而是李筠。

李筠在郭威時代就已經是節度使了,換句話說,他的資歷比郭榮還要高。這樣養成了他的一個毛病,凡事看資歷。

你趙匡胤當年只不過是一個大頭兵,後生晚輩,居然爬到我頭上,還要我對你俯首稱臣,憑什麼?

不想也可知,李筠是不服的。

趙匡胤派使者到李筠處傳旨的時候,李筠的不服爆發了。

埋伏刀斧手,摔杯為號,將使者砍翻在地,然後盡起精銳,揭竿而起,順天討逆。

然而,這些都沒有。

李筠的做法很出人意外。

先是千不情萬不願,在兒子和眾將士的苦勸之下,最終以臣子之禮跪接了趙匡胤的聖旨。

然後突然掏出一副畫像,對著畫像嚎啕大哭。大家看了之後都大驚失色,畫像上是郭威,後周開國皇帝。

使者非常緊張,以為之後會有固定的橋段,李筠摔杯為號,刀斧手蜂擁而至,將自己砍成肉泥,

然而李筠只是不停的哭,沒完沒了。這一下,使者就覺得沒勁了。

大丈夫講究行事痛快,說反就反,說服就服,打殺乃指顧間事。何至於即拜了現在的皇帝,又沖著前朝皇帝哭個沒完。難道是一直裝孫子,裝到最後拔刀?可到最後,刀也沒有拔出來啊。

當時的北漢皇帝劉鈞還給李筠寫了封密信,約他一起攻打趙匡胤。李筠看了又看,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居然把密信轉給了趙匡胤。可能是以此來表明他對趙匡胤的忠心吧。那麼,之前對著郭威的畫像拚命哭又算怎麼回事。

相比之下,李重進就直接多了。當年郭榮在的時候,我也就算了,現在郭榮不在了,我好歹也算柴宗訓的叔伯,你趙匡胤趁著朝中無人,從孤兒寡母手裡搶去了皇位,現在居然爬到我頭上來了。反正上戰場打殺也是要死人,造反也是死,橫豎一死,沒什麼區別。

趙匡胤登基後不到兩個月,他的考驗來了。

李重進反,隨後,李筠反,並且,北漢也派兵和李筠會和。

一時間,從帝國的最南部,靠近南唐李重進駐守的揚州,一直到帝國的最北部。靠近契丹的北漢和李筠駐守的潞州,都是打殺聲一片。由此連帶南唐和契丹都暗流涌動。

用三國演義里的說法,就是:「呔!休叫放走了趙匡胤!「

不管怎麼說,李筠回到戰場上,不搞政治搞軍事,還是顯示了他有幾把刷子的。

澤州城,面向太行山,李筠把它攻下來了。

只要李筠一鼓作氣攻上太行,然後順勢而下,就可直接佔據黃河上游,斷絕宋朝的糧倉和漕運,趙匡胤有兵無糧,必大敗。然後,就不會有趙匡胤的然後了。

只要李筠一鼓作氣攻上太行。

這就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趙匡胤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別人都看只看到了他發動兵變,從孤兒寡母手裡奪走皇位的一面。

忘記了他還有另一面,在此之前,他是郭榮手下第一猛將。破陣無數,勝仗無算。如果不是這樣,那些將士們又怎麼會擁戴他做皇帝呢?

即便做了皇帝,趙匡胤還是趙匡胤,那個身先士卒,披堅執銳,親冒矢石的趙匡胤。

本著先北後南的策略,趙匡胤親自出征,殺向李筠。無它,李筠後面有北漢和契丹,必須要全力以赴。

澤州城打了快半個月,還是沒有打下來。這一下,就危險了。趙匡胤傾軍而出,其他地方都是空虛的。時間每拉長一天,勝利的天平就要倒向李筠一分。

另外,李重進,契丹,北漢,南唐,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節度使,一旦僵持,都會有所行動的。

久必生變,到那時,就算趙匡胤打敗了李筠,李筠也是要拖著趙匡胤陪葬的。

在這個時候,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站了出來。馬全義率領幾十個敢死隊仰攻澤州城,終於拿下了澤州城頭。

誰也沒有想到的時,在那個時候,新任皇帝趙匡胤竟然也一躍而起,隨著敢死隊殺向了城頭。

還記得那個親自衝鋒,單槍匹馬衝擊劉崇中軍大營然後反敗為勝的郭榮么?

趙匡胤也是這樣,他們都是同一類人。

不勝利,毋寧死!

李筠失敗了,但他最後失敗得很有骨氣。於熊熊大火中自焚而死。之前雖然苟且,但絕不偷生。

接下來就是李重進了。李重進在當時戰力第一,還密謀聯合南唐以圖攻宋。但是,李重進有一個缺點。

造反是有壓力的,在重壓之下,他多疑,非常的多疑。到最後,他身邊的人,要麼被他砍了腦袋,要麼就逃之夭夭。

這樣的話,結果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李重進敗,自焚。

趙匡胤終於解決了他登基以來第一次危險,但是他並不高興,甚至很疑惑。

事情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說 的精彩文章:

中國官吏史 戰國篇

TAG:光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