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忠王李秀成被稱一代軍神,但三個缺點是他揮之不去的污點

忠王李秀成被稱一代軍神,但三個缺點是他揮之不去的污點

忠王最好的解讀:只忠於漢人,不忠滿清!

圖:太平天國

1864年,天京城被攻破,太平天國至此隕落

忠王李秀成在送小天王出京時,一不小心墜馬負傷,被清兵抓捕

事已至此,也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忠王李秀成,一個至死奮鬥的人,一個寧死不曲的人,失敗了,他考慮的是將士們的生死,而對於自己的生命,淡然面對

這才算的上是一個軍神!

圖:李秀成

說到李秀成的功績俯拾皆是

1856年,一破江北大營,1858年,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1860年二破江南大營等等

1863年,李秀成還向洪秀全上書提出了著名戰略「讓城別走」,後世分析不失為一良策(這一細節,我們下期詳細說明)

雖然沒有採納,但絲毫不能忽略其歷史價值和實際價值

他對太平天國的衷心天地可鑒,不容置疑

圖:李秀成

但他的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這裡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論述:

第一,享樂主義作祟

太平天國自建都以後,保障上游的安全一直是既定方針,安慶和安徽的得失一直是太平天國的重中之重,這一點李秀成是深深知道的

但在第二次西征的時候,李秀成表現的就不是那麼上心了,還沒怎麼開打,就回師南下了,在他認為,領地和分封的觀念才是他最需要的

而且史料有記載:「除了天王府,最華麗的就是忠王府了」

說白了就是有點享樂主義

圖:李秀成王府

第二,有些戰略失誤

陳玉成在安慶血戰時候,此時的忠王李秀成卻以遠水解不了近渴,拒絕救援,而歷史上只要是偏安江左的政權,都是抱著「守江必守淮」的方針,

後來的洪仁玕也表示:

「忠王既撫有蘇杭兩省,以為高枕無憂,不以北岸及京都為憂。」

這樣一來,陳玉成之部不去援救,一旦安徽安慶失守,天京城再也沒有強有力的防護措施了

後來,清軍突破安慶後,分兵攻略江浙,不過一年,領地完全喪失,之後便是直逼天京城

(當然李秀成的能力也很強,曾國荃足足圍了兩年多才幹下來,若是此時清軍後部在發起一隻力量,勝敗就翻轉了)

圖:李秀成

第三,李秀成太仁義

可能說了這條,大家要不服氣了,怎麼,一個人仁義難道也有錯?

別著急,我沒有說對人仁義就是錯,我說的是太過仁義帶來的不良後果

首當其衝的就是,治軍不嚴導致後來太平軍害民情況

還有當一個人太過於仁義,就會被理解成放縱,也就會奸佞之人鑽了空子

這個好理解,犯罪的成本低嘛,徐少遂就是這樣矇混過關的,後來還有大規模的蘇州八王反水也是個很好的例子

圖:太平天國

當然,這也不能完全引咎於李秀成本人,畢竟在那個分封制盛行的時代,特別是在後期,據統計大大小小封了2700多個王,

平均每100個士兵中就有一個王爺,那還不亂成一鍋粥?

相比而言,含金量很高的忠王還是要強很多的

好了,這一期就到這裡,有什麼不同意見或者是建議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滾輪 的精彩文章:

乾隆剛駕崩嘉慶就賜令和珅自盡,和錢沒關係,八個字說明了原因
晚清後期武器堪稱精良,八國聯軍都自嘆不如,列強:可惜,我們拿不完

TAG:歷史滾輪 |